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丨内参君
编审丨橘子
颠簸的山路扬起细碎泥点,潮湿的空气里裹着森林的清新。前段时间,内参君跟随农夫山泉团队深入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探访其八大公山水源地。
彼时,桑植县水利局副局长胡亚笑谈:“2022年钟睒睒来考察时,都快70岁了。那个时候还没路还没修好,他只能徒步5个多小时进山,还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个小插曲,恰是农夫山泉对水源地近乎“偏执”的缩影。
而2025年1月投产的桑植工厂,正是这份偏执的具象化成果。据悉,这片经过7年持续监测的水源地,已托起一座总投资超12亿元的现代化工厂,它既有着58公里管线穿越深山的工程故事,更承载着头部企业在水源壁垒、生态建厂、产业链赋能等维度的行业思考。
七年勘探,
造就水源地选择的“农夫标准”
“不是所有水源都能进入农夫山泉的版图。”谈及桑植八大公山水源地的入选逻辑,农夫山泉桑植工厂总经理朱晓良告诉内参君,水源地的选择从来不是“偶然”,而是始于一场长达7年的 “马拉松式勘探”。
据他介绍,从水质指标到生态稳定性,从水量保障到维护生物多样性,每一项都需经过长期监测与评估。八大公山的独特性,恰好契合这套标准:作为澧水北源、张家界大鲵保护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超9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常年居高,水源的水质、水量稳定,含有多种矿物质成分,满足农夫山泉对于原水的高品质要求。
![]()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严苛,并非桑植专属的特例,而是农夫山泉15大水源地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如今,这也成为农夫山泉构建行业壁垒的关键。
在饮料行业“健康化、天然化”趋势深化的当下,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正以7.9%的增速扩张,2025年预计突破3000亿。而随着市场扩容,瓶装水品牌竞争日益激烈,水源地布局已成为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资产。而相较于行业内多数企业采用的“城市灌装+自来水反渗透过滤”模式,“优质水源地”一直是农夫山泉最核心的竞争力。
内参君了解到,农夫山泉从20多年前就确立“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的战略,如今其15大水源地覆盖全国主要生态区域,形成覆盖全国的供应网络。这种布局不仅让农夫山泉在瓶装水市场脱颖而出,形成差异化优势,更通过“天然水源、透明工厂”寻源参观活动强化消费者信任。
“现代版愚公移山”,
在自然生态下破解“最难工程”
但,将“好水”引下山却比想象中要艰难。谈及管线建设,工厂001号员工李元锋用“现代版愚公移山”来形容历时两年时间的开发建设。这条横跨7个乡镇、58公里管线,称得上是农夫山泉近十年“最难工程”。
![]()
朱晓良表示,平衡“经济性”与“生态保护”是项目落地的核心难题。
内参君了解到,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团队放弃大型机械,改用索道、单轨小火车运输建材;2000多个焊口全部采用手工焊接,每一个都需经过压力测试;管线沿途设置多个监测点,避免对土壤与水源产生影响。
这种“最小程度干预自然”的坚持,贯穿项目始终。从前期的测绘、地勘评估,到编制环境保护方案,再到工厂建设中预留的生态缓冲带,每一步都需通过环保部门的严格审核。桑植县委县政府更是组建专项指挥部,200多名处级、科级干部曾分批赴杭州农夫山泉工厂学习,带回“现代企业管理+生态保护”的经验。
1小时7.2万瓶与多道品控:
从水源到货架的“品质闭环”
工程的攻坚只是基础,工厂投产后的品质管控,才是农夫山泉守住行业口碑、巩固市场地位的核心抓手。
走进在桑植工厂的灌装车间,可看到机械臂精准抓取瓶胚,吹瓶、灌装、封盖、贴标一气呵成。据悉,当前桑植工厂生产线每小时可产出7.2万瓶天然水,加上新投产的产线,目前日产能预计将突破15万箱,辐射湖北主要地区。
![]()
但速度的背后,是多道从“原水到仓库”的品质管控工序:原水需经过预处理、超滤、臭氧杀菌等环节,每批次都要检测微生物、矿物质含量……据介绍,农夫山泉桑植工厂目前有多条生产线,具备多品项生产能力,可切换生产天然水、东方树叶等产品。
这种“极致严谨”的工业化标准,正是行业规模化生产与品质稳定的核心需求。典型如东方树叶,其得以稳居无糖茶赛道头号交椅,离不开农夫山泉这种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桑植工厂在内,农夫山泉所有工厂均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链路的掌控,茶叶、水等原料直接在工厂处理,瓶子生产与原料灌装无缝衔接,避免了外部运输造成的二次污染。
随着消费者对瓶装水、饮料品质、安全、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农夫山泉用原料就地处理、包材同步生产、灌装无缝衔接的全环节自控,无疑更具备行业意义。
商业之外,
一瓶水撬动的“县域经济”
当品质成为头部企业的标配,农夫山泉真正的行业引领价值,在其对区域产业链的协同赋能与生态构建上徐徐展现。
“截至目前,农夫山泉桑植工厂共有200余名员工,近70%都是本地员工,其中返乡员工占比超过50%,员工收入在当地处于头部水平。”朱晓良介绍。除此之外,工厂投产后间接带动物流、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据桑植县政府有关人员透露,工厂明年有望成为张家界市产值规模最大的企业。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融合。据悉,桑植县是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较低的区域,茶叶是当地传统产业,但长期面临“品种分散、标准缺失”的问题。未来通过与茶厂对接,有望推动本地茶叶标准化生产。
![]()
“这不是简单的‘买茶’,而是帮我们建立产业链。”桑植县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工业带农业”的模式,让茶农收入更稳定,也让桑植白茶从零散种植迈向规模化产业的新阶段。朱晓良也透露:“预计到2025年底,桑植工厂将拉动本地新增上千个相关就业岗位,目前我们正在对接的多家纸箱、标签等配套企业都在筹划到桑植建厂。”
立足行业,都说下沉市场“覆盖难、动销慢”,但农夫山泉的区域产能布局战略,恰好破解了这一行业痛点。桑植县周边的小卖部、烟酒店老板就反馈,如今店内大部分利润来自水饮品类,包括农夫山泉瓶装水在内,东方树叶、水溶C100等都十分热销。可以说,时至今日,农夫山泉产品在桑植这一下沉市场已拥有绝对优势。
![]()
事实上,桑植工厂的“水+ N”生态,在农夫山泉全国其他水源地周边已形成成熟范式。从工厂到渠道,从品牌到店老板、消费者,农夫山泉这种上下游串联,让一瓶水不仅是消费品,更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纽带,实现“企业盈利、农民增收、县域发展”的正循环。
结语
前段时间,《2025胡润百富榜》发布,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第四次问鼎中国首富,有人将之概括为“卖水的成了首富”。但走进桑植工厂、踏过八大公山的山路便会明白,农夫山泉的成功从来不是那么简单。从7年水源勘探到58公里生态管线,从多道品质管控到未来的产业融合,它的每一步紧扣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水源地”已不再只是产品卖点。农夫山泉15大水源地、30余座工厂的布局,不仅构建了难以复制的供应链壁垒,更通过“生态保护+产业赋能”的模式,向行业语社会宣告,农夫山泉所生产的每一瓶水,都是对“天然”与“责任”的长期主义的践行。
这,或许就是“一瓶好水”真正的重量。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