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这三个国家作为现在国际当中的前三大强国,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其他各方相与其合作的想法,其中中俄一直与各方秉承着友好协作,进行发展,而美国却大搞着结盟,危害别国。
这也导致了美方的霸权主义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威胁自己的同盟在各个领域里去打压中国和俄罗斯。
可中俄作为强国,对于美方的手段必不可能会妥协,更不会退让。
那么对于这三个国家在国际当中以后到底会怎样的去发展,美方前国务卿做出了一些表述。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媒体报道,在本月十二号,希拉里前往哥伦比亚演讲期间表示:“她听说五角大楼内部正在讨论一种‘划分势力范围’的模式。”
“而该模式将会把美方的实力都集中在地球的西半边,与此同时允许俄方主导欧洲东部地区,中方控制东亚大部分地区。”
她还说道:“这种模式堪称一场‘灾难’这样会减弱美方应对主要问题的实力。”
且其所谓的“主要问题”,事实上指向的就是中方。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且一同参加活动的另一位美国务卿迈克·蓬佩奥说道:“我几乎完完全全赞成希拉里刚才的看法。”
他认为:“美方绝对不可以将领导权拱手让给角逐对手。”
“希望‘美方价值观’在未来两百五十年里主导全球,影响每一个势力范围。”
事实上,希拉里所说的中、美、俄“3分天下”模式是有迹可循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早之前就有消息说美国防部新的“国防政策”草案中,美方将战略中心转向本土和西半球,而不是遏制中俄作为首要任务。
从现实的状况来看,美方好像也在尝试践行新的“国防战略”。
譬如,特朗普以打击“贩毒组织”为理由陈兵加勒比海、围困委方。
且还在上个礼拜,美方宣布将撤回主要布置在罗马尼亚,以及部分力量布置在斯洛伐克、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轮换部队。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管怎么说,美国防部新的“国防战略”草案和实际举动,都在彰显特朗普推动美方进入战略收缩。
而站在美前国务卿希拉里和蓬佩奥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举动实在结构美方的全世界霸权和全世界领导力。
不过,站在美领导人的角度来看,这两位美前国务卿多多少少有些“纸上谈兵”。
清晰明了的来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他们二人不在特朗普领导班子里效力,就算他们深刻了解全球局势的变迁,也依旧可以双手叉腰,居高临下的对特朗普政策指指点点。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对于特朗普来说,现实处境之下美方进行战略收缩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
因为一场俄方和乌方之间的矛盾就已经把欧方搅得天翻地覆了,直到目前也看不到战火结束的曙光。
要清楚,美方不想被俄乌矛盾可能外溢的后果拖入其中的话,那就减弱在欧方的军事存在就是必然的。
除非美方做好了与俄方开战的准备,不惧怕引起更大范围的矛盾。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明显,特朗普当局并没有这个胆量。
一样如此,中方的势力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全球地位随之水涨船高,美方不可能会无视这一点继续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
特朗普必须要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而不是让战火可能成为中美竞争东亚主导权的方式。
毕竟美方人非常明白,战略收缩还可以保住一部分全世界秩序的主导权。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起码西半球可以作为美霸权的“自留地”。
但要是与中方发生军事矛盾,东亚霸权肯定是保不住的,搞不好还得把全世界霸权给赔进去。
说白了,以美方现在的国力,以及所面临的全球现状,已经不足以维持全世界霸权了。
它们需要通过新的政策指导适应新的局势。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美方的领导人,特朗普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可以维护帝国最后的荣耀。
可是在这之前,美方先是承认了可以与中方平起平坐,但拒绝双方组建G2,给出的理由就是自己有四个帮手。
前驻华大使伯恩斯的发言,他所抛出的4个名字,日方、欧方、澳方和印方。
且他的这番话刚落,一系列现实打脸就接踵而至了,现场尴尬的程度堪比外交事故,这是怎么一回事?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今年的十月初,日本首都,他在接受日媒采访,一场看似很平静的对话,却抖出了中方和美方对弈的核心玄机。
他首先承认,中方已经具备与美方“不相上下”的全世界影响力,但立场鲜明的指出,美方绝对不接受“G2”模式。
给出的理由就是代表美方“向他国共享权利”,这是“没有办法接受的屈辱”。
他没有回避现实,也没有办法回避。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中方的经济体量、技术实力、外交资源和军事投送能力都已经今非昔比。
在面对这样一个对手,美方已经不可能在用“塑造者”的口气安排对方的角色。
这位美前驻华大使面对这个变化,他选择了“否定共治”,转而着重说道领一张老牌,那就是“同盟”。
“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我们是有伙伴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句话之后,他就点出了四个名字,日、欧、澳和印。
且他并没有用“同盟”这个词,而是“帮手”,这个措辞的变化,本身就暴露出了美方的焦虑。
在美方的战略构架当中,这4个“帮手”被分别放置在了东亚、西欧、南太和南亚,组成一个跨区域的“遏制外圈”。
他用的就是“合围战略”的话术,但更像是企图用外围平稳掩盖核心压力。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位日本,这个与美方安全绑定最紧密的国家,是美国亚太布局的首个支柱。
双方早就已经建有完整的联合司法部体系,军事费用分摊,侦察情报、海空协防,从冷战时代就已经成为一套系统。
双方联合演习常年在第一岛链频繁上演,频率和范围不断的上调。
他着重说道美日之间的“互操作性”已经达到“准一体化”的水准,而在地区矛盾预案当中,日方始终被视作“第一响应者”。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位欧洲同盟,虽说地理位置与亚太相差很远,但美国依然将它们视作为“制度战线”的核心。
欧方在规则制定、技术外销、产业链调解等方面,依然有深厚的积累。
特别是在半导体、制作药物、清洁能源等高科技范围,美方寄希望于欧方共同推进“对中方限制框架”。
美方推动过的多个外销管控盟友中,欧方的角色始终不可缺少。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他并没有回避欧方与中方经济往来的现实,但他坚持表示:“欧方的‘价值观底色’与美方一致,协作依旧有基础。”
第三位澳大利亚,它们是议长“应激反应快”的牌。
虽然地处南太平洋,但与中方没有直接的地缘矛盾,可却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高度配合美部队布置。
在某些框架下,澳大利亚答应引进美方制作的核潜艇技术,这一举动被美国视作为“讯号牌”。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觉得,澳方是愿意“做出牺牲”的伙伴,是“可以信赖的前线节点”。
第四位印方,这张牌是最不稳定的,也是最微妙的。
他将印方称之为“独立但协作”的角色。
这很明显,他也非常明白印方随手在四方安全对话中频繁出现,但一直没有签订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安全承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算这样,美方依旧坚持将印方纳入“遏制链”,因素无他,南亚和中亚的战略空间,印方是唯一一个可以填补空缺的角色。
他在采访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具体演习或者机制的安排,只是一再着重说道“协同”、“信念”和“共同愿景”。
且这些词汇反倒显得非常空泛。
因为相较于他对中方力量的清醒判断,同盟体系的描述则显得过于理想化。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的4大“帮手”,听起来气势磅礴,实际上各有伤口,各怀鬼胎。
他的言论没有激烈的词语,但却处处藏着焦灼。
也就是“美方早已经不是二百年前那个弱小的国家”而这句话听起来强势,却更像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谁是主导。
事实上,这个世界是每一个国家的,不是谁去主导着谁,虽说中美俄是目前三大强国,但只有美国想主导全世界,因此在各个地区结识同盟,而中俄只想与各国友好发展。
就算有中美俄划分势力这个想法,也得是全球一起商榷,并不是美国单方面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