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周潇枭 见习记者张旭 重庆报道
11月12日—13日,以“专精特新培优育强”为主题的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重庆举行。大会举办了多场专题产业对接活动,包括“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对接活动、科技资源对接活动、出海对接活动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已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76万家。
![]()
202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 拍摄:张旭
科技含量高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十四五”期间,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补短板”“填空白”为使命,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多点突破。数据显示,“小巨人”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修订标准超7万项,占全国总量两成以上;在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获奖企业中,超三成来自专精特新阵营。从未来材料到新能源汽车,从集成电路到人工智能、深海空天,中小企业不断产生突破。
从创新能力看,2024年中小企业独立研发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达75.3%,“小巨人”企业户均拥有发明专利26.6项,平均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从行业分布看,超六成“小巨人”企业深耕工业基础领域,近八成企业分布在重点产业链环节,九成企业至少为3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小巨人”企业近6000家,为强链稳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以北京特思迪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在细分领域实现关键突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减薄、抛光(CMP)装备的研发与制造,通过持续攻坚,公司不仅累计授权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更成功打破该领域进口设备的长期垄断,成为国内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的企业之一,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在同期举行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成果展上,技术突破不胜枚举:重庆中科摇橹船公司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相机攻克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难题,核心器件100%国产化;重庆汉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凭借1.2亿元研发投入,突破高端投影LCoS光芯片技术,填补国内精密工艺空白……全国超6000家“小巨人”企业在各自的领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优秀代表。
![]()
展出的Lcos硅基光芯片 拍摄:张旭
在11月13日举行的科技资源对接活动中,活动紧扣“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核心目标,构建政府引导、资源汇聚、供需对接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有效下沉至企业发展一线,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技资源推介环节,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整合了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校科研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的“三维资源矩阵”。现场共推介700余项共享仪器、40余项核心技术服务、20余支人才团队及300余项高校成果,形成覆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2个关键领域的创新“供给池”。
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活动推介了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专项设立并计划于12月上线的“融合创新”版块。该版块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高效对接生态,以“4大核心功能+5大专项服务+2大成果展厅”的全新架构,为中小企业破解“创新孤岛”困境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另外,为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围绕50个细分行业编制了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细分行业转型实践样本》,为产业链不同细分配套环节、不同数字化基础的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改造提供路径参考。
大会还发布了2025年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此次发布的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包括238个,涵盖优化业务流程、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运维、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应用。此外,应用场景还聚焦中小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升级,覆盖智能装备、具身智能和智能终端等领域。
随着各类科技资源的持续汇聚与融合创新模块的正式上线,将有效促进更多优质科技资源流向中小企业,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发展瓶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