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燕山深处寒意渐浓。连日来,河北省承德市遭遇大风降温天气,最低气温降至零下。今年汛期,承德一些地区遭遇洪涝灾害。如何保障受灾群众温暖过冬,成为当前一道重要的民生考题。
今年7月,承德兴隆县遭遇严重的城市内涝,地势较低的房屋大面积进水,基础设施受损。随着气温走低,兴隆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供热办主任李宝扑在一线,带领工作人员检查供热设施数据指标、开展日常巡检工作。
11月13日,记者跟随李宝来到兴隆县林业家园换热站,沿着管道线路仔细查看是否有泄漏、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每经过一处阀门或接头,李宝都会停下来仔细检查,确保没有松动。巡检过程中,他不时拿出随身携带的记录本认真记录。
![]()
承德热力工作人员在调试供暖设备。(受访者供图)
“换热站保障周边多个小区的集中供热,容不得半点儿马虎。”李宝说,“今年汛期的洪水导致换热站的电控板和电机损坏,我们在10月就组织人员对这些设施进行了集中更换和维修,确保在供暖季安全稳定运行。”
低保户栾志广是林业家园小区廉租房的租户,记者走进他家时,他只穿了一件薄秋衣,客厅墙上的温度计指针指向26.6℃。“暖气10月29日开始就热了,今年冬天冷不了。”栾志广说。
相较县城,兴隆县乡村地区受灾更重。为保障群众温暖过冬,兴隆县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群众家中和临时住所,多次排查居住和取暖状况,建立“一户一档”需求台账,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对于已完成房屋除险加固并回迁入住的原C级危房住户,当地在首轮炉具、燃料保障排查基础上,开展二次上门复核,确保取暖无忧。
周家庄村村民韩玉荣的家在洪灾中受损,经修缮,一个月前她顺利回迁,如今屋外炉火正旺,屋内暖意融融。“取暖没问题了,这个冬天我们都放心了。”
“我们不仅要让群众住得暖,更要住得安全、住得安心。”兴隆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见明华说,县里还在持续摸排受灾群众过冬物资需求,将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今冬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调配发放棉衣、棉被等物资。
在受灾较重的承德市隆化县,为保障群众取暖需求,当地对集中供暖和个人供暖两类群众分类施策:对集中供暖用户,协调供暖企业提前调试设备、保障供暖质量;对使用洁净型煤、电取暖等方式的个人供暖用户,加大燃料储备和设备检查力度。针对部分受灾群众取暖设备老化、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免费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检测维护,现场指导使用,消除安全隐患。
“我是低保户,我家房子被洪水冲毁了,新房还没盖起来,我现在租房子住。为了保障供暖,镇里给我送了1吨洁净型煤,给我们发了取暖补贴和租房补贴,还免费上门帮我安装了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隆化县唐三营镇唐北村村民毕连举说,这个冬天,他真切感受到了关怀和暖意。
马营子满族乡是滦平县受灾较重的乡镇之一,洪水导致马营子中心小学宿舍积水深度达1.8米,门窗、取暖设备等损毁严重。初冬时节,记者再访马营子中心小学,学校各项设施已全面修缮完成。
校长王永民介绍,国庆假期一过,学校的取暖保障就全部落实到位。11月1日起,校园正式供暖,教室和宿舍均采用电采暖方式集中供热,室内温度稳定在20℃以上。“由于一楼被洪水泡过,考虑到墙壁可能返潮,我们把学生的宿舍全部集中在二楼,每间宿舍配备崭新的电采暖设备。”
在学校近日举办的一次征文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的文字诉说着感恩,字里行间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住在温暖的新校舍,我明白了:我的校园经历了一场蜕变,就像凤凰涅槃。旧校园在我心底珍藏,新校园的未来由我书写。”六年级学生阮鑫淼在作文纸上写下:“我的新校园在时光里成长,在变迁中绽放,在我心里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据统计,截至目前,承德市已累计发放救灾救助金2334.89万元,涉及2.97万人次;为1475户重点受灾群众发放租房和取暖补助2308.84万元;2794名因灾无法返家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市级层面还储备棉衣、棉被等过冬物资6.13万件,为群众抵御严寒增添“物资底气”。
承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立全表示,从资金救助到物资保障,从房屋重建到取暖帮扶,承德市将全方位筑牢“民生底线”“温暖防线”,让受灾群众能温暖过冬、无忧过冬。(记者冯维健、王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