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11月13日,在泸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远程中心,大屏幕上的超声图像正在实时流动,这是几十公里外乡镇卫生院的检查画面。县医院医生可以通过语音交互系统,远程指导基层医生调整扫描手法,如同站在同一台仪器前协作。
这一常态化场景,是泸县作为全国首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的创新实践。当天,泸县召开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8月启动建设以来,经过4年多的探索,泸县已在医防融合、服务能力提升和信息赋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泸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远程中心。
医共体“一盘棋” 覆盖县域的30分钟健康服务圈
在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中,泸县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泸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依托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两家县级医院和4所中心镇卫生院的技术优势,构建起“一主、两副、四次、多点”的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县域的10分钟村级、20分钟镇级、30分钟县级健康服务圈。
泸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县域医疗水平的提升。泸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党委书记王彬告诉记者,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与省内外13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联盟关系,引进紧缺人才60余人,建成了省、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29个,成立了肿瘤防治等“五大”临床服务中心、胸痛等“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和远程诊断等“七大”业务协同中心。
“我们推动医共体总院人员、服务、管理、技术‘四个下沉’,实现下沉人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甘露表示,2025年,全县医共体已下沉164名专业人员到基层,帮助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7项。
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是医共体高效运转的技术基础。泸县建成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和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心电诊断、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消毒供应、病理诊断),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
“长期以来,乡镇医院心电图医生、超声医生紧缺,而设备自动诊断又有一定的误差。”泸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韦仁健举例道,如今,医共体分院做了心电图检测后,报告能实时上传至远程中心,总院的医生一般在15分钟即可返回诊断结果。
![]()
泸县医共体健康管理系统。
“五病三包四融合” 13万慢病患者的全周期管理闭环
在医防融合方面,泸县探索出“五病三包四融合”新模式,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腰椎间盘突出和脑卒中5类疾病纳入重点管理病种,建立“领导包片、家医包村、专科包病”责任制,管理、人员、服务、评价“四融合”。
“这一模式提升了基层慢性病防控能力,不断完善重点慢性病人群全链条健康管理。”艾斌透露,目前泸县已管理重点病种患者13万余人,形成“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健康管理闭环。
据介绍,泸县“探索培养医防管复合型人才”等10项工作经验入院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典型经验,“五病三包四融合”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专刊。
“下一步我们将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共体内涵建设。”甘露表示,泸县将实施能力提升、服务改善、医防融合等专项行动,强化重点专科学科、基层特色科室建设,提升县域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