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四川民族村寨找到共同富裕“新引擎”

0
分享至

从坐落在高山上的四川省攀枝花保安营机场沿路下山,看到的第一个村子就是阿署达。这个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虽然距离市中心不远,但过去多年背着“穷山恶水”之名。

“以前这一片全是土房子,路也不好。”村民鲍和秀回忆,她曾背着自家种的菜,走一个多小时去镇上的集市售卖,一天下来也就几十块钱收入。

在全国最大的三角梅观赏基地赏花,在星空露营地搭起帐篷享受山野宁静,在天寿湖边沐浴26摄氏度的冬日暖阳……再看眼下的阿署达村,已成为游客青睐的“打卡地”。


▲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图源:攀枝花市东区融媒体中心

“我们村从传统农业转型发展文旅产业,现在年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5万元。”星空露营地负责人鲍进芝介绍。近年来,阿署达村立足自身特色,培育了精品民宿、康养酒店和青少年课外实践基地3个项目,将“近郊游+美丽乡村+康养”的产业蓝图变为现实。

阿署达村的变化,是四川省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资金赋能向“融”发力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沙石多镇羊茸村依山傍水,是一个坐拥天然五色彩林的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以来,羊茸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文旅产业发展内涵,走出了一条“党建+生态+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 阿坝州黑水县沙石多镇羊茸村村貌。周静圆 摄

羊茸村统筹用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各级各类扶持资金,配套打造美食街、生态超市等基础设施,号召村民以房屋、资金入股,积极参与发展旅游业,构建“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康养+旅游”体系,实现“资源变资本、民房变客房”的华丽转变。目前,全村共有客房258间、床位435个,为旅游形态实现“过路游”到“过夜游”打下基础。

“我们村已经逐渐建立健全了旅游营销、公司运营、民主监督、收益分红等相关制度。”羊茸村党支部书记木尔甲介绍,该村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00万余元,每年解决100余人就地就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在国家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四川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道路上砥砺奋进。“十四五”以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支持优势产业、和美村寨建设等项目2000余个,以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精彩答卷。

特色经济激活振兴动能

夜幕降临,达州市宣汉县君塘镇君坝村的民族大舞台上,《土家酒歌》悠扬回荡;非遗蜡染工坊里,游客体验正酣。君坝村依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整合撬动社会资本,建起花仙谷生态园、陌上森林等农旅综合体,以其独特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和民俗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产业兴旺,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我们利用荒废的果园和鱼塘,通过民俗文化与旅游休闲有机融合,带来500余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君坝村党总支书记王东介绍,在景区务工的村民平均月工资可达3000元左右,而技术员工每月能挣4500元至6000元,可观的薪酬让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就业。

在川西高原的雪山脚下,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雅拉乡中谷村也以一幅民族团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生动诠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游客打卡冬日的中谷村温泉。图源:川观新闻

宁静美丽的中谷村距离康定市区29公里,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温泉资源。近年来,在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支持下,中谷村将民族手工艺、传统美食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游客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酥油茶、藏香猪肉等美食,还能体验民族手工艺制作,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和民族团结之美。

“对比以前,简直是质的飞跃。尤其是交通方便了,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给村里的主干道取名‘产业大道’,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中谷村党支部书记杨刚说。

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村集体每年拿出20%的收益作为奖励金,设置10万元教育医疗专项基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案让家家户户有实惠!”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党支部书记阿生介绍,村“两委”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在“刀刃”上,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民还能获得分红,实现家门口就业,共享发展成果。2024年9月,噶日村党支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德阳市绵竹市清平镇棋盘村2024年底集体经济分红现场。图源:四川省民宗委

棋盘村位于德阳市绵竹市清平镇金色清平景区的核心区,因村里有各种巨型棋盘而吸引了许多游客。这个经历两次特大灾害重创的村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重获新生。近年来,又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支持下,建起童话小镇等乡村旅游设施,发展起民宿集群、文创工坊、研学基地等多元业态,村集体年收入较灾后重建初期实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棋盘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村。用村民的话说,“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注入,四川省越来越多像噶日村、棋盘村这样的特色村寨,盘活资源、发展起旅游业,一大批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为攀西打造共同富裕试验区、川西北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添砖加瓦。

从大凉山“天府第二粮仓”到高原清洁能源基地,从岷江畔的非遗工坊到金沙江畔的智慧农庄,各族儿女在巴山蜀水间谱写着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

(本文由四川省民宗委提供)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李翠 丛蓉

制作 |刘艺璇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家民委 incentive-icons
国家民委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官方账号
6243文章数 66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