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近日,在刚刚结束的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和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烟台青华中学再创佳绩,万桢岐同学和王跃同学均凭借优异成绩夺得全国银牌,获清北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
![]()
获得全国化学奥赛银牌的万桢岐同学
在第39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山东赛区)中,烟台青华中学4人斩获省一等奖,其中万桢岐同学凭借扎实的学科功底、卓越的逻辑思维,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山东省队。在随后举行的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烟台青华中学万桢岐同学凭借优异成绩夺得全国银牌,获清北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2020年至今,烟台青华中学在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已获得4枚奖牌,其中银牌2枚,铜牌2枚。
![]()
斩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的王跃同学
在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山东赛区)中,烟台青华中学4人获省一等奖,独家包揽烟台市省一及以上奖项。14人获省二等奖,16人获省三等奖,共计34人获奖,获奖人数再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新高一学子展现出强劲的学习潜力与学科天赋,在此次竞赛中收获10个省二等奖、15个省三等奖。在此次竞赛中,王跃同学以总成绩全省第五、实验成绩全省第一,入选物理奥赛山东省队。在随后举行的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王跃同学凭借优异表现获得全国银牌,获清北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2020年至今,烟台青华中学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已获得3枚银牌。
![]()
高三学生全敏浩入选省队(左)、高一学生钟士昊入选省队
另外,在2025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山东赛区,烟台青华中学全敏浩、钟士昊、于桐、施家齐、柳景耀、徐子涵等6名学生获山东省一等奖,获奖人数位列烟台第一,全省第四。其中,全敏浩、钟士昊2名学生入选山东省队,进入省队人数位居烟台第一、全省第三。
据悉,2020年至今,烟台青华中学在五大学科竞赛中共获得16枚国赛奖牌,其中金牌2枚,银牌12枚,铜牌2枚。367人获省级以上奖项,其中省一等奖81人,省二等奖162人,省三等奖124人,获奖数量位居烟台市第一,在山东省名列前茅。
近年来,烟台青华中学在五大学科竞赛中异军突起。成绩背后有什么秘诀?
名师出高徒
“这其中名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好的奥赛老师相当于学生的第二个脑袋,他们会帮学生分析奥赛学习的相关资料和前沿信息,从而让学生少走弯路。”烟台青华中学校董于范易说。
“以人为本,因人成事,事在人为”。为此,青华中学不惜重金面向全国招聘奥赛名师教练。目前,学校拥有来自名校的优秀教师500余名,全体教师学历均达本科水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20余名,毕业于双一流名校的教师200余名,其中毕业于清华、北大的教师60余人。学校五大学科奥赛师资力量雄厚,每个学科都聘有专职的金、银牌教练,这样的奥赛师资省内没有,全国也少有。
![]()
“名师出高徒。”于范易说,学校五大学科竞赛引入全国顶尖教练,其中有的曾经是国家集训队甚至国家队选手。学校依托强大师资,系统打造了一支强大的金牌教练团队。教练团队成员大多拥有清华、北大等全国名校背景,辅导经验丰富,为学校奥赛辅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同于很多学校的竞赛辅导主要借助外力,青华中学在校内就可以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系统化的专业指导,使学生更快进步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降维打击”是于范易表述“金牌团队”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我们选择老师时,不仅要看‘艺’,更要重‘德’。”他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老师的思维、人格,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清华和北大毕业的教师,基本都是翘楚和尖子,由他们来给孩子上课,不仅能迅速提升学生成绩,更能把清华、北大等各大名校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道德风尚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传递给学生。”
“真正的教育穿透力,是十年、二十年之后的表现。”于范易说,到那时,青华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知道该怎么学习,该如何做人,该如何报效祖国。把不断进步、终身学习内化成一种精神,这才是青华孜孜以求的教育价值所在,这也是以清北毕业教师、奥赛天团为代表的青年教师,最应该思考和践行的自身价值所在。
贯通培养,因材施教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通过教育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小学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要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基础,要基于教育公平性、个性化等多维度考量,着眼于创新人才特质和成长规律,聚焦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提供包容宽松的环境,立足释放、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开发贯通课程,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健全“高水平基础+差异化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近年来,青华中学大力推进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初高连贯、高效的成长新路径。贯通培养指的是“一贯”制办学形式,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旨在打破学段壁垒,纵向推进初高学段课堂教学、课程管理的有效衔接,横向实现学校理念、学校治理、学校资源的多维融合。初高一体化贯通培养为挖掘和培育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提供了早期且持续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连贯、系统的教育进程中,不断提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
现在,从初一到高三这七年时间,烟台青华中学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连续性教育指导。例如,根据学生的个人倾向,部分同学初一开始接触奥数学习,培养数学思维;初二引入科学课,通过一些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初三注重兴趣发展,如喜欢数理化,可加入兴趣小组,爱好音体美,可加入艺术社团;初四在个性化、兴趣化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梦想、规划职业生涯。高一开始全面渗透奥赛知识,拓展知识广度和宽度;高二要融入一些大学选修课,重点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到了高三,历经七年德智体美劳一贯制教育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规划,都比较明确甚至定型。
学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一人一策、一人一案。有的孩子就喜欢自学,且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如初二就自学完初中课程,且成绩遥遥领先,这样的孩子,就要给他一个教室。那些学奥赛的孩子,两三人一室、三五人一室,八九个文化课老师服务一个学生、两三个学生,这样的情形越来越多。
于范易说,“如在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兴趣浓厚、且有创新潜力的,可重点朝奥赛和强基计划方向培养,直接对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战略。适合按部就班参加中考的,就参加中考。适合音体美艺术类发展的,就在艺术类科目方面重点培养。”
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助力青华中学迎来“井喷式”的成绩突破,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以奥赛激发学生潜能
学科奥赛,不仅是竞赛,更是学生成长之路的延伸。学科奥赛是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动能的撬板之一,青华中学更关注的是通过这块撬板,创新育人模式,为人才的终身成长赋能。
“回顾从七年级开始接触数学竞赛到高中阶段的系统学习,我认为奥赛经历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在升学方面,扎实的竞赛基础让我在大学的学习中更为得心应手,相关奖项成为个人履历中极具竞争力的亮点。”作为首届高中奥赛班毕业生,2023年考入山东大学的周怡辰说,“奥赛赋予我的不仅是解题技巧,更是一套可迁移的认知工具。第一,建立‘双轨思维’,通过奥赛拓展的抽象思考能力,未来可转化为理解经济学模型、编程算法的底层逻辑;第二,培养‘错题生命力’这种持续迭代的复盘意识,恰恰是应对商业案例分析与论文写作的最佳预演;第三,保持纯粹的热爱,当我用数学竞赛培养的韧性完成各种创业沙盘挑战以及商业模拟大赛,用概率思维优化校园活动的资源配置时,终于明白那些年构建的思维坐标系,早已悄然融入所有领域的决策判断。”
![]()
“在青华中学的高中三年里,我同时参加了生物和数学两门学科的奥赛学习,并在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复赛中荣获省二等奖。”2024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史贺元说,“数学奥赛对大学相关课程学习的助力尤为明显。电子信息专业许多核心课程都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高中数学奥赛训练让我提前熟悉了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高等数学知识,并培养了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的科研竞赛打下基础。生物奥赛则对高中学科思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拓展作用,正向促进了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当初选择同时参加数学和生物奥赛,虽然面临较大时间压力,但这种挑战让我在学术探索中找到平衡点,也为大学的专业选择提供了多元视角。”
“好多家长都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聪明的孩子才能学奥赛,实际上反了,是学奥赛让孩子变聪明了,这才是学奥赛真正的意义所在。”于范易说,青华很多孩子经过奥赛的学习,打开了思维,培养了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以及迎难而上的精神,孩子就有了信心,学习也有了动力,那时候,孩子就自己学起来了。”
“现在,所有在校学生,每年都有提升,而且进步的幅度会越来越大。经过三年的不断积累,高考之时就是他们发挥最佳状态的时候。”于范易说,“青华中学面向的是每一个孩子。基础好的要更好,要参加奥赛,要冲清北;基础不好的也要变好,要进烟台市两万名(预估本科上线)。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进步跃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