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突发水灾)
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山东发大水,而且是相当大的大水。
江河决堤,浊浪滔天,良田村落尽成泽国,饿殍遍野,满目疮痍。
事态紧急,情况太严重,山东巡抚鹤年,本来已经升职了,要到两广去做总督,就因为发水,暂时不走了,要把水治好了再走。
我们想,既然鹤年本来是要调走的,那么朝廷其实是派了另外一个官员来接替鹤年的,这个人就是蒋洲。
蒋洲,原山西巡抚,因为工作干的好,被乾隆调任到山东做巡抚。
本来这么大的一个人事调动,蒋洲在离开山西奔山东之前,他应该先到京师向皇帝述职,跟皇帝谈一下自己的工作计划,表一下工作决心,展露一下忠诚为国家的态度,但是也因为山东发大水,皇帝说免了这套吧,你赶紧到山东去,跟着鹤年一起去治水。
那么实际上,当时山东地区负责治水的,就是滞留在山东的两广总督鹤年,以及新到任的山东巡抚蒋洲。
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蒋洲,那就是这个人出身名门,仕途平顺,而且皇帝十分之重用。
但是没成想,蒋洲到了山东做巡抚,还不到一百天,他就落马了,而且是京师派出的钦差大臣刘统勋亲自办案,亲自捉拿的蒋洲。
刘统勋出马,这个案子的含金量,那不言而喻了吧。
根据不完全统计,蒋洲的落马,也使得他本人创造了一项全新的几路,那就是有清一朝任职时间最短的巡抚。
他为什么被抓?简单,因为贪污。
这个蒋洲啊,他不是到了山东之后开始贪污的,他在山西做巡抚的时候,他就贪污,他即将要调任山东的时候,自己拢了一下账,发现在自己的任上,还有白银两万的亏空,他就寻思着,在走之前,要把这笔账给填平了才行。
蒋洲有个亲信叫做杨文龙,是山西某道的道台,他给蒋洲出了一个主意,说官员贪污,无非两种,一来勒之于民,二来索之于商,但是现在您要走了,要离任了,最好能落个清白的名声,现在要是再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怨怼,那会影响您的声誉。
蒋洲说是啊,那你有什么高见?
杨文龙说,干脆您下一道公文,让山西各级官员分别出资,一人掏一点,动用集体的力量,很快就能把钱给补上。
等于说,杨文龙出的这个主意,是让蒋洲公然勒索下属,而且还不是勒索一个两个,自巡抚以下,几乎是勒索了个遍。
蒋洲一听,这是个好办法,马上就给山西各级官员发公文要钱,至于要钱做什么,那你别管,反正是要钱。
![]()
(清代官员)
巡抚这一级别的官员,说一句封疆大吏已不为过,那既然上官要钱,下官们哪儿敢多嘴,何况大家心里也明白,这摆明了就是索贿,只能是花钱消灾,纷纷上缴白银。
搜刮了一圈,收获颇丰,赚得白银一万四千两,但离两万的亏空仍有六千两的差距,咋办呢?
蒋洲又动起了歪脑筋。
在蒋洲之前的山西巡抚,是明德。
山西有个寿阳县,当时有一片树林,属于保护区,朝廷曾经明令禁止砍伐,结果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被明德都给砍了。
明德离任之后,这批木材就一直在仓库里放着,蒋洲索性打起了这批木材的主意,很快将木材变卖,又赚了两千七百两。
离两万又近了一步。
剩下的钱,蒋洲自己预支了一部分的工资,大约数千两,但还是不够。
逼的蒋洲没办法,他以前有个同僚,叫做拖穆齐图,曾任山西按察使,这两天调到广东去了,这拖穆齐图在山西的时候曾经借过一笔贷款,当然人家是向民间的借贷机构借的,蒋洲索性把这笔贷款给算到自己的亏空里去了,意思缺的这几千两,是让拖穆齐图给借走了。
一顿缝缝补补,好容易把两万两的亏空给堵上了,蒋洲心满意足,终于离开山西,赴任山东。
只是,若要人不知,除非你没干,你说你没干,监控说了算。
古代没有监控,但却有工作认真,态度严谨的官僚,就比如新任山西巡抚塔永宁,他就是个很细致的人,接任工作之后,他很快就发现,这两万两的账啊,是东拉西凑,牵强附会,根本就不对。
塔永宁就感觉前任巡抚的账上指定是有亏空,但他苦于没有证据,不能深究。
为什么说他没有证据呢?因为这个蒋洲他是很狡猾的,离开山西之前,他把账本都给销毁了,证据都让他给弄没了。
蒋洲来这一套,理论上来讲的确是万无一失,但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人性是难以控制的。
如果说你蒋洲是新官上任,你要在山西干很多年,你大面积的索贿,大家忍气吞声也就给了,给了也不会怎么样,毕竟还要和你长期接触,在你的领导下工作,这钱就当做保护费了。
但是,你蒋洲不是来的时候索贿,你是走的时候索贿,你都要走了,你要离开山西了,临了你还要敲诈勒索我们一笔,你也太不讲究了。
所以,山西各级官员,很多都对蒋洲心有不满,这笔钱他们给的不痛快,正没地方撒气呢,塔永宁一来,官员们一窝蜂一般全都跑去举报去了。
口头举报或许没用,但官员们几乎个个都有证据——蒋洲当年索贿的时候,因为着急填补完了亏空到山东上班去,他都不是私下里找官员们要的钱,而是在巡抚衙门如雪花一样一道一道公文发出去,他是公开直接透明的索贿,这些被勒索的官员手里,都有让他们交钱的公文。
掌握了证据之后,塔永宁马上就写了一封密折,送呈乾隆皇帝。
![]()
(乾隆皇帝)
对皇帝来说,这样的事情难以接受,不仅仅是因为蒋洲的任期内有两万的亏空,还因为这哥们竟然敢强迫地方官去填他自己的烂账,更加让皇帝觉得面红耳赤的,是皇帝对蒋洲,朝廷对蒋氏一门都是优容重用,没想到却成了委虎以蛇,错信他人。
蒋洲的父亲,是大学士蒋廷锡,叔父蒋陈锡,则是云贵总督,蒋洲靠着家族背景,从一个小小主事被乾隆皇帝一路提拔为了一方巡抚,这是乾隆皇帝重点栽培的人才,以后是要往军机处送的。
现在蒋洲出了这样的事儿,无疑是在打乾隆皇帝的脸。
皇帝怒不可遏,马上就让刘统勋把蒋洲给抓了。
皇帝要求,让刘统勋亲自押送蒋洲到山西去,然后再把蒋洲移交给塔永宁来审理。
一般案子到这一步,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有人证,有物证,你蒋洲拿什么抵赖?老老实实认罪,搞不好还能争取个宽大处理。
但是,蒋洲毕竟是巡抚,他和知府县令那种级别的官员不一样,他是见过大风浪的,具有很强的抵抗意识和反侦察意识,在审讯过程中,蒋洲一直强调,两万两的亏空的确不假,自己索贿,变卖木材,把同僚的贷款算到亏空里这都是真的,但是这亏空啊,不是自己贪污了,自己没拿,自己全用来修缮巡抚衙门了。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清代的巡抚衙门,是省级最高行政机构,一般设立在省城,占地还是比较大的,包括大堂,二堂,厢房,库房,官邸等等建筑,因为大多是砖木结构,所以定期维护是有必要的。
但是,蒋洲的任期内,山西太原并无天灾,巡抚衙门没有受到过自然灾害的影响,并无大面积损毁,就算是维修,也就是修修屋顶,涂涂油漆,地面铺点砖这种,费用通常在几百两到一千两之间,这还是往高了说,实际上费用可能更低。
还有个例子,乾隆年间,四川总督府曾经重建过一回,总督府的规模只会比巡抚衙门大,不会比巡抚衙门小,但就是拔地而起从头盖,也不过花了一万两,你蒋洲张嘴修衙门就花了两万两,你是胡说八道!
事实证明,蒋洲还是太幼稚了,他以为乾隆皇帝深居内宫,过天上人间的日子,早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根本不懂这些,实际上得益于他父亲雍正皇帝建立的严密奏销制度和他本人的勤政,他对工程开销,物料价格都非常内行,绝对不会闹出道光吃鸡蛋的那种笑话来。
![]()
(清代衙门)
蒋洲不狡辩还好,一狡辩皇帝更红温了,原本给他定的罪名是斩监候,就是死缓嘛,结果皇帝一升级,斩监候变成了斩立决,直接给杀掉了。
山东的洪水还未退去,山西官场的余波却远未平息,甚至不止山西。
四十七岁的乾隆皇帝正是精力无限的年纪,这是他执政生涯的黄金岁月,自己主导的几场大战都以胜利告终,自己南巡之路上,也是一派天下太平,欢欣鼓舞的景象,百姓无不跪地相迎高呼千秋万岁,可是在盛世的表象之下,一丝不易察觉的裂缝中,又有多少个蒋洲案的魔幻和荒诞,正在悄悄滋生呢?
洪水的浊浪终将退去,但吏治的浊流,是否才刚刚开始涌动?
参考资料: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九》
《清高宗实录·卷五百四十三》
姜民.论乾隆时期中央对地方的廉政监察.天津商业大学,2023
陈凯健.清代贪污贿赂犯罪的治理及其镜鉴研究.扬州大学,20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