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庆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一场以科普为主题的创新实践正在五洲世纪书店内蓬勃开展。街道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积极联动区科协、团区委等职能部门,整合辖区资源优势,共同打造黄桷字慧科普馆这一特色科普阵地,构建起一个集文化传承、科技体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平台。
街道联动区科协,打造专业科普新阵地
依托区科协的专业指导,街道充分利用五洲世纪书店的场地资源和30万余册藏书的独特优势,精心规划打造了“书·演变”“写·科技”“科普互动工坊”三大主题展区。其中,“书·演变”展区通过精心复原的甲骨文、竹简、帛书等珍贵文献复制品,配以动态展示技术和专业讲解,生动再现了文字载体从古至今的完整演进历程;“写·科技”展区系统陈列着从远古刻刀、传统毛笔到现代触控笔的完整发展序列,让参观者在古今对比中深切感受科技进步对书写方式的革命性影响。
街道特别注重科普体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区科协的支持下,创新引入了VR互动、全息投影、触摸屏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儿童科普互动工坊,孩子们可以在象形文字触摸屏上亲手描画“日”“月”等文字,即时观看对应的甲骨文形态与演变动画;通过VR古诗词鉴赏设备,古典诗词的意境被转化为沉浸式光影场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深入人心。
“我们着力打造的是一个有温度、可触摸的科普空间。”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与区科协的深度合作,我们让专业的科普知识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市民生活。”
![]()
街道联动团区委,注入青春科普新活力
围绕校社联动平台的搭建,街道与团区委紧密协作,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建立起常态化合作机制。基于街道的统一协调,重庆理工大学“红色引擎”实践团定期开展“汽车原理探秘”课程,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拆解汽车模型、操控智能循迹小车等生动形式,将复杂的机械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践课堂;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们则发挥专业特长,开展“非遗科普小课堂”,将漆扇制作、扎染工艺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融合,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结合社区、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街道牵头组建的40余人“科普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科普馆的重要支撑。这支队伍探索“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的服务模式,精准开展无人机体验、安全用电实验、护眼课堂等特色活动。在举办的“‘翼’起向未来”无人机科普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现场演示、实物展示和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亲手操控无人机起降、转向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空气动力学等科学原理。
“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一位经常带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感慨道,“街道组织的科普活动既有意义又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
街道主导统筹,构建科普育人新格局
在街道的持续推动下,黄桷字慧科普馆已发展成为区域科普教育的重要平台。街道精心打造的“文字印刷课堂”通过打浆、抄纸、晒纸、排版、印刷等完整工艺流程体验,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溯古印新”主题活动通过古今印刷技术的对比展示,让参与者在跨越时空的体验中领会科技发展的深远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创新推出“科普游学线路”,将科普馆与重庆艺术公园、铁路文化陈列馆、军哥书屋等在地资源串联整合,形成“艺术启蒙→科技实践→自然探索”的完整体验闭环。这条线路上的每个站点都蕴含着独特的科普密码,让青少年在场景转换中实现知识的自然延伸与内化。
据统计,科普馆已开展各类主题活动30余场,服务群众超过2500人次,成为区域内深受欢迎的科普教育基地。这种以街道为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创新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普育人新范式。
持续深化合作,谱写科普事业新篇章
面向未来,黄桷坪街道将把工作重心从“建好”阵地转向“用好”阵地,着力提升“黄桷字慧科普馆”的运营效能与品牌价值。为此,街道将建立灵活响应、精准对接的运行机制,让科普阵地真正成为一个常态化开放、服务精准、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家园。
在运营管理上,街道将建立“需求响应式”的服务模式。通过定期收集居民兴趣与反馈,动态策划与推出主题活动,确保科普内容始终贴近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强化与区科协的常态联系,及时引入优质科普资源和专业指导,保持场馆内容的更新节奏与专业品质。
![]()
在资源整合上,重点构建“寒暑期志愿服务”的固定对接机制。依托团区委的社会实践项目,精准对接高校社会实践团队,将大学生志愿者的集中服务期与青少年寒暑假科普需求高峰有机结合,形成供需匹配、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持模式。
最终,目标是让阵地本身成长为一个值得信赖的科普品牌。通过系统性地包装与推广“黄桷字慧”这一名片,并持续输出如“文字印刷课堂”“非遗科普小课堂”等系列精品课程,使其在居民心中形成“想科普,来字慧”的稳定认知,从而超越单次活动的局限,形成长效的文化吸引力。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永远充满惊喜的科普空间。”区科协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表示,“通过持续创新和深度合作,让科普在书香中生根,在联动中成长,真正实现科普融入生活、文化滋养科学的美好愿景。”
在街道的积极推动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黄桷字慧科普馆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文化与科技、传统与创新的重要平台。这里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的场所,更是激发创新思维、培育科学精神的文化孵化器,为市民打造出一个真正“可触摸的文化课堂”。
上游新闻 王渝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