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坐不住了!20台“钢铁心脏”出口俄罗斯,外媒:一百年造不出
曾经西方轻蔑地断言:“给中国一百年,也造不出自主燃气轮机。”然而,这一论断已被我们有力地打破。
燃气轮机曾作为驱逐舰、航母的“钢铁心脏”,遭受西方的围追堵截。他们笃定我们永远无法跨越这道技术门槛。但令人惊叹的是,我们仅用12年便攻克了这一难关。不仅如此,相关产品还成功出口海外,俄罗斯能源巨头更是豪掷百亿,订购了20台,这一举措令西方为之震动。
如今,“钢铁心脏”再次实现升级。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研发的“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成功交付,这不仅标志着西方的技术封锁彻底失败,更意味着中国标准正逐步走向世界。
中国崛起如此之快,西方坐不住了。
一.技术受困80年,我国沦为“提款机”
燃气轮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它既能够单独驱动万吨级航母,也能够保障一个工业区的电力供应,在能源和军事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正因为如此,自上世纪50年代起,西方就将燃气轮机列入“十大禁运名单”,西方国家相互勾结,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试图扼住我国发展的命脉。燃气轮机包含两万多个精密部件,其中叶片涡轮需要在高达1500摄氏度的环境下运转,这一温度几乎等同于火山口的温度。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他人手中,我国被迫花费高昂的代价进口相关设备。
令人遗憾的是,我国花费30亿购买的燃气轮机,甚至连维修图纸都无法获取。德国厂商的高管曾私下表示:只要中国一天无法自主制造燃气轮机,就相当于为他们提供了一台永久的提款机。这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6年前,我国一座沿海电厂进口的发电机组出现故障,德国西门子公司以防止“技术泄密”为由拖延维修,导致当地停电长达一周,给急需用电的工业企业造成了巨额损失。类似的事件,在化工、钢铁等依赖燃气轮机的行业中屡见不鲜。
![]()
二.12年抹平西方30年差距!澎湃“钢铁心脏”落地
在面临“卡脖子”困境的艰难时刻,希望的曙光于2002年悄然显现——重型燃气轮机被列入“十五”863计划启动项目并开启研制工作。2016年南海仲裁事件发生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全面加快了研发进程,汇聚了数百家科研单位、高科技企业以及近万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
航发总设计师赵勇回忆道,当时研发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图纸,核心材料与设备的研究都需自主探索。在燃烧系统的研发中,需要在效率和排放之间寻求平衡,为此喷嘴设计方案多达3000余种;叶片涡轮要承受高达1500摄氏度的高温,研发团队对700多种合金材料和高温涂层进行了测试。在更为复杂的转子制造方面,成功攻克了锯齿盘、单杆螺栓等核心技术难题。
从2012年搭建试验平台,到2024年通过超过一万次的专家实验验证,“太行110”仅用12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30年的研发历程,不仅实现了完全自主化,还斩获了170项国家专利。
燃气轮机领域的突破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核磁共振机从曾经依赖进口转变为实现国产技术突破,价格大幅下降90%。我国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技术研发道路上深耕细作。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是对中国精密制造实力的有力彰显。诚如部分外媒所指出的那样:轻视中国,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
三、击败日德,拿下东南亚、中亚百亿订单
目前,国产“太行110”已在国内重点能源项目中稳定运行,同时也开启了走向海外的征程,在国际上逐渐产生影响力。上海电气D系列已在东南亚的电站投入使用,稳定地转化出充足的电力;应用领域更为广泛的中小型燃气轮机受到了中亚地区的青睐,其市场定价总值高达百亿。
根据《中国重工业协会发展报告》的数据,近年来,国产“钢铁心脏”(燃气轮机)年均出口增长率达到18%,主要出口地区覆盖了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成功打破了西方在这些区域的长期垄断局面。
中国航发公司燃机总经理表示:“太行110”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其热效率和启动速度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曾经受困于进口依赖,到成功突破技术封锁,再到如今产品出口海外,中国燃气轮机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制造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国产高端装备涌现出来,属于我们的精彩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