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绵阳南山中学举办2025年“讲题・讲教・讲学”大赛。这是一场聚焦新课标、扎根新高考的专题教研,一次打破学科边界、赋能教师成长的专业碰撞。作为学校“新时代新高考背景下专项学习研究”系列活动的总结展示,本次大赛既沉淀着学校扎实的教研底蕴,更让“真教研、深钻研”理念落地生根,成为教师将课标转化为课堂实践的成长阶梯。
打破边界,教研形式焕新在跨学科碰撞中拓维思考
本次大赛突破传统文理分科局限,以“跨学科融合”为导向,将九大学科分三组,近30名不同学科教师同台竞技。现场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单向输出”,而是多元思维的碰撞交融:语文教师从文本解读拆题逻辑,物理教师用建模梳理解题规律,政治教师借核心素养为锚点挖掘试题育人价值——不同的学科视角、分析路径与教学思路,让赛场成为思维开拓的“教研磁场”,呼应“无边界教学”的新时代教育要求。
![]()
![]()
![]()
![]()
![]()
![]()
![]()
![]()
![]()
![]()
![]()
![]()
![]()
大赛采用“教研组长定题、选手提前抽题”模式,题目设置灵活——可全员聚焦同一高考题,也可选定不同题目。即便分析同一道题,教师也需结合自身所教学段特点与学生学情差异,将试题精准回扣教材、对标新课标,厘清命题逻辑与育人导向,展现独立的教学思考与研究主张。化学组范塬嫄老师赛后表示:“为找到高考题与高一教材的衔接点,我反复比对课标要求,梳理了全部必修教材的知识点关联。这个过程让我对‘教考一致’有了更具体的理解”,道出了大赛对教师深度研究的推动价值。
![]()
![]()
![]()
![]()
![]()
三维联动,教研实效落地让课标研读走进真实课堂
“讲题・讲教・讲学”三维联动的设计,贯穿活动全过程,彻底打破“课标研读停留在纸面上”的困境。讲题环节,教师深挖高考题与新课标、教材的内在关联,精准拆解知识逻辑与考查方向,展现学科知识把控力。讲教环节,立足不同学段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差异,设计分层适配的教学方案,展现教学实践落地力。讲学环节,将解题思路与素养培养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教促学、以学赋能”,展现教学相长融合力。从赛制前调研教师需求、比赛中优化评委搭配,到备赛时团队互助、点评时专业指导,大赛各环节尽显“深耕细研、求真务实”态度。教师在备赛中深化课标理解、提升教研能力,跨校跨学科跨学段平台更推动资源共享,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研”良性循环。
![]()
![]()
![]()
![]()
![]()
![]()
![]()
![]()
![]()
![]()
![]()
![]()
![]()
![]()
![]()
深耕不辍,教研底蕴厚植将真实教研融入日常教学
![]()
南山中学党委书记徐勇在活动总结会上强调,一场大赛的精彩呈现,源于日常教研的厚积薄发。南山中学始终以“四课”建设(研读课标、建设课程、注重课堂、做实课题)为教师专业成长核心抓手,长期聚焦新课标、新高考改革方向:通过常态化教研、专项研讨、联合教研,推动教师从“教知识”向“育人才”深度转型;未来,学校将持续立足“四有”(心中有人、手中有术、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育人追求,践行“八为”(学生为本、教师为主、课堂为大、思维为重、落实为根、研习为道、质量为要、价值为魂)教研准则,以更准确的点位落实教育家精神——从“聚焦高考题”延伸至“精研每一道题”,从“高三重点研究高考题”拓展至“各学段人人研究高考题”,从“着力上好一节课”升级为“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落实立德树人、赋能学生成长的阵地,让每一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精进本领、在职业认同中扎根理想、在事业创造中探索新径、在精神建设中涵养情怀,以扎实教研为培育时代新人筑牢根基,共同书写南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评委点睛大赛背后的教研深意
![]()
南山中学督学、正高级教师付冬梅:本次大赛亮点纷呈,物理组选手创新“转译”“转码”解题思路、原创试题并借力AI辅助解析;语文组选手探索阅读思维可视化、联动课文与高考题设计教学支架;政治组选手对比川卷与国卷、精准分析学情,尽显教师研究实力。本次活动并非简单“讲题”,而是以“讲题”为基,挖掘题目全价值,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思想,融入不同学段课堂——评分细则45%权重给到“讲教”、反复强调“适配”,正是希望教师实现试题与课标、教材的深度融通,让高考题从“有形”化为理念、逻辑与追求,自然融入每节课,实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进阶。
![]()
点击跳转点评链接
大赛中的教研干货
![]()
南山中学双语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吴丹:参赛教师以题为桥,剖析题目内涵、分享教学思路,展现扎实专业功底与鲜明教学思考,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教研盛宴。老师们能定位题目背后的素养目标,实现“以题载素养、以研促落实”。化学组范塬嫄老师清晰界定高考考点在各学段的掌握程度,达成“课标—教材—学情”三维衔接;数学组朱晨蕊老师“一题多解”、历史组王南珺老师提炼题干信息、化学组张旭老师拆解考点,数学组石智文老师用信息技术让图形动起来,均体现对题目本质的深刻把握与高效呈现。本次比赛既是成果展示,也是经验交流,为优化课堂设计、破解教学难点提供了新思路,彰显了教研的实践价值。
参赛感悟
![]()
参赛教师谢旭林:作为青年教师参加本次比赛,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成长历练。备赛期间,我不断推敲试题解析与课堂转化间的衔接逻辑,这使我对于“教什么、考什么、怎么学”这一教学链条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我将以此次比赛作为契机,不断提升试题分析与课堂掌控能力,在新高考的浪潮中锤炼出更加高效的教学实践,推动自身教学水平与学生学科素养的共同提升。
![]()
参赛教师梁竞匀:衷心感谢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宝贵的成长平台。备赛期间,我潜心学习充实自身,并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实践。欣喜的是,这份耕耘也切实反馈在了学生的进步上。这段经历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收获了专业成长的自信。站在南山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我愿以此次经历为起点,继续向上生长。我这一抹新绿,也期盼着能见证未来更多的桃李芳华。
![]()
参赛教师朱晨蕊:备赛过程中,我紧扣“三讲”维度:讲题深入剖析题目逻辑,梳理七种解题思路以渗透数学思想;讲教设计“分层闯关”模式,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进阶;讲学预设认知难点,借互动促进核心素养落实。本次大赛中历史老师的史料辨析、化学老师的科学探究展示,让我突破学科壁垒,感受到教学艺术的共通性。未来,我会将收获融入日常,在专业路上继续前行。
深耕新课标精研新高考
提升教研力激活教学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