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性的渴望。”
听筒Tech(ID:tingtongtech)原创
文|陈 珂
编|饶 言
要“真实”,还是要千篇一律地“美颜”?这届网友有了新的答案。
近期以来,一股“反美颜”、“原生感”的浪潮在社交媒体上席卷开来。“原相机直出”、“live生图”成为新的社交货币,博主们纷纷晒出带有毛孔、细纹甚至瑕疵的照片,并以此为傲。
在社交平台,相比“美颜”和“滤镜”包装的各种内容,网友对“原图直出”更为推荐,在诸多未经修饰的图片下,“毛坏的人生”受到网友的热评,“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在这届网友看来,“原图直出”的流行,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交媒体时代“伪精致”的反抗,也是对精心营造人设的疲惫回应。
这场关于真实与新审美的社交革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饱受“买家秀、卖家秀”困扰的消费者,更是在商品图片和直播中寻求“原图”、“原色”。
某种程度上,这看似一个审美转向,背后实则牵动着美颜软件、智能手机甚至数码厂商的神经,也预示着一场变局。
“真实性的渴望”,撕裂“美颜”
当各种社交平台被完美无瑕的面孔、精心布局的生活场景充斥,一种对“真实性的渴望”便开始悄然萌发。
过去沉迷各种特效和滤镜的90后晴子,近期发现,“原相机真香。”
让晴子猛然醒悟的,是有一天她去翻相册,“我发现,我的相册里,全是‘美颜’和‘滤镜’加满后的点滴,看到照片,我甚至想不起,当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当时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风景,记录下来的,具体是什么样的细节。”
这让晴子觉得可悲,“我们记录的初心,是为了留下美好,结果发现,相册里的生活,根本不是真实的生活。”
自此,在照相的时候,晴子开始关掉美颜和滤镜,记录真实的生活,“我们都是普通人,自己的记录,不需要滤镜。”
如今,在晴子的镜头下,她不再是虚拟世界中闪亮的“女神”,而是化身为普通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在阳光下显得真切而不加掩饰。
让晴子没想到的是,她将这一想法发到社交平台后,引发了诸多网友的共鸣。在她的一条生活记录下,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你很真实也很美”“希望我们都勇于做自己”。
实际上,晴子还发现,如今,网友对“真实性”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以前,社交平台那些‘美颜’和‘滤镜’加满的作品,大家现在都不怎么推荐了,反而那些真实的生活记录,更受人欢迎。”
比如 ,晴子便越来越喜欢关注一些真实生活记录的博主,“我最近喜欢看一些原图直出的博主,有的记录的农村生活很真实。”
除此之外,还有几位记录个人生活的博主,他们的作品,不加任何美颜和特效,完全是真实的自己。在晴子看来,“这才是记录。”
![]()
图:晴子用原相机拍摄的生活记录
来源:晴子供图
为了“出片”,晴子开始学习拍摄技巧,“学习一些拍摄技巧,是为了发现‘更美的风景’和‘更好的自己’。”
“比如说,我会学习如何借助自然光,也会学习构图。当然,现在我更喜欢拍摄一些极具‘生命力’的照片。”在晴子看来,这并不冲突,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为了“发现美”和“留住美”。
“我希望,80岁的时候,回头翻相机,能看到的是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美颜和滤镜后的‘假相’。”晴子感叹。
实际上,这并不是晴子一个人的想法,在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荐“原图直出”,为了获得“真实感”,他们更愿意使用原相机记录。
为了更“真实”,00后强子甚至花重金去买了相机和专门的拍摄设备,并且将手机也换成了“拍照不自带滤镜”的型号,他直言,“我不喜欢‘虚假的东西’。”
在拍摄的时候,强子尤其喜欢“实况”,“拍出来很真实,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当视频用。”
商家感知新的审美浪潮
消费者审美的转变,也直接吹到了商家身上。
摄影行业对此的体会,尤为明显。
近期,陕西西安一位汉服拍摄摄影师罗卜卜对此深有体会,他对《听筒Tech(ID:tingtongtech)》表示,“最近,确实有不少客户咨询拍片前期,就会询问‘滤镜是否失真’、‘是否过于使用千篇一律的‘网红风’。”
罗卜卜告诉《听筒Tech》,“以前,其实很少有人会问这些细节,大家都还比较推崇‘模板式’的审美,比如要求图片精修中,人物要磨皮,脸型要完美、身材要瘦等等。”
如今,基于客户审美的多元化,罗卜卜的个人社交平台展示的作品,也注重“个性表达”和一定程度的“人物还原”。
刚在西安结束拍摄“战国袍”的客户小雅则笑言,起初,自己是在社交平台搜索信息,发现罗卜卜的视频作品,有个人特点,而且妆发真实,“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有‘活人感’,于是,我们在出发就预定了这家摄影工作室。”
事实上,小雅认为自己,“确实没有踩坑”,“我想追求的大片,是真实场景,同时又能表达自己的真人感。我不想和网上的照片长得一样,一律修片修成‘锥子脸’,或者五官精修成‘亲妈都认不出’。”
根据小雅的需求,罗卜卜为其量身拍摄了战国袍-西安城墙古风大片,“共花费799元,包括40张底片和6张精修。精修周期为一周,拿到手后图片质量非常高,除了构图和光线外,基本保持了真人容貌”,在小雅等看来,“十分满意,还会推荐朋友再来。”
另据小雅了解,类似罗卜卜这样的摄影师,在西安有很多。罗卜卜向小雅感慨,“国风拍摄生意非常火爆。即便是十一过后,从早上11点开工,一天至少要拍6个客户。其中,就有4个客户要求,‘拍出真人感’。”
一些妆发工作室,也有细微的转变。小雅所体验的汉服妆发设计,就是典型的案例。
和此前小雅的个人写真拍摄不同,小雅此次感受到市场越来越寻求个性化和真实感,“比如,西安拍摄之旅,自己选择的这家妆造十分用心,到场后根据个人风格选衣服定妆。”
且小雅的化妆师也表示,“现在的客户诉求是不断提醒化妆师要有真实感,不需要过分的浓妆和千篇一律的工业妆,她们宁愿没那么完美,也要保留自己的特性。”
实际上,小雅曾到过不同地方做旅拍,也曾在连锁摄影品牌拍摄过个人写真,但更多的是“流程化和形式化”。
尤其是,头几年,小雅曾体验云南某民族服饰拍摄,最后出图的效果是,“妥妥的滤镜风,皮肤拍的一点纹理都没。出图的效果,感觉是另一个自己,不明白也不理解。属于钱白花了,也没复刻出自己。”
上述汉服工作室明确表示,“现在,我们对造型师的要求是,一定要有专业的培训和实操经验,要发挥客户的特质,要求真实质感和美感并存。”
罗卜卜也表示,现在的摄影和修图,都不是速成的,“只有捕捉出不同人的岁月感、气质和神韵,才能在内卷的市场脱颖而出。那些偷懒的滤镜做法和行为,早就满足不了审美的进阶。”
和罗卜卜同样感受的,还有自由摄影师巴乔。巴乔擅长拍摄自然风景和生活跟拍,他对《听筒Tech》透露,近期,越来越多的顾客找他拍摄“真实的生活”,“他们要求高清真实,明确要求不加滤镜。”
![]()
图:巴乔跟拍的作品
来源:巴乔供图
在给顾客跟拍时,更多的时候,巴乔会根据顾客的需求“抓拍”,“现在的顾客,越来越不喜欢摆拍,他们并不在意展现自己‘丑’和‘狼狈’的一面,相反,他们甚至还喜欢将这一面呈现到社交平台。”
实际上,巴乔很认同也极为推荐顾客的这种需求,“我觉得照片记录下自己的真实状态挺好的,我一直想说,就是人要学会和自己和解。”
巴乔甚至笑言,“在拍摄时,摆拍的动作,我甚至会‘忽视’。”
“真实感”重塑颜值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围绕“原图直出”的讨论中,年轻一代展现出对过度修饰社交形象的心理疲惫,正在促使从滤镜到真实的产业链重构,也催生新的经济业态与消费生态。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影像赛道的竞争壁垒被大幅抬高。
过去依靠算法美颜就能“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结束了。现在,需要的是对传感器、镜头、芯片算力和色彩调校的全链路、重资产投入。
诸如,在摄影器材领域,相机厂商已开始重视直出算法的改善。
对于新手入门的用户而言,目前,相机厂商们正在通过AI重塑拍摄体验,让AI自动剪辑、场景识别、智能构图功能将成为相机标配。
比如,据报道,索尼A7R VI或将搭载8000万像素传感器与AI芯片,实现实时跟踪与自动对焦;佳能的EOS R系列,也以轻量化、智能化出图功能抢占市场。
“原图直出”,也助推了相机这一古早市场。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出货额比2023年增长28%,明显高于2019年15%的占比量。CIPA还指出,中国Z世代年轻人对高质量图像的追求是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
同样,在智能手机领域,也加速了中小厂商的出清,强化了头部品牌(如苹果、华为、小米、vivo)的垄断优势。
实际上,智能手机正在积极推动这场变革,各家都在升级硬件军备竞赛。诸如苹果,在通过多帧合成、AI分割计算,来模拟大尺寸传感器和镜头才能实现的景深、动态范围和细节。
其实,苹果从未刻意宣传过其相机具有“美颜”功能。它一直致力于通过A系列芯片的算力、图像信号处理器和传感器技术,追求“所见即所得”的计算摄影体验。
另外,在华为的生态护城河中,影像一直是系统体验的核心之一。 以至于,在社交媒体上,“华为相机直出”不仅是一种描述,更是一种宣言,一种对真实、自信和高级审美的标榜。
于美颜软件类公司而言, 投资者则开始更加审慎。
实际上,过去,美颜软件公司曾凭借其精准捕捉人性对“完美”向往的能力,迅速积累了海量用户,并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在小雅等看来,当美颜过度普及,“网红脸”千篇一律,当“照骗”事件频发,导致线上形象与线下现实产生巨大割裂时,美颜的“完美”便开始贬值,甚至成为一种负资产。
实际上,一些投资人也告诉《听筒Tech》,单纯依靠滤镜贴纸的模式将不再具有高成长性。美颜软件公司应重点关注其用户数据(尤其是核心用户的使用时长和付费意愿)是否出现下滑,以及其向B端转型或开发新形态影像产品的进展和成效。
不过,此前,也有公司向SaaS和影像解决方案转型,试图将技术赋能给商业机构。但在众多“晴子”和“小雅”看来,这条路远比“一键美颜”要艰难,因为它直接和美颜软件公司最稳固的业务所对立。
一定意义上,这届网友,拍照不用美颜,更是一个信号,标志着消费社会正在从工业化、标准化的“完美幻想”中醒来,转向对个性化、真实性和情感连接的深度渴望。
这也让市场,开始去识别那些真正为“真实”添砖加瓦的企业。
或许,在这个“原图直出”的时代,投资于“质感”,才是投资另一个未来。
(文中除巴乔和小雅外为化名。)
(头图来自Pexels。)
(声明: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参考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