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在季节性效应、政策影响以及中长期趋势变化下,10月信贷增速延续回落态势,但社融、M2增速仍维持在相对高位,这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仍有力。
对于10月M2增速情况,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受上年同期基数抬高影响,10月末M2虽然增速出现下行,但当前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水平。“M2增速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且高于今年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之和(7%左右),这显示出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在向适度宽松方向持续发力。”
对于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的现象,冯琳认为,在当前内需偏弱、外需下滑的背景下,对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形成了抑制作用;同时,隐债置换因素可能仍然存在,且企业债券融资保持同比多增,对贷款需求或有一定替代。这两方面因素会对新增贷款规模产生一定下拉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贷款利率持续保持低位水平。相关数据显示,10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同比下降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同比下降约8个基点。
冯琳表示:“这表明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下,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激发企业和居民的内生性融资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在社融方面,今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持续凸显。根据民银研究统计,前十个月,政府债券累计发行规模约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近4万亿元;企业发债融资也高于去年同期,二者均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温彬认为,今年以来,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快、企业债券发行热度较高,在对社融增长形成重要支撑的同时,也对扩内需、保民生、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分项来看,10月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外币贷款和企业股票融资等均实现同比多增。其中,10月委托贷款同比多增1872亿元。冯琳分析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会以股东借款模式进行资金投入,这在社融中被计入委托贷款。
同时,温彬还指出,从信贷结构看,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增长动能将由基建、房地产等传统领域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逐步转换。与新动能相关的贷款会持续保持较快增速。在扩内需、大力提振消费的大方向下,居民端信贷也会逐步趋于稳定,这既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自然结果,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的体现。
央行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一致的。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同时,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反映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的变化。
对此,温彬认为,要进一步淡化对信贷数量的诉求,注重对实体经济的多渠道综合支持;同时,提升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金投向,使得金融供需更加适配。
(编辑:朱会珊 审核: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