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纹大概是很多人的“颜值痛点”——随着年龄增长,这两条从鼻翼延伸到口角的纹路越来越明显,总给人“显老”的感觉。
![]()
如今,组织填充剂注射成了改善法令纹的热门选择,但不少人心里都有疑问:
填充剂真的有效吗?
哪种更安全?
术后会不会有副作用?
今天就结合专业研究数据,给大家讲清法令纹填充的关键问题。
法令纹填充
为啥选“组织填充剂”?
法令纹的形成和皮肤老化密切相关——胶原蛋白流失、皮肤松弛、脂肪垫下垂,都会让纹路逐渐加深。
过去想改善法令纹,可能需要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期长;而组织填充剂注射属于微创操作,通过将填充材料注入法令纹凹陷处,就能快速撑起皮肤、淡化纹路,因此成了非手术美容里的“香饽饽”。
![]()
目前常用的填充剂主要有几类:透明质酸(HA,也就是常说的玻尿酸)、胶原蛋白(猪源、牛源或人源)、羟基磷灰石钙(CaHA),还有聚左旋乳酸(PLLA)等。其中,透明质酸填充剂因为安全性高、效果自然,是目前最主流的选择。
效果到底好不好?
数据说了算
专业研究团队曾对近50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分析,用两种权威量表评估填充效果——皱纹严重程度评分量表(WSRS)和全球美学改善量表(GAIS),结果很有参考价值:
从短期来看,注射后1个月左右效果最明显。
比如WSRS评分(分数越高纹路越严重)从baseline的3.23分(中等偏深纹路)降到1.79分,意味着法令纹深度明显变浅;GAIS评分也显示,此时大部分人能看到清晰的美学改善,皮肤整体显得更平整。
从长期来看,效果能维持多久,和填充剂类型、个人体质有关。
![]()
一般来说,注射后6个月,WSRS评分会小幅回升到2.02 分,但仍比治疗前好很多;到了12个月,评分约2.46分,纹路会比巅峰期略深,但依然比没治疗时浅不少。
也就是说,一次填充的效果通常能维持6~12个月,之后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补充注射。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填充剂的效果略有差异。
比如透明质酸填充剂起效快、效果自然,适合追求短期改善的人;而聚左旋乳酸这类填充剂能刺激自身胶原蛋白再生,效果更持久,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
安全吗?
常见副作用有哪些?
很多人最担心“填充会不会有风险”。
根据研究数据,法令纹填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算高,而且大部分是轻微、暂时的,不用过度恐慌。
![]()
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这几种:
肿块(43%):注射后局部可能摸到小硬块,通常几天到几周内会自行消退;
触痛(41%):注射部位会有轻微疼痛感,尤其按压时明显,一般几天内缓解;
肿胀(34%):注射后1~2天内可能出现肿胀,冰敷能帮助减轻;
瘀青(29%):针头可能碰到毛细血管,导致皮肤出现瘀斑,通常1~2周会消退。
需要警惕的是少数严重并发症,比如感染、血管不良事件(填充剂误入血管,可能导致皮肤坏死甚至更严重问题),但这些情况的发生率极低,仅约1%。
![]()
不过一旦发生,后果较严重,因此选择正规机构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至关重要——医生会熟悉面部血管分布,避开危险区域,降低风险。
想做填充?
这3个关键点要记牢
选对填充剂,别盲目跟风
不同填充剂的特性不同:透明质酸填充剂适合改善中度法令纹,效果立竿见影;胶原蛋白填充剂更适合皮肤薄、追求自然质感的人;而聚左旋乳酸适合纹路较深、希望长期改善的情况。
具体选哪种,要结合自身纹路深度、皮肤状况和医生建议来定。
术后护理别忽视,减少副作用
注射后24小时内别碰水、别化妆,避免按压注射部位;前3天可以冰敷以减轻肿胀,不要热敷(会加速填充剂代谢);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喝酒、吃辛辣食物,这些都能减少肿块、瘀青的出现。
不少人认为,法令纹填充一次就能一劳永逸,其实不然。
填充剂会随着时间被身体逐渐代谢掉,效果维持6~12个月后会慢慢减弱。
不过不用焦虑,定期补充注射就能保持效果,而且每次注射的剂量可以根据当时的纹路情况调整,更灵活自然。
![]()
最后想说
美丽要建立在安全基础上
法令纹填充确实能快速改善纹路、提升颜值,但它不是“魔法”,也不是人人都适合——比如孕妇、哺乳期女性,或者有严重过敏史、凝血功能障碍的人,就不建议尝试。
如果想尝试,一定要先做足功课:选择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确认医生的执业资格,和医生充分沟通自己的期望与顾虑。
毕竟,好的美容效果,永远建立在安全、专业的基础上。
本文内容基于相关学术文献整理提炼,仅为科普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依据。法令纹填充等美容操作需结合个人体质、健康状况及专业医生评估,切勿仅凭本文内容自行决策或参考实施。任何美容相关行为均应在正规医疗机构及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本文不对相关操作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任何担保。
![]()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
【参考文献】
Anido J, Fernández J M, Genol I,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tear trough deformity with 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filler[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1, 20(1): 6-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