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崩了。2.5万跌至7000元每平,业主血亏百万,抄底还是跳坑?
增城曾经风光无限的实地蔷薇国际,如今竟以单价7000多元成交?没错,就是那个当年请杨幂站台,外墙号称兰博基尼设计的网红盘,一套126平的房子,总价连百万都不到,简直像超市促销的白菜价,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曾经的热门楼盘。
回想2018~2019年的巅峰期,这个楼盘的价格从1.9万每平方一路飙升到2.5万每平方,个别户型甚至冲破2.7万每平方。有位业主当年咬着牙按双合同2万每平的单价入手,如今按这个价格算,跌幅直接跌穿65%,这哪是腰斩,简直是膝盖斩,连带着脚踝粉碎性骨折。不少业主私下感慨,要是当初没买这里,现在200多万在黄埔都能随便挑房,如今却只能对着贬值的房子叹气。
其实在当年,实地蔷薇国际绝对是荔城、增江区域的顶流网红盘。2017年开盘时,它被5个新盘包围,却凭着高颜值杀出重围。3.2万方的叠水园林,八维智能化交付,还有噱头十足的兰博基尼外立面,听起来就像房地产界的偶像练习生,谁看了能不心动?再加上21号线开通的利好消息,还有杨幂的明星光环加持,一堆人冲着诗和远方掏空钱包,满心期待能在这里安家。
可如今,这楼盘却像过去的网红,卖完就成了小透明,为啥跌得这么狠?仔细扒一扒它的黑历史,答案就藏在这些年暴露的问题里。
首先是当年吹上天的兰博基尼外墙,如今成了掉皮现场。外墙材料老化脱落,部分楼栋的墙面惨不忍睹,远看还勉强能看,近看却像被岁月狠狠揍过一顿。要知道,这楼盘的楼龄还没满10年,外墙就已经撑不住了,这质量怕是连兰博基尼的车轱辘都没蹭到边。
其次是配套,只能用“有,但约等于没有”来形容。业主买菜、买纸巾全靠小区楼下的底商勉强维持,想喝杯咖啡装个文艺,得打车去荔城中心才行。虽说开发商早年就画过“周边商圈明年开业”的饼,可这饼画了这么多年,业主们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商圈却迟迟不见踪影。
最坑的还是地铁。明明宣传时说靠近21号线,实际却是地铁盘绝缘体,项目还藏在旮旯山脚下,开发商美其名曰“远离喧嚣”。可对业主来说,日常出行全靠勇气,公交难等,打车也得看运气。
当然,这些缺点在当年全被利好掩盖了。如今楼市潮水退去,只剩一堆裸泳的业主。疫情3年断供潮袭来,小区的入住率低得可怜,每套挂牌的房源背后都是一个心碎的家庭。整个朱村、荔城板块都在跌,但实地蔷薇国际的跌幅简直是跳水冠军级表演。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并非单纯的市场波动所致,而是楼盘从出生起就带着的病根在持续发酵。早在2018年底,实地蔷薇国际就和保利、万科等多个楼盘一起,因违规双合同销售被业主集体投诉到广东省消费者协会。
当时业主们要求拿回装修合同,公布装修价格明细并退回差价,可直到现在,这事儿也没得到彻底解决。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按双合同2万每平买房的业主,除了房价暴跌的损失,当初被拆分出去的装修款也成了一笔糊涂账,所谓的精装交付最后也成了简配的敷衍,墙面开裂、地板起翘是常态,承诺的智能家电也换成了不知名的廉价品牌。
更可怕的是,楼盘背后的实地集团早已深陷资金泥潭,这让业主们连止损都成了奢望。从2021年开始,这家房企就因上市失败、踩中三道红线,陷入资金困境,商票逾期、项目停工的消息不断传出。
就说广州本地的实地长春藤6期,延期交付超半年后,居然以毛坯房“叙利亚风格”的状态通知业主预验房,大部分楼层连窗户都没安装,电梯更是无法使用,业主们站在毛坯房里连哭都不知道该找谁。
外地的实地楼盘更惨,成都海棠名著号称全面复工,实际每天只派十几个工人象征性施工,业主连续投诉十多次也没人管;株洲实地蔷薇西岸直接停工一年,原因就是开发商拖欠工程款,连施工队都撤场了。
从集团层面看,早在2019年底,实地集团的短期借款就有35.8亿元,可手头的现金及等价物仅20.39亿元,连债务都覆盖不了,更别提拿出钱来维护已交付的楼盘。如今,蔷薇国际的业主们看着掉皮的外墙、杂草丛生的园林,想找开发商维权,却连个负责人都找不到。当初的销售要么离职,要么推诿,总部电话也永远打不通,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子一天天贬值。
雪上加霜的是,整个增城板块的楼市环境早已成了价格黑洞,这让蔷薇国际的跌幅更显惨烈。作为广州的房产供应大户,新塘、朱村等板块积压了大量新房和二手房,可人口导入速度根本跟不上房产开发节奏,商业、医疗、教育等配套又迟迟完善不了。
尤其是教育配套,当年开发商宣传时承诺小区会配建幼儿园和小学,还号称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不少业主就是冲着学区房的噱头买的房。可如今,孩子到了上学年龄,承诺的学校连影子都没有。有业主曾联合起来找教育局反映情况,得到的回复是“该区域教育资源规划仍在推进中”。这一推进就是好几年,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配套学校依旧没动静。
到了市场下行期,开发商只能靠以价换量求生,有的楼盘甚至低于地价销售,还打出“首付3万送车位”的招牌。这种恶性竞争进一步拉低了二手房的价格预期。现在打开二手房平台就能看到,实地蔷薇国际的挂牌房源比比皆是,85平左右的房子总价才62万,单价刚过7200元,业主还得额外送车位、包税费,才能吸引到买家咨询。
可即便如此,成交周期也被拉得无比漫长,有业主挂了大半年房,先后降价10多万,还是没人问津。毕竟同板块的工抵房、特价房一抓一大把,谁还愿意为曾经的网红滤镜买单?
更让业主崩溃的是社区的恶性循环。入住率低导致底商接连倒闭,现在小区里只剩几家小超市在苦苦支撑;没有足够的物业费收入,小区的智能化设备早就成了摆设,门禁坏了没人修,监控大多成了睁眼瞎。去年有业主反映家中被盗,找物业理论,对方却以人手不足为由推诿责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住在11栋的业主陈先生就是这场贬值风暴里的典型例子。2019年,他刚结婚,为了给妻子一个安稳的家,掏空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又借了15万外债,凑够60万首付,以2.1万每平的价格买了套98平的三居室,每月要还近8000元的房贷。
当时销售拍着胸脯说,这楼盘肯定升值,以后换房都能赚一笔。他信了,还特意选了个能看到园林的楼层,想着以后孩子能在楼下玩耍。可如今再站在阳台,看到的却是杂草疯长的园林,掉皮的外墙,还有楼下贴着“旺铺转让”的底商。
去年孩子出生后,陈先生想换套离市区近、方便上学的房子,可挂了半年,房价从180万降到145万,连个正经买家都没有。中介劝他再降10万试试,现在同户型有套138万的都没卖掉。可他算了笔账,就算138万卖掉,扣除剩余的120万房贷和中介费,到手只剩15万左右,连当初的首付都不够,更别说还外债。
现在他每天下班回家看着房贷短信就愁得睡不着。父母偶尔打电话问房子有没有升值,他都只能强装轻松,说“还那样”,挂了电话就忍不住红了眼睛。早知道这样,当初就算租房子也不会买这里的房。
像陈先生这样的业主还有不少,有人为了还房贷,下班后还要去跑网约车;有人原本计划生二胎,现在也只能搁置;还有刚毕业的年轻人买了这里的房后,连跳槽都不敢轻易动,就怕收入不稳定断供。而那些实在扛不住断供的业主结局更惨,房子被法院拍卖后,不仅没了家,还欠着银行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差额,个人征信也留下污点,以后想贷款买车,甚至找工作都受影响。
有位业主在业主群里说:“当初买这房是为了安家,现在却把家安没了。”一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
所以买房这事儿真不能光看颜值和明星站台。曾经的智能社区噱头如今早就烂大街,曾经的兰博基尼外立面如今掉渣掉得让人糟心。那位2017年以2万每平买房的朋友,现在连怎么脱手都是个难题,更别说那些还在还着高额房贷的业主,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资产缩水加生活压力的双重暴击。
其实,实地蔷薇国际的暴跌不是个例,而是外围郊区概念盘的必然结局。没有扎实的配套,没有靠谱的开发商支撑,再华丽的包装终究会被市场戳破。那些还在盯着郊区低价网红盘的购房者,真该把这个案例刻在心里。房子不是快消品,一时的冲动可能要付出10年甚至更久的代价。
而且从整个行业来看,像实地蔷薇国际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近年来,不少郊区网红盘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开发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过度宣传、虚假承诺,等到房子卖出去后,就对后续的配套建设和房屋维护不管不顾,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购房者。
购房者在买房时不能只被表面的噱头吸引,更要深入了解开发商的实力、楼盘的实际配套规划以及区域的发展潜力,多方面考察,才能避免陷入类似的房产陷阱,让自己的购房之路少一些遗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