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落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参展企业总数与单日客流规模均创下历史新高。无论参展商还是采购商,专业观众乃至社会观众,大家都抱着各自的兴趣和关切,希望在这里链接全球,共享开放发展的红利。
进博会的“四叶草”场馆里,种种新奇的产品与技术应用令人眼花缭乱。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的主题即为“出行,无限可能”。那么,对其中可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本次进博会上,宝马集团围绕产品和技术,在不同展馆设立了两个展台。这是参展的汽车厂商中的唯一一例。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宝马集团展示多款重磅车型的展台。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宝马集团展示各环节未来创新技术的展台。 雷云 图
就此,澎湃新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访了宝马的两个展台,希望探寻两个问题的答案:如何确保创新技术应用进入真实的城市场景时,为用户和城市道路提供充分的安全底线保障;如何在绿色永续的方向上,以技术创新支持整个生态链条前进。
尤其是,当下中国的汽车行业已在抵制“内卷式”竞争,而消费者则普遍讲求性价比。车企如何以不断夯实对安全底线的坚守来提升体验感,使车上的一系列应用生成并相互协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而管理部门又需要为其创造怎样的条件,正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产品安全底线:各个角度千锤百炼
宝马首创的视平线全景显示技术,此前已同整套BMW全景iDrive系统在4月的上海车展亮相,但仍吸引了诸多感兴趣的年轻人前来体验。它取代了原先需要低头看的传统仪表盘,可让驾驶员把注意力更集中到眼前的道路上,且下方的中控屏不会形成遮挡。体验者惊喜地发现,即便为保护眼睛而戴上偏光墨镜,也仍能从风挡玻璃上非常清楚地看到全景显示系统的全部内容,在驾驶座位与后排位置所得到的视觉效果也是相同的。展台的工作人员解释,这类需求都被提早考虑到,工程师运用了创新的风挡玻璃纳米涂层的材质,因此投影成像的光路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进入人的眼睛。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宝马集团展示了首创的全景iDrive系统。 雷云 图
可将此视为充分考虑现实场景需求,顺应人体工程学,运用技术创新加固安全底线的一例。“不能把客户当作实验室的小白鼠。我们推出新品的速度似乎很慢,但并不是故意要放慢,而是有自己要坚守的东西。”宝马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对负责任的车企而言,在从研发到上路的过程中,有诸多无法压缩时间的环节。
需要坚守安全基石。全景iDrive看起来新奇,但之所以这样设计,并非为追求复杂炫目的交互方式,而是为核心功能服务,减少驾驶过程中的视线转移、手部动作和决策焦虑——相反,是降低其中的复杂程度,考虑到各种使用场景,以安全为出发点,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轻而易举掌握所有信息。而在过往运用仪表盘的时代,出于同样的考虑,宝马的工程师也从来没有让它低于驾驶者的视线。
宝马为本次进博会带来了多款重磅车型,其中隐藏着很多润物细无声、但对驾驶而言十分重要的细节。“一辆车做得好不好,就看加速、刹车和转弯这三点。” 一位宝马车主认为,舒适与豪华等概念,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宝马集团展示了新世代车型所用的电驱系统。 雷云 图
电机需要支持高速性能的连贯性。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前桥紧凑异步电机和后桥励磁同步电机。它们是BMW新世代电驱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人员介绍, 后桥励磁同步电机通过外部直流电流在转子绕组中产生磁场,而非依赖永磁体,能让定子与转子的电流精准配合,实时调节磁场强度。它不存在永磁体退磁问题,兼具磁场可调、无需稀土材料的优势,可在大马力输出场景下实现高精度控制。无论加速行驶还是减速能量回收,都能保证整车运行的顺畅与安全。据了解,这套新的电机组合亮点突出,两者协同发挥了异步电机的高可靠性与励磁同步电机的精准控制优势。其将为未来纯电车型实现能量损耗减少 40%、重量减轻 10%,整车效率提升 20% 的显著成效。
在电池方面,记者在宝马展台的新世代技术展示区,看到宝马所用的大圆柱电芯。从单体电芯看,相比方形电芯,大圆柱电芯的质量、强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宝马将电池包作为车身的一部分,以此减少冗余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对于碰撞情景,宝马采用了多重安全设计,在座椅下方增加高强度横梁,配备了缓冲吸能结构和缓冲空间。就数据来看,这让能量密度提高20%,续航增加30%,充电快30%。搭配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即可补能超过400公里(CLTC标准)。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宝马集团展台上的“驾控超级大脑”。 雷云 图
车还需要中枢系统指挥。车辆的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向着集成方向发展。宝马展台上的“驾控超级大脑”(Heart of Joy),在行业内是首次将动力传动、制动、转向、能量回收四大系统集成至单一中央控制单元,使信号处理无需在不同模块间辗转,相比传统架构信息处理能力提升10倍,系统延迟少于1毫秒。这能让车辆毫无迟疑地理解并执行驾驶者的意图,让驾驶者的每一次操作都得到精准而及时的反馈。得益于动力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和能量回收系统的深度集成,98%的驾驶场景无需依赖传统刹车系统,仅通过能量回收产生的制动力即可满足日常需求,且能量回收效率最高可提升60%。如此,既要达成精细控制,同时又要降低能耗,需要依靠智能化的算法,这背后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沉淀。
放眼更远的时空,宝马对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已有20年以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动驾驶技术和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测试场地,正是位于捷克索科洛夫的宝马集团未来出行开发中心。同时,宝马在德国慕尼黑有14台高保真模拟器和高动态模拟器,每天可进行100次模拟测试,模拟全球所有路况,天气、能源、轮胎、负载等,将不同情况下的车身表现,反馈到车机系统——以此保证车子在不同情况下,都能以一个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完成所有行为动作。
“如果只用人工智能假定某些场景,过程中不考虑轮胎、负载、空气湿度等要素,简单套用数据对车机进行设定,就会更像是在电脑上打游戏,而不是实际上路。”展台的工作人员打了个比方。
“比如,如果车在漂移过程中打滑,那么辅助驾驶越快跟上越好。一旦慢了,车子可能失控,难以救回。”工作人员说道,要保证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其中需要考虑和处理很多细节,包括温度、负载等。如果不是一次要开几百公里的长距离,或是遇到其他极限情况,驾驶员可能感觉不到其中压力。但总有用户会面对这类挑战。无论在实验室还是苛刻的自然环境下,宝马在造车过程中就要反复测试,留出相应冗余,否则就不能投入使用。
可作注脚的一例是,宝马在沈阳有全球最大的EMC(电磁兼容)实验室,是业界首个兼具智能网联和电磁兼容测试能力的复合型实验室,奠定了“新世代”车型远超行业标准的EMC测试的基础。每款车都要经过它的安全测试。一方面是验证对人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考察电动车的零部件之间、人携带的电磁元件之间,是否会形成磁场的相互干扰。在此需要进行高效验证。
“从这套系统出发,希望给愿意驾驶的人创造非常有用的车。可以说,宝马新世代车型是全新的、跨时代的产品。不是仅换发动机或内饰,而是系统整体迭代。”工作人员以驾控感举例说道,驾驶员踩制动踏板时,让车刹停的不是刹车片,而是动能回收系统;也就是说,以电机系统实现同样的效果,同时让刹车不点头。宝马集团第三季度财报中,宝马新世代iX3今年9月在慕尼黑车展首发后,在欧洲实现了超预期的销售订单,证明驾控感得到认可,其安全性能正是看不见却至关重要的基础。
夯实技术应用的安全底线,必须配合人的行为去考虑。 “在L2级辅助驾驶阶段,我们不希望驾驶员养成脱手的习惯。我们不能去做一辆屏蔽你的大脑,非要让你依靠别人的车。”工作人员说道。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来到宝马展台的体验者。 雷云 图
现阶段中国的法规不支持脱手驾驶。宝马鼓励驾驶员“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而在欧洲,宝马凭借其反复验证的技术应用,不久前刚获得DCAS类别认证(Drive Control Assistance Systems,驾驶控制辅助系统)。驾驶者可在至高130公里/时车速下,长时间将双手离开方向盘,但需保持注意力集中、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新世代宝马iX3将是搭载相应系统并获得认证的首款宝马车型。也就是说,在技术层面,宝马对“脱手”已做了充分准备。但宝马仍然强调人在其中的主体性。宝马集团驾驶体验高级副总裁米希亚尔·阿尤比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基于规则的算法与人工智能形成完美协同:驾驶者始终参与其中,系统始终可控、行为始终可预测。”
必须遵循当地安全驾驶的法规底线,并在实际上路应用之前经过反复验证。“如果未来要实现自动驾驶,应该是车联网和物联网的世界,所有交通设施都应该连起来,那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安全。”即便已有诸多较成熟的技术储备,宝马的工作人员还是对安全具有充分敬畏,认为要在城市应用真正的自动驾驶,需要整个系统配合,仍然任重道远。而当下如果全靠车上所谓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让驾驶者完全脱手不管,那么一定会因为误差,而无法实现安全保障。
技术创新基质:持续营造合作共赢
创新需要厚积薄发。每一辆在路上行驶的车子背后,总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技术储备正在酝酿。在宝马集团亚太技术中心展台,工作人员提到,全景视平线技术的灵感,是2014年时一位宝马工程师和同事聊天时想到,是否可把手机显示屏放在风挡玻璃下,利用玻璃的反射,让驾驶员更方便地看到信息。经过十多年一步步技术升级和打磨,最后呈现为我们眼前的样子,这项应用在2025年初全球首发。“你可以想象,现在下方的投影不是一台手机,而是三台拼在一起,但还是沿着最初的原型去实现。”他认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工程师文化。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宝马集团亚太技术中心展台,展示了初创车库的10周年大事记。 雷云 图
这不仅是企业内部的氛围,也在整条供应链上传导。尤其是,宝马一直在为初创企业提供开放式、创新式的支持,以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做链接,为自身创造良性的伙伴关系,也营造出更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产业创新生态。比如,几个月前,BMW i7已搭载全固态电池(ASSB)并在慕尼黑上路测试。该固态电池由美国Solid Power公司提供。这一合作可追溯到2016年,还是一家初创企业的Solid Power,入围了宝马开放式创新网络——宝马集团初创车库(BMW Startup Garage),而后与宝马展开技术协作,开启了固态电池硫化物路线的联合研发。
宝马集团初创车库是宝马与初创企业合作的平台,于2015年在德国慕尼黑总部创立。如今正好10周年。今年的宝马集团亚太技术中心展台,专门开辟了初创公司展示区域,邀请了来自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家初创公司,展示其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涵盖人工智能、创新材料、电动科技、机器人技术等方面。
资料显示,宝马集团初创车库的出发点是,面对行业变革和挑战,宝马希望吸引优秀的科技企业合作。最初启动这一平台的二位创新经理认为,对于初创企业,最重要的是寻找到优质客户;对于宝马集团,初创企业的创新观点可以给予启迪。具体做法是,吸引初创企业提交申请,对其中优秀的入围者具备技术独特性和业务适配性的技术应用,在宝马集团内部寻找最合适的部门和团队匹配,开展1-3个月验证性项目合作。过程中,宝马集团的合作部门提供详细的需求文件,初创企业的功能性产品或原型会在宝马的车辆中进行验证。不少初创企业在项目结束后,与宝马不同业务部门开展了商业合作。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宝马集团亚太技术中心展台,围绕宝马集团初创车库设置了初创公司展示区域。 雷云 图
2018年,宝马集团初创车库升级,宝马各部门均设立了初创企业负责人,以扩大初创企业与宝马的接触面,并拓展到研发部门以外的新业务领域。2022年,初创企业Embotech成功完成试点项目,被推广至宝马集团生产流程中,成为首家集成到宝马集团生产部门的初创企业。2023年,初创企业AirConsole成功完成试点项目,并在数百万辆宝马汽车中应用,成为首个在宝马汽车中落实的初创企业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得益于搜索范围的拓展,宝马集团初创车库已对接了5000多家初创企业。
当然,创新本身不是目的,这些都要为造好一辆车服务。从实验室创新成果到高质量的规模量产,需要长期的验证过程。无论初创企业还是大型企业,产品都要达到相应质量标准,才能进入宝马的供应商体系。正如前述各个角度对安全底线的锤炼,该体系对应的是严格甚至苛刻的认证。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宝马集团展示了每年发布的技术趋势雷达。 雷云 图
展台还展示了宝马每年发布的技术趋势雷达。这一雷达探测和分析的,是当下新兴和正在崛起的技术,需借此判断哪些会更流行,或是更成熟,更能投入商用。在宝马看来,这些技术未来都可能用于人类的移动交通,需要时刻敏感察觉其中潜力。毕竟,宝马是做发动机起家。从发动机到汽车,本身是主动拥抱时代浪潮的结果。
可以说,长期主义就是从头做起,带来不断生长的可能,这正是抵抗内卷的根本性办法。宝马集团在华建立了除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网络。其亚太技术中心正不断发掘新的技术,并考察其应用前景,探讨能否用在车上。与初创公司不断进行可行性测试之后实现的技术,当下已在宝马规模化量产的车辆上应用。
宝马在绿色永续的道路上搭建创新网络并对合作伙伴赋能,这不仅在造车的上下游链条发生,还在更多价值链之中实现。比如,澎湃新闻2024年9月曾参观为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及第六代电池动力中心供热的地热能项目。当时仍在开凿地热能测试井,试点成功后会扩大规模,此前历经上百次模拟推演与实地试验。该项目在2025年10月底正式投运,有28口地热井为58万平米核心工厂供热。
这是全国汽车行业首个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项目。在技术层面,该地热能项目运用了井下换热技术,热泵从钻井里把地下2900米的热量带上来,只取热不取水,最大限度保护地下水资源,规避地下水污染和地层沉降风险,做到地热能与电能最大化互补。每年预计节约18000吨碳排放,对宝马而言,可让产品碳足迹从源头进一步降低。连同此前一系列工作,如整车近80%由铁路运往厂外、在沈阳生产基地铺设的相当于85个足球场的光伏发电面积,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向“零碳工厂”又近了一步。2026年国产新世代 iX3就将在这里投产。
而在中国华能集团、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德开能源环境公司等本土合作伙伴看来,这个项目的意义也远超单一工程,在地热资源丰富、对传统能源依赖的东北地区,其中的技术沉淀和经验,可在更多具体场景转化为实际应用,如工业园区、公共建筑等,推动区域能源结构向高效、清洁、可持续方向转型。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变色轮毂在宝马集团亚太技术中心展台上展出。
创新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微观而言,是尊重人的创造力的结果。宝马在展台还展出了一个变色轮毂,可变色的部位是全彩的电子屏。整台i5 全彩变色艺术概念车,已在4月上海车展发布。一旦车子开始变色,就是充电已满的信号。可变色的图案是古朴而经典的几何形象,来自南非恩德贝勒艺术家埃斯特·马兰久(Esther Mahlangu)。这位艺术家老奶奶与宝马的合作关系长达多年,其作品曾多次被宝马用作车身装饰。
当下全新的技术把她的创作呈现在这一代人的崭新的回望中,正是在传统中发展创新,又在创新中延续传统。艺术家的创作是舒展自由的,而宝马支持她将地方艺术传统更好地传递下去,也让自己的车子富于趣味——在这样的合作关系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伙伴关系的持续、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以及共同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景。
避免低质内卷,需引领可持续的价值
最近几年,宝马似乎错过了一些概念热潮。人们会被看起来更实惠且新鲜有趣的东西吸引,尤其是对汽车工业了解不多的人。
“在宝马看来,车身结构、强度、噪音和耐久性等,是需要长时间去打磨的重要工作。车上加个冰箱,是非常容易的。问题是必要性如何。”宝马的工作人员提到,当下流行的零重力座椅,宝马在2020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就已展出,座椅的安全气囊、安全带和卡口设计得都很好,但因占据空间太大,并未广泛应用,为的就是服务于驾驶和出行的核心功能。
进博会已来到第八届,宝马作为“全勤生”,对中国市场的深耕厚植和长期承诺不言自明。作为一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德企,宝马兼顾技术创新与安全底线,在价值链上带动各方创新共赢,秉持长期主义的态度,致力于推动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刚兴起数年。今年各主管部门提出诸多举措,希望整个行业破除“内卷式”竞争,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持车企做出长期主义的选择,坚持着眼于品质、安全和创新?从上述宝马的实践中,也可找到一些参考线索。
首先,政策连续性非常重要。这可让企业有的放矢,更好地进行有效投入。如前所述,宝马的一项技术研发,可能长达十年以上,需要结合自身的整套系统,按照可实现的高标准去考虑。因此,倘若进行某项研发,又因禁止性的规定无法量产使用,其成本消耗的负担就会很大。越是秉持长期主义原则去周全地研发操作,而不是拿来现成的应用,在这方面就会越显吃亏。在宏观层面,中国对新能源发展有长远规划,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而中国的市场瞬息万变,管理部门需要对这类情况尽早给出规定或指引,让企业更愿意在既定方向上投入研发,有利于形成更多原创的技术与设计。
其次,需要坚持有法必依。比如,生产一致性监管、防止倾销、账期规范等。此前,各主管部门已有相关举措和方案,相关条例也已施行。生产一致性监管意义重大。也可借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经验,要求公示降价车型的成本变动。根本上需要让消费者了解产品,能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供应链管理方面,宝马的做法是,签订一份长达三五年的协议,让合作伙伴能好好把一件事做成。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与比较靠谱的客户合作,是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最好机会。宝马集团初创车库就是典型的例子。
最后,面向绿色的开放式创新的链条,需要借助彼此协调互认的标准,在开放市场中形成规则。跨国公司在其中正扮演了桥梁的角色。一个小例子是,前述宝马沈阳基地的地热能项目在立项实施过程中,也借鉴了德国的计算方法;该项目成功运行,已可供本地伙伴复制推广到其他地方。而在更大的层面,宝马的价值链上,既有中国的合作方,也有其他国际合作伙伴。而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合作伙伴通过这一网络走向全球。相应的标准互认和规则协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完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