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哩儿,你在哪?爸妈还在等你回家。”11月13日上午,新乡辉县市上八里镇鸭口村对头寺的老郭小田农家民宿外,饶光辉的母亲对着连绵的群山一遍遍呢喃。此刻,山间雾气未散,寒意袭人,而比天气更让人揪心的,是饶光辉已经失联的第37天。一个多月来,朱长军(饶光辉父亲)夫妇坚守在山里,日夜期盼着儿子的消息,而当地政府、救援队伍、爱心村民组成的暖流,以及持续不断的搜救行动,成为支撑他们挺下去的力量。
![]()
一场未告别的旅行:团圆夜后的失联
时间回溯到农历八月十五,这是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日子。朱长军一家围坐在一起聚餐,欢声笑语间满是节日的温馨。让夫妇俩没想到的是,这场团圆饭过后,儿子饶光辉会突然提出远行的想法。
“吃过饭,他跟我爱人说,想第二天去新乡辉县旅游。”朱长军回忆,儿子平时就喜欢独自出行,之前已经独自去过一次辉县。在妻子的追问下,饶光辉犹豫了一分多钟才回答“两人同行”,但这个答案让朱长军心里打了个问号:“我太了解我儿子了,他性格独立,不喜欢跟别人结伴,遇事也不愿求人,我当时就怀疑他其实是想一个人去。”尽管心存疑虑,但看着儿子期待的样子,夫妇俩最终还是没有阻拦。
![]()
农历八月十六凌晨1点多,饶光辉的母亲起夜时,无意间发现儿子的房间空无一人。“他走的时候根本没跟我们打招呼,自己开着车就出发了。”说起儿子的不告而别,母亲的语气里满是无奈与担忧。当天傍晚,放心不下的母亲给饶光辉打去电话,叮嘱他在外注意安全,别不舍得花钱,晚上找个宾馆好好休息。电话那头的饶光辉只匆匆说了一句“知道了,妈我忙”,便挂断了电话。让母亲没想到的是,这竟是她与儿子最后的通话。
农历八月十七晚上,饶文强夫妇接到了永城警方转来的新乡警方电话,对方告知他们,饶光辉的车停在辉县山上一农家乐门口,但人已经失踪。“当时我心里一下子就慌了,一夜没合眼,凌晨3点多就起来收拾东西,坐最早的高铁赶往辉县。”朱长军说,9日上午不到11点,他就赶到了辉县,而此时,当地派出所、救援队伍和120医护人员已经做好了搜救准备,只是因为当天降雨、天气恶劣,暂时无法进山。
“我一定要带他回家”
“这37天,每一天都像在火上烤。”朱长军坐在民宿的板凳上,双眼布满血丝,下巴上的胡茬已经泛白。他说,这些天来,夫妇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救援队伍有没有新的线索,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儿子的身影。
![]()
饶光辉生于1995年农历八月初六,失联前刚满30岁,从小就喜欢探险,经常独自一人外出旅游,全国各地去过不少地方。“他不喜欢跟别人一路,思想独立,有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也不愿求人,什么事都自己扛。”朱长军说,儿子的胆子很大,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出去,看到危险的地方还想拍照留念,朋友劝都劝不住,“他就是这样,不达到目的绝不放弃”。
正是儿子这种“爱探险、不认输”的性格,让朱长军夫妇既担心又无奈。“我知道他肯定是在山里迷路了,凭着他的性子,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他一定还在等着我们找他。”朱长军的妻子抹着眼泪说,这些天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只能靠吃药缓解焦虑,“我不能把我的孩子一个人留在山上,我一定要带他回家”。
三十七天的坚守:大山深处的期盼
在老郭小田农家民宿的这段日子,夫妇俩的生活简单而沉重。每天清晨,他们会早早地站在民宿门口,望着救援队伍进山的方向,直到夕阳西下,才恋恋不舍地回到房间。有时候,他们也会跟着救援队伍的脚步,试着进山寻找,但山路崎岖、荆棘丛生,没走多远就会体力不支,甚至有一次朱长军还不小心摔脱臼了胳膊。
“山里的路太难走了,下雨后更滑,我们根本跟不上救援队伍的节奏。”朱长军说,每次看着救援队员们穿着雨衣、背着装备,在山里一步步搜寻,他心里既感激又愧疚,“他们太辛苦了,为了我的孩子,冒着危险进山,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们”。
![]()
37天里,夫妇俩也收到过一些零星的线索。10月23日那天,救援队员在山间发现了疑似饶光辉的鞋印,还有明显的滑落痕迹;24日,又在附近找到了口罩、口罩包装、卫生纸和食品袋等物品。“鞋印肯定是我儿子的,那些物品也像是他会带的东西。”朱长军说,得知这些线索后,他们满心欢喜,以为很快就能找到儿子,但后续的搜救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些线索到最后都不了了之,我们的心又沉了下去”。
尽管一次次失望,但朱长军夫妇从未想过放弃。“有人劝我们回家等消息,但我们怎么可能回去?”朱长军激动地说,这是他们唯一的儿子,无论如何都要找到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是死,我也要把他带回家,给家人一个交代,给孩子一个归宿”。
爱心暖流涌动:辉县人的善意与担当
“如果不是当地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我们根本撑不到现在。”谈及在辉县的这段经历,饶文强夫妇满是感激。他们来自商丘永城,千里迢迢来到辉县,原本以为会举目无亲、孤立无援,没想到却收获了满满的温暖。
“刚到这里的时候,派出所的民警就主动帮我们协调搜救事宜,还耐心地安抚我们的情绪。”朱长军说,儿子失联之初,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不仅组织了专业的救援队伍,还协调了120医护人员随时待命,确保救援过程中的安全。“有一次下雨,救援队员们穿着雨衣进山搜救,浑身都湿透了,回来后还不忘跟我们报平安,说会尽力寻找孩子。”
![]()
让夫妇俩感动的是,当地的村民和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老郭小田农家民宿的老板得知他们的情况后,主动提供免费餐饮,还让他们安心住在这里,“老板说,只要能找到孩子,住多久都没关系,吃住都不用花钱”。不仅如此,附近的村民也经常送来米、面、油、鸡蛋、蔬菜等物资,还有养蜂的农户特意送来了自家产的蜂蜜,让他们补充营养。
在搜救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和热心市民也纷纷加入。“最多的一天,有上百名救援队员和好心人进山搜寻。”朱长军说,这些救援队员来自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他们自带装备,冒着危险在山里开展地毯式搜寻,不少人因为山路陡峭磕破了头、刮伤了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这些好心人,我们大多都不知道名字,但他们的帮助,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朱长军说,在冰冷的大山里,因为这些善良的人,变得格外温暖。
期盼专业支援: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随着失联时间越来越长,山区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进入11月后,辉县山区气温骤降,早晚温差大,还时常大雾天气,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山里的雾很大,有时候能见度不足10米,救援队员很难开展工作。”朱长军说,加上山路崎岖、植被茂密,很多地方车辆无法到达,只能靠救援队员徒步搜寻,效率大打折扣。
尽管目前已有多支救援队伍参与搜救,但由于山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仍有不少区域没有排查到位。“之前发现线索的地方,因为地形险峻,需要专业的绳索装备才能下去搜寻,但我们目前的救援队伍里,这样的专业人员和装备还比较缺乏。”朱长军说,这也是他们最焦虑的地方。
![]()
谈及当下的心愿,朱长军夫妇语气急切而坚定。“我们希望有更多配备专业绳索装备、有丰富登山经验的救援队伍能来支援。”朱长军说,山区地形复杂,普通的搜救方式很难覆盖到所有区域,必须依靠专业的力量,“也恳请有能力的好心人,帮忙进山搜寻,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们也不想放弃”。
朱长军的妻子拉着记者的手,眼里满是期盼:“求求大家帮帮我们,找到我的孩子,让我们带他回家。不管是活着还是去世,我们都要见到他,不能让他一个人留在山里受苦。”她表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会一直坚守在山里,直到找到儿子的那一刻。
截至11月14日发稿时,救援队伍仍在辉县山区开展地毯式搜寻。当地政府也表示,会继续为朱长军夫妇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期盼在专业救援队伍的努力和爱心人士的助力下,能早日传来饶光辉的消息。如果你有相关线索,或能提供专业的救援支持,可与朱长军(13223700757)夫妇联系。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亚林 实习生 崔月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