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理论研究 | 老旧小区改造中适老化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0
分享至

导读

在我国城市存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已成为构建宜居环境的重要载体。公众参与作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然而老年群体作为社区主要居民群体之一,其公众参与却常常处于较为被动、象征性参与的状态,导致改造方案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切实需求。

因此,文章聚焦适老化公众参与模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基础及老旧小区改造实践案例,基于适老化视角分析现阶段公众参与的局限,构建了包括“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协作维度、保障维度、技术维度”的“五维协同”适老化公众参与模式。以安康市兴安小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探究适老化公众参与模式路径优化策略,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后续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本文字数:8325字

阅读时间:25分钟


作者 | 李思雨、王正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适老化,公众参与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向存量优化提质的转变,城市更新和城市运营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常态[1],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质有重要意义[2]。2025年全国两会强调要将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面纳入改造范围,鼓励居民自主参与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再次成为焦点。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深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公众参与规划、决策的意识和诉求空前强烈[3],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通过协调与沟通达成共识,推动改造顺利进行;居民作为空间的直接使用者和更新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项目的感知和反馈直接影响项目推进[4]。因此,在改造中应充分尊重居民的功能诉求和精神追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5];人居环境建设也需要积极考虑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强调个性化设计,满足老年人、女性和儿童等人群的特殊需求[6]。近年来,随着老旧小区居住质量的下降,老旧小区人口老龄化严重[7],在改造中重视老年群体的公众参与,有助于落实“积极老龄观”理念,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但目前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缺乏有效保证老年人参与社区更新的机制,导致老年人的参与较为被动,基于此,探究适老化的公众参与机制尤为重要。现阶段的研究更侧重于老年群体公众参与问题总结及优化措施研究,较少关注系统性适老化公众参与模式的建立。因此,本文基于适老化视角总结老旧小区改造中公众参与现存问题,梳理相关实践案例,构建“五维协同”的适老化公众参与模式,以安康市兴安小区为例进行公众参与路径优化设计,促进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理论基础

2.1老年群体概念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60周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明确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快、跨度长的特征[8],根据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考虑到失能失智老人在进行公众参与时,其需求表达存在一定限制,需独立研究参与模式,因此,文章聚焦具有自主参与能力的老年群体。为了精准识别老年群体需求,从产权关系维度将老年群体分为产权人、租户、商户和游客、附近居民等流动人员四大类,针对不同老年群体采取差异化调研方式。

2.2适老化公众参与相关研究

公众参与,指在公共事务决策中,利益相关者通过交流信息、发表意见以及明确表达利益诉求等方式,旨在影响公共机构关于该决策事项的决策或者结果的过程[9],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有效管理的重要方式[10],是促进城市与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深刻影响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及策略的实现[11]。

适老化的公众参与模式则在保证全体居民参与社区改造的基础上,通过流程优化及制度保障等措施,确保老年群体能够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保证其需求被充分识别,解决老年人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成都市武侯区龙井社区通过“五社联动”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组建以老年志愿者骨干为核心的老友议事会,针对老年友好街区营造、居家适老化评估改造等事务协商确定,充分征求老年人意见建议;杭州上羊市街社区充分调动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群体积极性,在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中充分听取老年人的改造建议,对空间布局及规划内容展开议事协商,充分反映不同群体的刚需;北京劲松小区改造项目团队在进行业态布局时,采取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的方法,针对青年、中年、老年三类人群的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且根据小区人群配比合理布局业态。总体来看,我国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主要关注老年群体在项目勘察和方案设计阶段的公众参与,较少关注系统性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模式探索。

适老化视角下我国老旧小区改造公众参与现存问题

3.1参与流程碎片化

当前多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调查立项与方案设计阶段开展基础性居民意见征集工作,但在方案实施、竣工验收及后期运营环节中逐渐忽视公众参与,不能保证居民的持续性参与,导致实施落地差距大[12],整体来看,居民参与仍以被动参与为主[13],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性意义[14];部分项目后期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导致成果维护效果较差[15];改造全过程缺乏改造反馈机制,居民反馈意见难以传达,公众参与逐渐形式化,难以实现全过程公众参与。

3.2老年需求识别偏差

在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中,老年群体在进行公众参与时,普遍存在意愿表达不充分的问题,部分老年人因参与意识不足、表达能力有限,常选择保持沉默或附和他人意见,产生“搭便车”效应;当涉及敏感话题时,部分老年人因担忧意见被追溯,从而选择沉默或敷衍应答,真实需求难以被挖掘;部分项目为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决策者往往选择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强的中青年群体作为调研对象,老年群体核心利益诉求被忽视。

3.3多元主体协作低效

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政府、居民、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元利益主体,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存在显著差异,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导致协作效率低下;在居民群体内部,老年群体与中青年群体之间的代际冲突也较为明显,老年人对生活便利性和设施安全性的需求往往与中青年群体对高效率和建设美观性的需求产生冲突,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使得矛盾愈发严重,不利于居民内部利益协同,不能形成一致的社区更新诉求。

3.4参与保障机制薄弱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现有制度体系对老年人公众参与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止步于鼓励、支持和提倡阶段,无法有效保障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更新;老年群体公众参与激励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难以激发老年群体参与动力,其持续参与社区更新的积极性较低;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对于老年群体参与老旧小区更新的支持力度不足,普遍更倾向于政府主导决策,未能形成良好的氛围。

3.5工具媒介适配不足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现有调研工具与老年群体的认知和生理特征不匹配,老年人普遍缺乏城市更新相关专业知识,面对改造方案及政策术语往往无法理解其内涵,导致无法做出准确判断;部分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限制了信息接收能力,沟通效率低下;在信息对称情况下的参与才是有效的[16],然而目前老旧小区更新中普遍使用数字技术,多数老年人因使用智能设备不便导致改造信息获取渠道受限;调研问卷设计存在专业术语过多、设计复杂等问题。

老旧小区改造“五维协同”适老化公众参与模式构建

4.1时间维度:全周期参与机制构建

保证老年群体在内的全体居民能够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初勘、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竣工和运营维护5个阶段;在征集老年群体改造意见时,通过老年议事会介入及入户访谈的方式调研改造需求,贯彻“老年群体提议、群众协商、专家评估、方案制定”的流程;搭建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化共治平台”,将项目信息同步至社区以墙报等形式展出,实现数据共享;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民意反馈机制,居民通过共治平台反映改造意见,定期入户访谈收集老年群体改造满意度,鼓励老年人通过电话短信留言及社区意见箱,共治平台发布评论等方式主动反馈改造效果。

4.2空间维度:全空间要素覆盖调查

改造重视居民对空间的使用需求[17],按照空间开放程度,将社区空间划分为居住空间和开放空间,居住空间包括住宅内部空间、垂直交通空间、基础设施空间;开放空间包括活动室等室内公共空间、绿地广场等室外公共空间。针对产权人、租户、商户和游客、附近居民等流动人员四类老年群体展开差异化调研,在询问开放空间改造意见时,征集包括老年游客、附近居民等流动人员在内的全体老年群体的改造需求;在询问居住空间改造需求时,重点关注社区老年居民及老年租户的改造意见。

4.3协作维度:多主体协作机制创新

发挥社区规划师的作用,社区公开招聘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社区规划师,深入社区听取居民意见[18],作为专家型协调员组织引领相关主体积极协商达成共识[19],协调社区老年群体与中青年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兼顾老年群体与其他居民的改造诉求;建立以专家、老年志愿者骨干、居民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为核心的“老年协会”,参与到社区共治议事会中,监督确保老年群体的需要被考虑,同时与志愿者组织和老年议事会沟通,协调调研工作顺利推动;建立各部门间协作联动机制,通过智慧化共治平台实现各部门间信息畅通,打通政府部门、社区相关部门、设计单位、第三方机构的壁垒。

4.4保障维度:复合型保障体系设计

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老年群体公众参与,尤其注重发挥社区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等活动,鼓励老年人公众参与,让老年群体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构建老年群体公众参与激励机制,推广积分兑换机制,将老年群体公众参与时长兑换为社区养老服务时长及社区医疗护理时长等,根据老年人参与频率及参与深度授予“社区议事员”等荣誉称号;邀请社会上非利益相关者组成专业评价小组,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评价老年群体公众参与度;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设置适老化改造专项资金,加大企事业单位、福利组织等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投入,减轻政府压力。

4.5技术维度:包容性调研工具优化

问卷设计考虑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避免使用大量专业术语,使用口语化语言及可视化表述方式,例如将“无障碍设施”替换为“是否需要加装楼梯扶手”,排版采用大字号并控制问题数量,增设开放性问题,引导老年人表达对社区的情感需求;采用低技术工具,在调研阶段,志愿者记录老年人口述需求转译为文本,方案拟定阶段在社区活动中心展示改造方案效果图、使用实体模型辅助老年人理解方案;开发适老化数字工具,简化共治平台界面,使用语音助手智能识别老年群体语音留言关键词,鼓励老年群体主动反馈意见至共治平台。

适老化视角下安康市兴安小区公众参与路径探索

5.1场地概况

兴安小区位于安康市中心城区兴安中路以南(图1),建于1983年安康特大洪灾后,辖区总面积0.26平方公里,1984至1986年建设住宅楼17栋、房屋545套。小区内总共有631户,共2442人,其中流动人口约1000人,常住人口以老幼为主,60周岁以上人口582人。该小区历经40余年,小区人居环境破败、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市政配套不足、私搭乱建严重,同时,由于该区域地处城市中心,人流密集,导致区域道路交通拥堵、存在较大的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图2),为了切实改善该区域环境风貌,市住建部门根据兴安小区房屋鉴定结果,将该小区列入2024年老旧小区整体拆迁或改造项目,对兴安小区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建设分步实施。


图1 兴安小区改造范围(来源:笔者自绘)


图2 兴安小区现状照片(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5.2“五维协同”适老化公众参与路径优化策略

5.2.1时间维度

兴安小区改造项目启动于2024年6月,在整个改造过程中,组织了多次社会调查,共进行7次现场勘探、10余次各类座谈会、30余户入户访谈及500余份问卷调查,最终明确了改造方向。

5.2.1.1项目初勘阶段

选择责任心强、沟通协作能力强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代表协助设计人员开展社区建设情况摸底调查(图3)。2024年8月-9月,设计团队开展社区居民改造需求调查,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及设计人员随机访谈的形式初步收集居民的改造需求;9月4日,开展社区亮灯率调查(图4),同步完善居民入住率调研数据,结果显示,兴安小区居民入住率达到70%;基于初步调研成果,设计团队深化调研问卷,进行每栋每户全面摸底调查(图4),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在调研其改造需求时,由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团队协助完成,主要采用纸质问卷及入户访谈的方式收集改造诉求;此外,设计团队在老年议事会上与老年群体深度交流,了解其切实需求,改造综合考虑全体居民的意见。

据5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兴安小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27%;其中,支持小区改造的户数为334户,占比为61%;仅有36%的居民表示愿意出资改造(图5);总体来看,居民最希望增加公共绿地的建设,对楼本体的改造需求更加强烈(图7)。


图3 兴安小区改造现场勘探(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a):亮灯率调查 ;(b):入户访谈

图4 兴安小区改造需求征集现场调研(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a)被调查者年龄组成(b)居民改造意愿调查(c)居民出资改造意愿调查

图5 兴安小区改造意愿调查(来源:笔者自绘)

5.2.1.2方案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协同社区规划师,在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开展多轮社区改造座谈会(图6),邀请居民、社区规划师、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法律顾问等参与主体共同协商方案,广泛征集各方意见,为保证老年群体的需求被充分考虑,邀请老年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会期间,设计团队向公众展示前期调研成果,借助实体模型和图片展板的形式展示初步设计方案,设计人员与社区规划师现场答疑,征集居民对方案的建议,设计团队根据居民反馈意见和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方案,反复去现场落实具体细节,力求满足全体居民的改造需求。


图6 兴安小区改造方案座谈会(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5.2.1.3项目实施阶段

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发布改造进展和实施情况,同步更新至线上智慧化平台及线下社区公告栏,保证改造过程的透明性。每周一为改造项目监理日,开放施工现场供全体居民监督,同时,为保证老年群体的意见被充分考虑,由老年协会推选出老年代表,协同技术顾问组建老年监督小组,收集老年群体对于施工效果的反馈,在每周的社区共治议事会上反馈改造意见,设计团队根据全体居民的意见及时调整改造方案;改造全程建立常态化反馈机制,居民通过改造智慧化平台随时反映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考虑到老年群体使用电子设备不便,主要通过线下向老年议事会反馈意见的形式提出建议,由老年协会和社区规划师梳理汇总,及时反馈给社区工作人员及设计团队。

5.2.1.4方案竣工阶段

方案竣工阶段项目团队组织居民满意度座谈会,以访谈的形式收集居民代表对小区改造效果的评价,随后围绕改造后设施的功能性、安全性开展每栋每户满意度调查,尤其是关注老年群体对于安全性的满意度反馈。同时,开展后续运营管理意愿调查,据问卷结果显示,支持成立业主委员会或业主自治委员会的户数占比为44%。

5.2.1.5后期运维阶段

成立业主自治委员会负责维护改造成果,老年监督小组协助进行设施维护检查,重点检查楼梯扶手等设施的使用情况;业主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大型座谈会,听取居民代表和老年监督小组的汇报,汇报改造项目的使用状况,由业主委员会批复处理方案及时上报小区物业,维修完成后上传维修记录至智慧化平台,实现运营维护的透明化。

5.2.2空间维度

在兴安小区改造过程中,进行小区全空间系统调查,采用访谈与线上线下问卷结合的形式收集全体居民空间改造意愿,在采集老年群体改造意见时,主要采用线下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兴安小区内老年群体主要包括产权人、租户和附近居民三大类,面向产权人和租户,全面了解其楼栋本体改造意愿及公共空间改造意愿,面向附近老年居民,重点调研对于公共空间的改造意见。据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显示,针对楼栋本体改造,按照需求的优先级排序,分别是厕所排水系统改造、阳台安全设施加固、屋顶漏水修缮、外墙立面改造;针对公共空间改造,按照需求优先级排序,分别是公共绿地、户外广场、停车场、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总体来看,对于楼栋本体的改造需求大于公共空间的改造需求(图7)。

根据社区居民改造需求调研结果及小区现状,以“修复建筑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为设计理念,确定改造内容主要包括三条主巷五条支巷整治工程、老旧小区建筑改造工程、环境改造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进行改造总平面指引设计(图8、图9)。按照社区居民对于改造的需求,优先考虑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建筑物墙体、楼梯修缮等基础类改造项目,以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要。公共空间改造则根据小区居民需求,优化兴安街南侧人行道,增加绿化带和矮墙,增加入户座椅;在兴安街东侧主入口增加入口牌坊及文化墙;在社区中心增设社区口袋公园,设置儿童游乐、休闲棋牌和健身设施(图10)。


图7 居民改造需求调查(来源:笔者自绘)


图8 兴安小区改造总平面改造指引(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图9 兴安小区改造鸟瞰图(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图10 兴安小区景观改造总平面图(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5.2.3协作维度

兴安小区在改造前期,公开招聘沟通协作能力强、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社区规划师,在老年群体与其他居民产生意见冲突时组织协商达成共识,改造期间多次组织社区改造意愿协商会议,邀请第三方专家参与其中,协调老年人与中青年群体的利益矛盾;老年协会在改造过程中整合老年群体改造诉求,尤其是在方案设计阶段多次在社区共治议事会上发表意见,保证老年群体的切实需求被考虑,有利于保证老年群体参与改造全过程。

5.2.4保障维度

兴安小区改造积极动员全体居民参与社区改造,针对老年群体设立积分兑换机制,将公众参与时长兑换为健康咨询及社区养老服务时长;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专班工作机制,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和街道、社区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则、责任清单和议事规程,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各利益主体能够参与其中(图11);建立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四位一体”社区物业管理机制,强化共治共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动员全体居民联合改造,鼓励居民主动参与改造,减轻政府资金压力,实现人性化社区改造。


图11 兴安小区改造部门调度与各方协调会议(来源: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5.2.5技术维度

兴安小区改造智慧化平台的建设考虑到老年群体的参与,主页面可选择“简洁模式”,主要包括投票、反馈等核心功能,支持语音输入;问卷设计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减少专业名词的使用,例如将“安全设施”替换为“楼梯扶手”等,老年人可通过直接扫描社区公告栏张贴的二维码自动跳转至大字版问卷,进行线上问卷填写;在入户访谈时,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协助完成改造意愿调查,使用方言与当地老年人沟通,深入了解其切实需求,解决了语言沟通不畅的问题。

总结

在我国城市存量更新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探究老旧小区改造适老化的公众参与模式有利于保证全体居民能够参与到改造过程中,保证改造成果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促进实现社会公平。研究基于适老化视角分析我国老旧小区改造中公众参与模式现存问题,参照相关实践案例,构建了包括“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协作维度、保障维度、技术维度”的“五维协同”适老化公众参与模式,以安康市兴安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践为例,系统探索适老化公众参与路径优化策略。整个改造过程注重全体居民的全过程参与,通过社区规划师协调、各部门配合、调研技术优化等措施协调保证老年群体能够参与到改造过程中,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

[1] 王富海,曾祥坤,张宸.城市更新时代的总体规划实施[J].城市规划,2024,48(05):15-20.

[2] 王振坡,刘璐,严佳.我国城镇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7):26-32.

[3] 赵民.“社区营造”与城市规划的“社区指向”研究[J].规划师,2013,29(09):5-10.

[4] 何炬,谌丽,张文忠,等.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政府响应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核心区为例[J/OL].地理研究,1-21[2025-04-0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48.P.20250305.0823.002.html.

[5] 蔡云楠,杨宵节,李冬凌.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内容与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4):29-34.

[6] 张文忠,许婧雪,马仁锋,等.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现状及发展导向——基于居民调查视角[J].城市规划,2019,43(11):13-19.

[7] 吴志强,伍江,张佳丽,等.“城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实施机制”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1,(03):1-10.DOI:10.16361/j.upf.202103001.

[8] 张文阁,李兢兢,田永英.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23,44(08):99-104.DOI:10.14181/j.cnki.1002-851x.202308099.

[9] 胡德胜.“公众参与”概念辨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4(05):103-108+2.DOI:10.15958/j.cnki.gdxbshb.2016.05.016.

[10] 卫欢.公众参与:基本内涵及理论基础[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2):238-239+241.

[11] 李斌,徐歆彦,邵怡,等.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模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2,(S2):134-137.

[12] 何昕,张启茂,王明哲,等.公园城市背景下老旧小区改造实践探索——以成都老旧小区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23,47(S1):83-92.

[13] 李德智,张勉,关念念,等.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建筑经济,2019,40(03):93-99.DOI:10.14181/j.cnki.1002-851x.201903093.

[14] 吴培琦,赵民.从理念到现实:上海友谊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中的公众参与[J].国际城市规划,2007,(06):119-126.

[15] 赵立志,丁飞,李晟凯.老龄化背景下北京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7):11-14.

[16] 王承慧.走向善治的社区微更新机制[J].规划师,2018,34(02):5-10.

[17] 罗俊杰,张月明,曹磊.社区公园参与式景观改造与运营管理模式探究——以天津风湖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8,34(S2):122-127.

[18] 司马晓,王佳,汪莲,等.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制度建构与行动探索:深圳责任规划师的认知与思考[J].规划师,2022,38(12):35-41.

[19] 黄瓴,郑尧,骆骏杭,等.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规划师制度探索与思考——兼谈重庆市“三师进社区”集体行动[J].规划师,2023,39(02):92-100.

*本文为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视点 | 新华社发布→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专委会专家学者解读适老化改造让居家养老更安全舒适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理论研究 | 周岚、丁志刚:面向积极老龄化的城市空间治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重阳特辑 | 基于代际互助的超大城市老龄化社区治理思考——以广州老城区为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incentive-icons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知规划动态、晓行业前沿
5539文章数 19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