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阿尔茨海默病用药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患者身心受累之余,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尚未找到治愈的方法,研究人员致力于改善疾病的症状及延缓其发展而想方设法。聚焦临床用药需求,专注科技创新,美金刚口溶膜作为一种新型给药技术药物,显著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临床表现
☆ 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起病隐匿,导致认知功能逐渐退化的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情感波动、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以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变性为特征,是导致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盐酸美金刚口溶膜
☆ 盐酸美金刚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推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用于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 作用机制:通过兴奋谷氨酸持续激活中枢神经系统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
☆ 口溶膜制剂:口溶膜属于膜剂的一种,是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由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将其置于舌上,在唾液中能快速溶解并释放药物。有效避免胃肠道的降解,迅速发挥药效。
☆ 临床优势:
(1)提高生物利用度,口溶膜经粘膜吸收,避免首过效应,减轻肝脏负担。
(2)口溶膜的剂型设计,避免了因吞咽不便或异物阻塞呼吸道所致的窒息风险。
(3)使用便捷,服药时无需用水,药膜在口腔中可迅速分散溶解,无需咀嚼,不易吐出,显著改善吞咽困难、限制水摄入等特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4)方便携带,外观新颖,为单剂量包装产品,可避免多次取用导致的污染风险。增加患者的用药隐私,减轻心理压力。
(5)口感良好,患者接受程度更高。
☆ 临床监护:本品为处方药。应由对诊治阿尔茨海默病富有经验的医生处方并指导使用。需有照料者按时监督患者用药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治疗。美金刚的耐受性和剂量应从开始治疗起三个月内依据一定的基础反复评估。(详见药品说明书)
盐酸美金刚口溶膜的用药指导
☆ 用法用量:每日一次,在每日相同的时间服用。空腹或随餐同服均可。在服用口溶膜时,务必保持接触药片的手部干燥,勿用湿手接触药片。(见图3 )
☆ 成人:每日最大剂量20mg。为减少不良反应,在治疗的前3周应按每周递增5mg剂量,逐渐达到维持剂量。
☆ 老人:65岁以上患者的推荐剂量为每日20mg,每日一次。
☆ 儿童及青少年:不推荐使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无临床资料,除非明确需要,妊娠期不应服用本品;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时应停止哺乳。
☆ 不良反应:常见头晕、头痛、便秘、嗜睡、高血压等。
☆ 用药注意:
(1)对本品成份或其辅料过敏者禁用。
(2)癫痫患者、有惊厥病史或癫痫易感体质的患者服用美金刚时应谨慎。避免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如金刚烷胺、氯胺酮或右美沙芬合用。
(3)服用本品的患者在驾车或操作机械时要特别小心。
☆ 药物过量处理:临床所获得的药物过量经验有限。对症治疗处理,对中毒或药物过量暂无专门的解毒剂。
☆ 贮藏:不超过30℃密封遮光保存。本品极易吸潮,袋内取出后应立即使用。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警
☆ 随病情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出现性情波动大变,常表现为淡漠、暴力等情绪和行为异常变化。初期出现抑郁、焦虑、社交退缩和睡眠模式改变等。淡漠一般出现在疾病的早期并贯穿全程。中后期症状逐渐恶化,致严重的记忆丧失、幻觉和妄想等神经精神症状,并在晚期加剧行为和情绪问题。暴力倾向一般是到了中期以后。
☆ 记忆力衰退,频繁健忘,重复提问相同的问题。
☆ 难以处理完成以往熟悉的事务。
☆ 语言表达障碍及读写能力变差。
☆ 对空间、时间、人物的定向力障碍。迷路、昼夜不分、认不出亲熟等。
☆ 判断力、辨识力及警觉性降低。
☆ 理解力下降,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思路意图。
☆ 常将物品乱放在不恰当的位置。
☆ 情绪剧变或行为异常,动辄发怒,妄想等。
☆ 性格改变,喜怒无常,糊涂、多疑、焦虑、抑郁等。
☆ 爱好兴趣丧失,回避工作或社交。常发呆、昏昏欲睡等。
防治趁早科学干预
☆ 随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大。积极的预防和干预可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实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至关重要。
☆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饮食,积极乐观、多用脑学习等。
☆ 降低患病风险。控制体重,保持健康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
☆ 知晓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积极预防,科学干预。
☆ 出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及时就医,早筛早治。
☆ 专业人员指导下积极治疗,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 掌握好沟通技巧与照护技能,提供安全措施,协助患者科学应对疾病。
☆ 实现共情维护患者的尊严与基本权利。安全前提下尊重患者的自主自由。
☆ 维护关爱照护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专业照护培训和支持服务。
☆ 消除歧视营造友善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宣传,关爱患者及其家庭。
作者: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龙艺丹
审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 张述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