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浩荡荡的海捕船队满载丰收
永不褪色的“碎瓷魔法”飞上古建
戍台将士墓铭刻着两岸山海深情
11月12日晚
CCTV-1央视综合频道
《人文名镇》栏目
将镜头对准福建铜陵古镇
一部30分钟的纪录片
带你走进
守望台湾海峡的千年渔港
![]()
《人文名镇》节目简介:聚焦一个个“人”的故事,个体的鲜活命运与古镇深厚的文脉交织,诠释出“人文”二字的温度。古镇历经千年依然“活着”,其精神内核不在飞檐黛瓦,而在代代守护者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风土人情的守护和对创新发展的追求。
![]()
![]()
铜陵古镇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东山岛的东北端,像陆地上的一弯月牙伸向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

集市里的“海洋博物馆”
![]()
![]()
在远海暖流与近岸寒流的相互作用下,被搅动的海水,会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和贝类提供充足的饵料,使铜陵附近的海域成为闽南渔场的核心产区,黑虎虾、石斑鱼,各种蟹类、贝类应有尽有。
![]()
![]()
![]()
![]()
每年8月中旬,随着开海日的到来,铜陵百舸争流,蔚为壮观。今天,借助中国发达的互联网和迅捷的冷链物流,铜陵每天有近万吨海产销往全国各地。

海上堡垒 镇住600年汹涌波涛
![]()
![]()
明代时,铜陵古镇三面环海,无险可守,倭寇经常在此登岸,进犯闽南内陆地区。1387年,朱元璋下令在此修建军事要塞——铜山城,在这座总长1900米,由高7米的巨型花岗岩围筑的堡垒上,曾配置数十门火炮分段扼守,至今已屹立六百余年。
![]()
![]()
在铜山城西部,长约800米的街道,就是铜陵古镇最早的主体街巷——顶街。这里最初是军营附属机构和随军家属的住地,随着人口逐渐增加,民居和商铺沿顶街铺展开来,形成了铜陵古镇的鱼骨状布局。

一座铜陵镇 两岸山海情
在铜陵古镇第二中学旁,有一处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的墓葬群,其中大部分是遗失姓名的合葬墓冢。这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
![]()
![]()
![]()
明清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将士们前往台湾、澎湖等中国沿海诸岛驻守。作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军事重镇,在200多年时间里,铜陵数万将士前赴后继,每三年一班,在历次台湾岛剿抚内乱、反击外侵的斗争中,牺牲无数,很多人甚至没有留下姓名。今天,来自海峡两岸的游客仍常常前来瞻仰祭扫,告慰英灵,传承着共同的历史记忆。

剪瓷雕 海洋孕育的建筑智慧
![]()
![]()
普通颜料,在铜陵古镇特殊的海洋气候条件下,短时间内便会被风雨侵蚀,继而褪色、脱落。于是,这里的人们在建筑上采用了一种永不褪色的精巧工艺——剪瓷雕,工匠会根据不同造型和对色彩的需求,将瓷片修剪成精确的形状,快速拼贴到未干的泥塑之上。
![]()
![]()
![]()
经过高温烧制的瓷片性态稳固,永不褪色,能够抵抗海洋气候对色彩的侵蚀。剪瓷雕技艺也从这里出发,渡过海峡,被当时定居中国台湾岛的福建居民用在了庙宇和宗祠上,寄托思乡之情。
烧腱灵 海陆混搭的舌尖美味
![]()
![]()
在铜陵古镇,各式各样鲜美的海产总能让人大饱口福。但铜陵最著名的地方美食之一,却是一道以猪肉烹制的小吃——烧腱灵。
![]()
将处理好的猪网油铺在砧板上,码放猪肉和配菜,卷成直径2.5厘米、长10厘米的圆筒,用铁叉串好后,慢火炙烤。专家推测,烧腱灵的做法和宋代坊间流行的“签菜”十分相似。南宋末年,“签菜”随着宋人南迁传入东南沿海,再随军事征召,进入铜陵古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烧腱灵”。对铜陵人来说,海鲜保鲜期极短,不适于出海作业,而“烧腱灵”经过高温炙烤,使食材更宜短期保存。它既是中原文化在当地生根的见证,也是海陆物产灵活转化的典范。
![]()
铜陵人的海洋馈赠如期而至,远航的渔船满载渔获平安归来。铜陵古镇,就在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远航与重逢里,把波澜壮阔的历史,散落在一个个生命个体上,任浪潮汹涌,永远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五彩龙岩 文旅之声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
![]()
![]()
转载来源:央视一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