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停车位一位难求,非机动车乱停放、飞线充电隐患重重……这些社区治理中的“共性烦恼”,应该如何破局呢?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选择让居民“唱主角”,以凝聚共识的“软法”指引,探索出一条兼具法治力度与民生温度的基层善治新方法。
近日,“枫和暖杨共聚智·软法绘就善治图”软法发布及专题研讨活动举行,《普陀区住宅小区停车治理软法指引》与《电动自行车安全用车软法指引》这两部聚焦社区痛点的“软法指引”正式亮相。
从“众口难调”到“有章可循”
下午2时30分,在曹杨街道武宁片区二楼多功能厅内,业主代表、车主、居委会干部、街道相关科室负责人与立法专家、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坐一堂,围绕社区治理的棘手问题,沿着“问题需求、共治协商、软法赋能”的脉络各抒己见。
![]()
活动现场踊跃发言
讨论中,一位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工作人员道出了许多基层工作者的心声:“法律条款的初衷是好的,但执法时每户居民可能有特殊情况。比如残疾人居民停车,他会说‘我停到车棚去,下雨天地又湿又滑我怎么回住处?’这时用法律直接处罚显得太‘硬’,而用‘软法’来指引就更合适。”
杏杨园居民区书记则从社区规划角度分析了矛盾根源:“我们这些80年代的老小区,当年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汽车和电瓶车保有量剧增的问题,后期修缮时,居民们对‘改绿化增车位’还是‘保留绿色空间’意见不一。现在‘停车软法’的发布,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依据,能帮助我们因地制宜设计适合小区的停车约定。”
来自居民的反馈,更直接地体现了“软法”发布的现实意义。家住桂巷新村的张小姐对两部软法的发布频频点赞:“在老小区,很多人用淘汰的老电瓶车占位,还有飞线充电。除了消防安全,临时搭的线也容易绊倒老人。”她形象地比喻道:“有了软法以后,大家面对问题就有了个共识可以遵守,就像有了本‘说明书’,居民知道问题该怎么解决,居委会或物业也有了对应的措施依据,能避免很多邻里纠纷和争吵。”
“枫和暖杨”绘就法治温暖底色
作为曹杨新村街道重点打造的平安法治品牌,“枫和暖杨”始终以“解民忧、暖民心”为核心,将法治温度融入民生服务的每一处细节。面对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住宅小区停车难等居民关切的痛点,街道司法所主动担当,联合相关部门、居委会和社区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牵头制定了《普陀区住宅小区停车治理软法指引》与《电动自行车安全用车软法指引》。这两部指引也是“枫桥经验”在曹杨本土化实践的生动成果。
![]()
两部新发布的软法指引手册
《电动自行车安全用车软法指引》从购买、登记、行驶、停放、充电等全环节入手,为居民安全用车提供了全面指导。而《普陀区住宅小区停车治理软法指引》则像一本“小区停车管理操作手册”,系统梳理并吸纳了各居民区的成功探索,为各小区破解停车矛盾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路径选择。
无论是守护出行安全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用车软法指引》,还是破解停车难题的《普陀区住宅小区停车治理软法指引》,都是曹杨新村街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社区治理方式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治国表示:“我们将持续擦亮‘枫和暖杨’这张法治名片,推动软法指引的落地见效,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上海普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