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病床前照顾领导母亲3年,儿子评职遭弃权,他群发账单讨说法

分享至

黄家明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悬停了三秒钟。

公司大群里的最后一条消息还停留在下午的会议通知。

但他刚发出的那张照片已经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泛起的涟漪正在无声地扩散。

那是一张泛黄的护理账单复印件。

上面清晰地记录着三年前一百多个日夜的陪护细节。

还有魏学军亲笔签名的七万八千元借条。

照片下面只有一行字:“魏总,这是您忘掉的账。”

发送时间显示是晚上十点零七分。

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但此时此刻,他更记得今天下午职称评审结果公布时儿子的表情。

记得魏学军投下那关键弃权票时低垂的眼睑。

记得三年前医院消毒水的气味。

记得魏母握着他手说“家明,你比亲儿子还贴心”时的温度。

手机开始震动,屏幕上跳出韩健的来电显示。

黄家明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静音键。



01

黄家明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电脑屏幕上的报表数字已经模糊成一片。

办公室外的走廊传来保洁员推车的轱辘声,提醒他现在已是晚上九点。

手机在桌面上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之桃”的名字。

他接起电话,妻子温柔中带着疲惫的声音传来:“还在加班?”

“马上就结束,还有个表格要核对完。”

“明天就是博超职称评审结果公布的日子,你别忘了。”

黄家明嘴角扬起一丝笑意:“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忘。”

“儿子紧张得一晚上都在书房里踱步,连最爱的游戏都没碰。”

“告诉他放轻松,该做的准备都做了。”

周之桃的声音压低了些:“魏总那边...真的没问题吗?”

“老魏上周还跟我说,博超的条件在候选人里很突出。”

黄家明转了转僵硬的脖子,鼠标点击保存按钮。

窗外,城市的夜景如星河般铺展开来。

“你记得带件外套,晚上降温了。”

周之桃总是这样细心,二十年如一日。

黄家明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好,我半小时后到家。”

挂断电话后,他望着电脑屏保上儿子的毕业照出神。

黄博超穿着学士服,笑容灿烂如阳光。

那是三年前拍的,恰好是魏学军母亲住院的那段日子。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想起医院走廊里刺眼的灯光。

想起魏母虚弱却始终慈祥的微笑。

想起魏学军红着眼眶握着他的手说“兄弟,这份情我记一辈子”。

桌上的台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将他拉回现实。

他关掉电脑,整理好桌面,拿起公文包走向电梯。

电梯镜面映出一个中年男人略显疲惫的面容。

眼角细纹比三年前又深了几分。

手机震动,是魏学军发来的消息:“明天评审会,放心。”

简短的五个字,却让黄家明彻底安心下来。

他回复了一个握手的表情,走出办公大楼。

夜风微凉,他想起妻子的嘱咐,将西装外套穿上。

停车场里,魏学军的奔驰还停在他的车位旁边。

看来今晚副总经理也在加班。

黄家明发动汽车,驶向家的方向。

心中盘算着明天要不要请魏学军吃个饭,感谢他对儿子的关照。

毕竟这些年来,他们之间早已超越普通的上下级关系。

02

三年前的场景如同老电影般在黄家明脑海中回放。

那时正值梅雨季节,连日的阴雨让整个城市都湿漉漉的。

他记得那天下午正在开会,魏学军的秘书急匆匆推门而入。

附在魏学军耳边低语几句后,魏学军的脸色瞬间煞白。

“家明,我妈突发脑溢血,送医院抢救了。”

魏学军的声音颤抖,完全失了平时运筹帷幄的从容。

黄家明当即起身:“我送你去医院。”

手术室外的等待漫长而煎熬。

魏学军不停地打电话联系专家,声音越来越焦躁。

黄家明默默地去缴费处垫付了手术押金。

又去便利店买了面包和矿泉水递给魏学军。

“多少?我转给你。”魏学军摸出手机。

“不急,先等阿姨出来再说。”

黄家明按住他的手,感受到那双手冰凉且颤抖。

手术持续了六个小时,医生出来时满脸疲惫。

“暂时脱离危险,但需要住院观察。”

魏学军长舒一口气,整个人几乎瘫软在长椅上。

接下来的日子,黄家明主动分担了魏学军大部分工作。

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先去医院探望魏母。

魏学军是独子,父亲早逝,亲戚都在外地。

公司那时正值重大项目攻坚期,魏学军根本抽不开身。

“家明,真是太麻烦你了。”

魏学军第无数次说出这句话时,眼中满是愧疚。

“应该的,阿姨平时对我也像亲儿子一样。”

这并非客套话,魏母确实待他极好。

每次去魏家做客,老人总会记得他爱吃的菜。

知道他胃不好,还会特意煲养胃的汤。

病房里,魏母缓缓睁开眼,声音微弱:“学军呢?”

“魏总在开会,一会儿就来。”

黄家明细心地将病床摇起合适的高度。

护工站在一旁,远不如他照顾得用心。

三个月时间,他几乎成了半个护工。

喂饭、擦身、陪做检查,甚至清理呕吐物。

同病房的人都以为他是老人的亲儿子。

魏母清醒时总会握着他的手:“家明,辛苦你了。”

他能感觉到老人手心的温度,干燥而温暖。

就像他去世多年的母亲的手。

也许正是这份相似的温暖,让他心甘情愿地付出。

魏学军偶尔深夜赶来,总能看到黄家明在病床前的身影。

“兄弟,这份恩情我永远记得。”

有一次,魏学军红着眼眶对他说。

窗外霓虹闪烁,病房里只有监护仪的滴答声。



03

雨季结束的时候,魏母的病情终于稳定。

出院那天,魏学军特意请了半天假。

黄家明帮忙办理出院手续,整理三个月的费用清单。

护士站的小护士笑着对他说:“您真是个大孝子。”

他笑了笑,没有解释。

阳光透过医院走廊的窗户,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魏学军扶着母亲慢慢走向电梯,老人脸上带着久违的笑容。

回到魏家,黄家明把整理好的票据递给魏学军。

“这是这段时间的所有费用,你看看。”

魏学军接过那叠厚厚的单据,手指微微发抖。

“家明,这三个月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翻开最上面的护理费用汇总表,眼睛突然睁大。

“怎么这么多?我不是已经给过你一些了吗?”

黄家明平静地解释:“后期请了特护,加上一些自费药。”

魏母需要的一种进口药,医保无法报销。

魏学军沉默地翻看着账单,脸色越来越凝重。

最后他抬起头,眼中带着难以置信的神色。

“七万八?我没想到会这么多...”

他立刻起身去书房拿来支票本。

黄家明按住他的手:“不急,你先周转一下。”

那时公司正在融资,魏学军个人资金确实紧张。

“那怎么行,已经够麻烦你了。”

魏学军坚持要开支票,但账户余额不足。

最后他找出一张便签纸,郑重地写下一张借条。

“家明,这个钱我一定尽快还你。”

字迹有些潦草,但签名依然力透纸背。

黄家明将借条折好放进口袋:“真不急。”

他记得那天傍晚,魏母执意要亲自下厨做几个菜。

老人站在厨房里,动作比生病前慢了许多。

但坚持要炒一道黄家明最爱的油焖大虾。

“家明啊,阿姨这条命是你捡回来的。”

饭桌上,魏母不停给他夹菜,眼中泛着泪光。

魏学军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

“以后有什么事,只要我魏学军能办到,绝无二话。”

酒杯相碰的声音清脆悦耳。

黄家明当时并未想过需要什么回报。

他只是做了认为对的事。

窗外华灯初上,这个城市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

如今回想起来,那晚的承诺仿佛还在耳边。

但温度已经凉了。

04

手机闹钟在清晨六点响起。

黄家明轻手轻脚起床,生怕吵醒身边的妻子。

周之桃还是醒了,睡眼朦胧地问:“几点了?”

“还早,你再睡会儿。”

他拉开窗帘,晨光熹微,又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今天儿子职称评审结果公布,全家都绷着一根弦。

黄博超已经坐在餐桌前,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爸,我这样穿合适吗?”

年轻人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

黄家明拍拍儿子的肩:“很精神,放松点。”

周之桃也起床准备早餐,煎蛋的香味弥漫开来。

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气氛有些微妙的凝重。

“不管结果如何,尽力了就好。”

黄家明打破沉默,给儿子倒了杯豆浆。

手机提示音响起,是魏学军发来的消息。

“评审会九点开始,放心。”

简单的几个字,让黄家明心中大石落地。

他把手机递给儿子看:“魏叔叔都这么说了,你还担心什么?”

黄博超终于露出笑容:“魏叔叔一直是评审主席吗?”

“嗯,他在这方面很有经验。”

周之桃将煎蛋夹到儿子盘子里:“多吃点,今天可能要等到中午。”

阳光透过厨房窗户,在瓷砖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黄家明想起三年前的那个早晨。

也是这样的阳光,他去医院接魏母出院。

老人握着他的手说:“家明,你以后一定有福报。”

现在想来,也许博超的晋升就是这份福报。

七点半,黄博超准备出门。

“结果出来第一时间告诉我。”周之桃叮嘱道。

黄家明送儿子到电梯口:“平常心对待。”

回到屋里,周之桃正在收拾餐桌。

“老魏这次真是帮了大忙,要不要送点东西?”

黄家明摇头:“他那人最反感这个,心意到就行。”

八点整,黄家明也出发去公司。

早高峰的车流缓慢移动,收音机里播放着轻音乐。

等红灯时,他给魏学军发了条消息:“辛苦你了。”

对方很快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办公室里的氛围与往常无异,同事们各自忙碌。

秘书小张送来需要签字的文件:“黄总,上午十点有个例会。”

“知道了,准时提醒我。”

他特意看了眼日历,今天确实是个重要的日子。

十点例会时,他时不时瞥向手机。

评审会应该已经开始了,不知道进展如何。

十一点,会议结束,他回到办公室。

手机依然安静,没有新消息。

也许还在讨论中,他这样告诉自己。

泡了杯茶,站在窗前俯瞰城市景观。

三年前,也是在这个窗口,他接到魏学军的紧急电话。

那时魏母病情反复,需要立即转院。

他二话不说就赶去医院帮忙办理手续。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是在这些时刻建立的。

时针指向十一点半,手机终于震动。

是黄博超发来的消息:“爸,结果出来了。”



05

评审会议室里,椭圆形的红木长桌旁坐着九位评委。

魏学军坐在主位,面前摆放着厚厚的评审材料。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面上划出明暗相间的条纹。

黄博超的申报材料被放在最中间,装订精美。

“最后一位候选人,黄博超,工程技术部推荐。”

会议秘书轻声汇报,同时投影仪上显示出相关资料。

魏学军微微点头,示意评审开始。

前几位评委的发言都很积极,列举了黄博超的项目贡献。

“该同志在智慧城市项目中表现出色。”

“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有三项专利成果。”

气氛似乎很顺利,魏学军始终面无表情地记录着。

轮到第五位评委发言时,情况开始微妙变化。

“不过,黄博超同志毕竟还年轻,资历尚浅。”

这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专家,以严格著称。

魏学军抬起头:“年轻不是缺点,要看实际能力。”

他的表态让会场气氛重新回暖。

随后几位评委都给出了正面评价。

会议秘书开始统计初步评分,黄博超排名靠前。

魏学军翻动着材料,手指在某一页停留许久。

那是关于职称英语考试的成绩单,刚好及格线。

“这个英语成绩,是不是偏低了些?”

他突然发问,声音平静却让全场安静下来。

有人打圆场:“职称英语只是参考项,不是决定因素。”

魏学军不置可否,继续翻阅其他材料。

墙上的时钟指向十一点,讨论已持续两小时。

最后进入投票环节,采用无记名方式。

计票时,会议秘书的表情有些微妙。

“八票赞成,一票弃权。”

魏学军微微皱眉:“按规则需要全票通过才行。”

会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向主席位。

按照评审规则,主席有权投出决定性的最后一票。

魏学军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

他面前的投票牌还没有举起。

“我认为,应该更严格要求年轻同志。”

他终于开口,声音不大但清晰可辨。

随后他举起了弃权票,红色的牌子格外醒目。

会议秘书宣布结果:“黄博超同志未通过评审。”

散会后,魏学军第一个离开会议室。

没有与任何评委交流,径直走向电梯。

他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黄家明的未读消息。

但他没有查看,只是按下电梯关闭键。

06

黄家明点开儿子的消息,手指有些不受控制地颤抖。

“爸,我没通过。”

短短五个字,像冰锥刺进心里。

他立即拨通电话,那头传来黄博超低落的声音。

“为什么?之前不是都说希望很大吗?”

“魏叔叔投了弃权票,说我还需要锻炼。”

电话那头隐约传来车流声,儿子应该还在路上。

黄家明感到一阵眩晕,扶住窗框才站稳。

“你现在在哪?先回家再说。”

“快到公司楼下了,我想当面跟您说。”

挂断电话后,黄家明盯着手机屏幕发呆。

魏学军最后那条“放心”的消息还停留在聊天界面。

窗外阳光明媚,却照不进他此刻阴郁的心情。

敲门声响起,黄博超站在门口,西装皱巴巴的。

年轻人眼里布满血丝,嘴唇紧抿着。

“到底怎么回事?详细跟我说说。”

黄家明给儿子倒了杯水,尽量保持平静。

黄博超叙述了评审会的全过程,声音干涩。

当说到魏学军最后举起的弃权牌时,语速明显加快。

“其他评委都很惊讶,特别是李教授。”

李教授是公司特邀的专家,一向欣赏黄博超。

“魏叔叔后来有跟你解释吗?”

“散会他就直接走了,我没追上。”

黄博超握着水杯的手指关节发白。

黄家明想起三年前医院里,魏学军感激的眼神。

想起那张郑重写下的借条,至今还锁在抽屉里。

想起这三年间,魏学军多次提及要报答恩情。

手机响起,是周之桃打来的。

黄家明深吸一口气才接听:“之桃...”

“结果出来了吗?儿子手机打不通。”

“博超在我这儿,他...没通过。”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后是轻声叹息。

“没关系,下次还有机会,让儿子别太难过了。”

周之桃总是这样善解人意,但难掩失望。

黄博超突然站起身:“爸,我下午请个假。”

“去吧,散散心,别想太多。”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黄家明感到心脏阵阵抽痛。

他打开通讯录,找到魏学军的号码。

拨号前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按了下去。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背景音很嘈杂。

“老魏,评审会的事...”

“我在开会,晚点联系你。”

电话被匆匆挂断,忙音刺耳。

黄家明站在办公室中央,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

窗外,魏学军的奔驰车驶出停车场。

车速很快,转眼就消失在街角。



07

下午三点,黄家明再次来到魏学军办公室外。

秘书小赵面露难色:“魏总真的在开会。”

“我等他。”

黄家明在接待区的沙发坐下,目光紧盯着那扇木门。

走廊里人来人往,同事们投来好奇的目光。

有人想上前搭话,但看到他阴沉的脸色又却步。

小赵悄悄发了几条消息,不时偷瞄黄家明。

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每一秒都格外漫长。

四点半,办公室门终于打开。

走出来的却是财务总监,看到黄家明时愣了一下。

“找魏总?他刚走,说是有急事。”

黄家明立即起身:“什么时候走的?”

“十分钟前,从专用电梯下去的。”

小赵低头整理文件,假装很忙碌的样子。

黄家明直接推开魏学军办公室的门,里面空无一人。

办公桌上很整洁,电脑已经关机。

只有一张便签纸被镇纸压着,上面写着一行字。

“家明,理解你的心情,但请相信我的专业判断。”

落款是龙飞凤舞的“魏”字。

黄家明将便签揉成一团,又慢慢展开。

小赵小心翼翼地上前:“黄总,魏总留了这个给您。”

是一个密封的牛皮纸信封,没有任何字样。

“他还有什么话吗?”

“只说您看了就明白。”

信封很薄,里面似乎只有一张纸。

黄家明回到自己办公室,反锁了门。

拆开信封,是一张七万八千元的支票。

签发日期是今天,墨迹还很新鲜。

附言栏写着“欠款结清”四个字。

没有道歉,没有解释,只有冷冰冰的支票。

黄家明想起三年前魏学军写借条时的郑重。

想起当时他说“兄弟,这钱我一定还”时的真诚。

支票在手中微微颤抖,像一片枯叶。

窗外夕阳西下,天空染成橘红色。

他打开抽屉,取出那个珍藏的文件夹。

里面整齐存放着三年前的所有票据。

护理费、药费、营养品清单,每一张都有记录。

最后是那张泛黄的借条,魏学军的签名依然清晰。

“今借黄家明人民币柒万捌仟元整,用于母亲医疗费用。”

日期后面还特意标注了“母亲康复后归还”。

当时魏母笑着说:“这孩子,跟自己兄弟还这么见外。”

现在想来,也许从一开始就是见外的。

手机响起,是周之桃问他晚上想吃什么。

“随便吧,我不太饿。”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异常平静。

08

夜幕降临,办公楼里渐渐安静下来。

黄家明没有开灯,独自坐在黑暗中。

手机屏幕微弱的光映在他脸上,明明灭灭。

公司大群的图标在屏幕上闪烁,最后一条消息是下班祝福。

那个被他置顶的对话框,还停留在早上的“放心”。

多么讽刺的两个字。

他打开手机相册,开始一张张拍摄那些票据。

护理账单上详细记录着日期和服务内容。

“3月15日,特护12小时,翻身按摩4次”

“4月2日,陪同CT检查,协助如厕3次”

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日夜,如今只剩冰冷的数字。

最后是那张借条的特写,签名清晰可见。

他的手在颤抖,以至于拍了好几次才成功。

窗外下起了雨,雨滴敲打玻璃发出细碎声响。

就像三年前医院窗外的雨声。

他记得有一次魏母半夜病情反复,他守到天亮。

清晨魏学军赶来时,看到他趴在病床边睡着。

“家明,回去休息吧,这里我来。”

那时魏学军眼中的感激是真切的。

至少他认为是真切的。

手机显示晚上九点,周之桃又发来消息。

“什么时候回来?汤还热着。”

他没有回复,只是继续整理照片。

将所有照片拼接成长图,确保每张票据都清晰可辨。

最后加上那张支票的照片,“欠款结清”四个字格外刺眼。

在发送前,他停顿了很久。

想起儿子失落的眼神,想起妻子强装的笑脸。

想起这三年来的信任,像沙堡般坍塌。

雨越下越大,窗外一片模糊。

他缓缓键入那句话:“魏总,这是您忘掉的账。”

光标在输入框里闪烁,像最后倒计时。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他闭上眼睛。

再睁开时,消息已经出现在群里。

时间显示晚上十点零七分。

最初的几分钟,群里一片死寂。

仿佛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内容震惊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