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长荣集团作为台湾的大企业,资产上千亿,本来靠着两岸贸易赚了不少钱,可最近一系列操作让人觉得他们在砸自己的锅。
先是帮美国运坦克到台湾,这事直接牵扯到敏感的军售问题,然后一艘货轮想进天津港却被挡在外头,证件不符合规定,导致船在海上漂了好多天,每天光油钱就烧掉一大笔。
损失算下来真不是小数目,得好几百万美元。
![]()
2024年12月,台湾长荣集团旗下“EVER MILD”号货轮因未悬挂五星红旗且船员证件不合规,被天津港拒绝入港。这艘载有台积电芯片的货轮在渤海湾漂泊11天后被迫返航,每日燃油消耗超80万美元,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美元。
据新浪网披露,此次事件与长荣集团2023年承运38辆美制M1A2T坦克至高雄港密切相关——该批坦克通过长荣海运“长锋号”从美国奥克兰港秘密运输,全程采用军事管控模式,卸货过程未向媒体公开。
![]()
搜狐财经进一步指出,长荣集团在2021年至2023年间多次因未悬挂国旗遭大陆港口滞留。2023年,集团斥资50亿美元向日韩订购24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却未与中国船厂合作,此举被解读为“绕开中国市场”的政治表态。
创始人张荣发生前曾公开表示“两岸都是中国人”,但其继任者管理层的“深绿”倾向与利益导向,使企业陷入“吃饭砸锅”的争议漩涡。天津港事件中,大陆方面的合规处置既有法律依据,亦是对台海局势敏感性的必要回应——任何涉及军售的商业行为都可能触及“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
![]()
长荣集团的经济损失远不止于货轮滞港费用。网易财经披露,2024年长荣海运虽发放20个月年终奖,但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0%,主要受两岸关系紧张导致航线调整、客户流失影响。
以巴黎长荣桂冠酒店拒挂中国国旗事件为例,该事件引发全球华人抵制,携程、美团等平台下架其产品,法中和平统一促进会联合50余家侨团发起抵制,直接经济损失超2亿元。
![]()
更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供应链信任危机——和联胜投资集团解除与长荣海运的全面合作,导致其海运业务市场份额萎缩15%。
长荣集团在2024年11月与金昌建投合作建设光伏电站,试图拓展新能源业务,但此举未能扭转主业颓势。
![]()
集团2025年三季报显示,净利润仅665万元,总资产周转率同比下降0.66%,存货周转率减少2.75%。
民进党当局对此事件的政治操弄加剧了市场疑虑,台“中国事务部”主任吴峻鋕声称长荣道歉是“大陆施压结果”,但国际航运数据证实,长荣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高达45%,任何政治立场偏差都将导致不可逆的商业损失。这种“政治模糊”策略,最终反噬了企业自身的生存空间。
![]()
长荣集团的困境折射出台湾企业在两岸关系中的特殊处境。创始人张荣发生前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但2016年其去世后,家族继承纠纷导致企业战略转向。
台湾媒体披露,集团高层曾向特定政治人物提供竞选资金,这种“政商捆绑”模式在民进党执政时期愈发明显。2024年解放军“联合利剑-2024A”演习期间,长荣多条航线被迫改道,阳明、万海等台企同样受损,凸显台海局势对企业运营的直接冲击。
![]()
值得注意的是,长荣集团在危机中试图通过“认同九二共识”的声明缓和矛盾,但民进党随即指责其“屈服大陆压力”。这种撕裂反映了台湾企业在政治夹缝中的生存困境——既要维持大陆市场利益,又难以摆脱岛内政治绑架。
正如法国华人商会声明所言,企业若不能坚守“一个中国”底线,终将失去国际市场的信任。长荣的案例警示,全球化时代的企业伦理,必须超越短期利益计算,尊重历史潮流与民族情感。
![]()
长荣货轮天津港受阻事件,是两岸关系敏感性与企业战略失误交织的典型案例。
从军售运输到港口合规争议,从经济损失到信誉崩塌,每一步都印证着“红线不可逾越”的铁律。
企业若想行稳致远,必须将社会责任置于利润之上,在历史大势中校准方向。
正如张荣发生前所言:“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两岸最好的未来。”唯有敬畏市场规则、尊重民族感情,方能避免“苦不堪言”的结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