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袁超一
通讯员 梁学东
执行工作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11月14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今年9月湖北省委政法委部署开展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湖北法院系统已经判决41件相关案件,3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
湖北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秋隆介绍,专项行动聚焦民生、企业、金融、信访这些重点领域,一起想办法找拒执线索,通过线上筛查加线下排查、个案深挖加批量核查的方式,把隐藏的拒执行为挖出来。自行动开展以来,共初步排查出2533条线索,已经向公安机关移送448条。目前,公诉立案62件,还引导当事人自诉50件,已经判决41件,3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这股打击力度形成了很强的震慑力,有87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或者达成和解,一共执行到位2006.65万元,起到了“惩处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方”的效果。
各地在政法委牵头下,协同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咸宁由政法委带头,公检法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部门之间协作有了“绿色通道”;巴东县把解决“执行难”纳入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考核,公安部门专门开辟了控告反馈、轨迹查询、网上追逃的快速通道,做到“法院吹哨、公安报到”;茅箭区设立“执行110”热线,通过新媒体发悬赏公告,收到群众提供的线索230多条。
全省法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准确把握拒执犯罪的认定标准,既不降低要求,也不过度追责。对立案前主动履行、真心悔改的,依法从宽处理;对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坚决依法严惩。为了不让拒执者“漏网”,积极畅通公诉和自诉两条渠道,符合公诉条件的及时移送给检察院,公安不立案、检察不起诉的,积极引导当事人走自诉程序,确保该追究责任的一个都不落下,确保“应追尽追、不枉不纵”。
各地法院在细化证据筛查、搜集、固定的流程,比如咸宁法院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专业办案团队,把“排查、取证、移送、惩戒、宣传”的每一步都规范好;蔡甸区法院出台了拒执罪执、诉衔接机制,让执行部门和刑事审判部门在证据衔接上更顺畅,确保打击拒执犯罪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扎实的证据支撑。
同时,湖北法院把信用惩戒和刑事追责结合起来,通过限制拒执者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采取司法拘留等措施,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武汉两级法院通过“执行前督促履行、执行中预惩戒、执行后信用修复”的模式,督促1400多家企业和个人主动履行义务;孝感法院组建了“拒执自诉服务专班”,帮申请人指引怎么收集证据;黄石法院通过“以打促执”,让36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执行到位337万余元。
另外,深化“总对总”“点对点”查控系统应用,和全国4400多家银行,以及不动产、车辆管理等16类信息联网,查询效率较传统模式大幅提升。十堰法院全面推行无纸化办案,给执行干警配了移动办案平板,随时随地能查案件、看卷宗、传证据;通山法院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发现被执行人陈某外地银行账户资金异常流动,顺藤摸瓜锁定其工作单位和稳定收入,成功促成案件履行。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