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粤西地区学校美育工作,探索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广东省教育厅近日组织专家调研组赴湛江、茂名两地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由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专家组成。通过实地走访、课堂观摩与座谈研讨,调研组深入考察了高校名师工作室引领美育扎根乡村学校的可行模式,致力于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美育工作范式。
11月6日上午,专家调研组前往湛江市岭南师范学院调研朱培科舞蹈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围绕“高校筑基—中小学开花—社会结果”的理念,工作室在课程建构、教师培养等六个维度形成“六维联动”美育生态。调研组专家指出,工作室将“舞蹈”从展示型活动转化为可日常发生的身体表达,使美育真正扎根校园生活。专家们建议其进一步从“活化—固化—数字化—协同化”层面进行整体提升,使湛江经验更具推广价值。
![]()
随后,调研组前往遂城大成中学与遂城第十三小学考察,重点了解校园集体舞、非遗人龙舞、课桌舞等美育项目的落地成效。调研发现,舞蹈美育在湛江中小学校园中已从“活动性展示”转变为“日常性表达”,呈现出“美育无处不在、人人可以参与、审美自然生长”的积极局面。
![]()
11月7日上午,专家调研组赴茂名市电白区黄阳小学、茂南区羊角镇竹营小学调研美育普及与教师发展情况。调研组了解到,黄阳小学以成本低、便携性强的口琴为载体,建立了“人人可学、班班可演”的校本美育体系。现场展示时,孩子们在全班口琴合奏中展现了稳定气息与专注状态,凸显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审美感知和艺术表达能力。
竹营小学则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下,通过“跟班—共教—独立实施”机制,实现了从“引入资源”到“内生发展”的跨越。学生们表演的古筝合奏、英歌舞等节目,展现出鲜活的审美表达与深层的文化认同。
茂名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广海介绍,该市正致力于构建“以活动为载体、以融合为路径、以团队为支撑”的美育推进体系,推动美育建设向城乡全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
11月7日下午,调研组前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对蒋快安省级美育名师工作室进行考察。工作室采用“1+1+7”资料呈现体系,展示了三年来在课程建设、团队成长与乡村协同扶持中的实践路径。现场展播的原创作品《广油你好》和茂名市乡村美育教师合唱团排演片段,体现了高校力量向基层、向乡土、向课堂发展的持续动力。
通过两天的调研,专家们见证了美育在粤西的多元生长。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杨芹副教授指出,真正值得被看见的美育,是“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的生命亮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王羊羊副教授强调,美育名师工作室应从“经验堆积”迈向“路径提炼”。广州大学刘瑾教授鼓励学校将鲜活的课堂场景与真实的学生作品带到更大的平台,进行共享与传播。
调研组认为,下一阶段应着重推动“三个转化”: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可教的课程、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可用的校园场景、把理念愿景转化为可持续的学校美育工作机制。当美育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时间中坚持,教育才真正回归“育人”的本质。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记者:李文芳 实习生:谢睿琪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