![]()
校园餐招投标,本是为杜绝“私相授受”,如今却成了某些人设租寻租的“直通车”。上海绿捷公司一案,硬是把一本好经唱歪了。这出大戏,简直能拿“奥斯卡最佳围标奖”。
作者| 磊叔
编辑 | 磊叔
题图 | AI制
统一招标,初衷本是光明正大——用公开透明把那些见不得光的“小动作”扫进历史。可实际控制人张某华,偏把阳光工程干成了地下工作。串通投标、组织“陪标”、支付“好处费”、统一制作标书,甚至安排员工冒充其他公司参与竞标……这台戏,唱得可真全乎!
这哪是招标,分明是“招贼”。一个做学生餐的企业,心思不放在饭菜上,全耗在“写剧本”上。结果呢?非法中标86个校园餐项目。这86个,不是业绩,是罪证。
中标之后,绿捷公司在食品安全上的操作,更让人瞠目。虾仁里出现丽蝇幼体,竟能甩锅给“境外生产环节”。这口锅飞得够远,一路漂洋过海。更绝的是公司高层的“应急处理”:不是立即上报、彻查整改,而是销毁证据、统一口径,对外宣称是“虾肠外溢有泥沙”。
这谎撒得,简直把公众智商按在地上摩擦。虾肠和虫体,泥沙和幼体——这差距,怕是比上海到“境外”还远。后厨操作违规、食材出现异味,问题屡被反映,却石沉大海。这哪里是食堂,简直是“虫堂”;这哪里是做饭,分明是“作孽”。
绿捷的胆子,是真肥。肥到以为一只手就能遮住上海学子头顶的天。但他们忘了,今天的孩子,已不是“哑巴吃黄连”的一代。那些敢于站出来说话的家长,不是什么“刁民”,而是真正的“吹哨人”,是冲上前去的“灭火队”。对这些“出头鸟”,我们不该有半句苛责,唯有满满的敬意。是他们,用较真逼退了敷衍;是他们,用行动护住了更多孩子。
这起事件,同样照出监管的“灯下黑”。绿捷长期违规却能安然无恙,直至东窗事发——日常监管去了哪儿?为何总要等到问题捂不住了,才来一场“马后炮”式的追责?上海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局、闵行区政府因履职不力被问责,算是有了交代。但公众要的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事前包青天”。那份姗姗来迟的《加强校园餐管理若干措施》,但愿不是应景文章,而是能长出牙齿的真制度。
绿捷的“塌方”,是警钟,也是镜子。它提醒各地教育系统:招投标环节必须扎紧篱笆,让“围标”者无隙可钻。它也照出一个朴素的道理:孩子的饭碗,是良心的饭碗,更是法治的红线。谁想在里面掺沙子,最终只会埋了自己。
上海市政府提出“零容忍”,态度很明确。接下来,就要看“长效机制”是不是真长、真有效。食材供应链监管、厨房设施升级、家长陪餐制度优化——关键在落实,绝不能搞成“一阵风”。
绿捷这辆“直通车”,总算翻进了沟里。希望各地的校园餐招标,能真正驶上阳光大道。毕竟,孩子的健康,是这个社会的底线。这底线,不容任何人、以任何名义践踏。
敬那些较真的家长。是你们的“不买账”,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
这场“后厨革命”,才刚刚开始。
来源/上海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