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近几年,机场、火车站成为许多粉丝的“追星现场”,屡次出现围堵追拍、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粉丝是如何获得艺人出行信息的?在一起案件中,一名在航空公司外包客服公司工作的人员,用纸笔偷记艺人行程出售,其“下家”购买后加价转卖,两人都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
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人来人往,一些粉丝、“代拍”为了与艺人近距离接触、拍摄一手“路透图”,把公共通道挤得水泄不通,不仅影响其他乘客通行,还会带来踩踏等风险隐患。7月初,一名粉丝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闯入防爆检测围栏,还将工作人员推倒,被行政拘留。有的粉丝甚至在机舱内围观、追拍艺人。这类“疯狂”闹剧,让“追星”从一种个人喜好,越界为一种扰乱公共空间乃至踏破法律红线的行为。
另一边,则是艺人出行信息成为被贩卖的“商品”。有媒体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白菜价自查航班信息”等内容,私信后被拉入聊天群,只要付几块钱,一名艺人近期包含详细航班号、出发及到达时间的信息便会“秒发”。被贩卖的艺人信息可能经过层层转售,很难分辨源头。
一些粉丝、“代拍”得以聚集在交通枢纽,是因为事先掌握了艺人行程。当然,不排除部分经纪公司为了营造“人气”与热度,在背后纵容乃至推动这类围堵行为。但是,艺人出行信息买卖链条所暴露出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仍然值得相关各方持续关注,拿出有效手段加强治理。一方面,对于治理围堵追拍、维护公共秩序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堵上信息泄露漏洞,不只是关系到艺人个人信息安全,对广大公众也有重要意义,比如可减少被“精准诈骗”的风险。
掌握个人出行信息的企业、平台、机构等,既要防范“内鬼”,也要筑高技术防线,挡住外部入侵,履行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被贩卖的艺人信息是一面放大镜,让人看到有些环节需要查漏补缺、亡羊补牢。
原标题:《艺人行程“白菜价”?信息泄露漏洞要堵上丨锋面评论》
栏目编辑:郁晶陶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纪玉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