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晨六点半,东里村卫生室的灯已经亮起,胡祥军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1990年从肥城卫校毕业,他在这里一守就是三十五个春秋。
“胡医生在吗?”一位村民扶着老人走进卫生室,“我爹昨晚又喘不上气了!”胡祥军闻声放下手中的笔,起身为老人听诊、检查,“是老慢支犯了,别着急,我这就给老人用药。”——这样的场景,在他的村医生涯中早已重复了无数次。
![]()
用脚步丈量村里的路
走在出诊的路上,胡祥军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村东头老张高血压,要定期监测;前街李婶患糖尿病多年,得提醒她按时吃药;村里小胡的孩子老感冒,有空我就去看看”——这样的出诊,多年来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那些让他牵挂的村民,也变成了最亲的人。
将温情写入健康档案
在胡祥军的诊室里,整齐排列着全村人的健康档案。随便翻开一本,都能看到村民的用药记录、复查时间和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他给全村慢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定期上门随访,结合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
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他会凑近身边耐心解释;面对记性差的慢病患者,他用不同颜色标记药盒。“胡医生对我们特别上心。”村民张大爷说,“我高血压十几年了,每个月他都提醒我量血压,比我自己记得还清楚。”
用仁心守护村民健康
在胡祥军看来,医者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救人,更要用温暖去抚慰人心。他尤其牵挂村里的特殊困难群体,给予他们帮助,建立起了超越医患关系的深厚情谊。
村里的独居老人王大爷腿脚不便,胡祥军每次出诊路过时,总会进门看看,给老人带点生活用品,再陪老人聊上几句。慢慢地,王大爷已经把胡医生当成了“自家人”。
将坚守的薪火传递
如今,胡祥军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年轻的村医身上。新来的乡村医生小杜说:“胡医生总是手把手教我们,从书写病历到梳理诊疗思路,毫无保留。”
![]()
在胡祥军的指导下,东里村卫生室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全科医生,而他的医者仁心也将在新一代的身上传承下去。“他不仅教会了我医术,更让我明白了一名乡村医生肩上的责任。”小杜说道。
“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会一直在这里。”这是胡祥军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村民最朴实的承诺。他用三十五年的坚守,在东里村的土地上点亮了健康之光。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编辑审核: 肥城市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