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价进入“负数时代”?电厂倒贴钱发电,背后真相不简单!
中国的电价,正式进入了“负数时代”。现在有些电厂卖电不仅不赚钱,反而要倒贴钱,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离谱?就像你去超市买牛奶,收银员给你结完账,还往你兜里塞5块钱说“拿走,都拿走”一样不可思议。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懵了:难道我们老百姓以后用电,还能领工资?好奇心瞬间被勾住,今天就来深度聊聊:电厂为啥会倒贴钱发电?负电价是真亏到骨子里,还是另有门道?这对我们日常用电又有啥影响?
先举个真实案例,帮大家理解负电价到底是怎么回事。2025年9月,四川电力市场出现了一件神奇的事:全天56个交易时间段,电价全是负数,最低跌到每兆瓦时倒贴50元。意思就是,电厂每发一度电,还要自己往电网里倒贴几分钱。为啥会这样?因为那段时间四川暴雨连绵,水电站库容快溢出来了,必须泄洪发电;可偏偏全省用电负荷下降了13%,电太多、用的人太少。加上风电、光伏还在拼命抢上网指标,直接卷起来——“我愿意贴钱,你先用我的电!”
这就是负电价最常见的场景,看似是电力市场“打骨折清仓”,实则是新能源时代的必然现象。过去几十年,发电是稀缺生意,谁能发电谁就赚钱;但现在不一样了,光伏、风电装机量暴涨,发电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就拿山东来说,仅分布式光伏就有7300万千瓦,太阳一出来,电就哗哗往外冒。可到了假期,工厂停工、居民用电负荷降低,电堆在电网里送不出去;再加上跨省电网调度还没完全打通,一个省市的多余电力,根本无处输送。
那有人问,既然电用不完,能不能把电厂关掉?还真不行。火电机组启停一次要花几十万,恢复满负荷还要10个小时以上,比起停机的损耗,电厂宁可亏点钱继续发电。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想:负电价来了,咱们老百姓能薅电厂的羊毛吗?其实没那么美好——负电价根本影响不到居民用电价格。因为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的,主要是发电企业和大型工厂,居民电价由国家统一调控,哪怕电厂倒贴电,也轮不到家用电表上。
那电厂岂不是血亏?买了电力企业股票的朋友该慌了?这事儿得因人而异。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厂来说,虽然卖电亏了,但能靠绿证、碳交易、政府补贴弥补一部分;可对火电厂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既没补贴,成本又高,负电价一来就是纯纯的血亏。有测算显示,一台10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若负电价持续100小时,一年就要亏2000万。
其实,负电价是新能源革命下的“结构性阵痛”:新能源产能快速拉升,但电力的输送、存储、消纳系统没跟上——新能源“跑得太快”,老电网还在“喘气”。这就是电力版的“内卷”,更是新能源转型的“青春期症状”,说明中国正从“缺电时代”走向“电过剩时代”,新能源也从“实验品”变成了能源舞台的“主角”。
这背后,更是中国新能源储能、电网调度即将全面升级的强烈信号。负电价,其实是新能源转型进入下一阶段的标志。未来,发电不再是“谁能发谁赚钱”,而是“谁能更聪明地用能”——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第一次要改变与太阳“结算”的方式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