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号当新闻联播播出: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
这句话在网络上引发了社会的集体共振,可以说是振聋发聩。虽说以极简白的话语,却充分完成了对当代中国历史叙事的再锚定。
这其实也是对这些年来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正面回应,就是明确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奇迹,产业升级与全球博弈的合法性,都是建立在1949年到1976年所打下来的基础之上。
长期以来,关于新中国时期的叙事在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口中,被转化为又穷又落后,甚至“一片废墟”“停滞不前”等等荒唐言论,这对于后代青少年是严重误导的,我们必须要正本清源。
在新中国时期,以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引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伟大的国家建设运动:
一,治国必先治水,新中国时期在集体经济下发动的全民运动,投入巨大资源所建设下来的庞大水利工程网,包括“三省共治,三省一齐动手”的治理淮河工程等等,为改革开放稳步发展带来很大助力。
![]()
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重工业体系,使中国在美苏双重封锁线下,经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产业”学习曲线,为日后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初始节点。
三,在六十年代最艰苦的时期,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创造出了“两弹一星一艇”为标志的战略资产,迅速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和话语权,这一叙事在今天的严峻地缘冲突频发之际,成为中国“以战止战”的重大底牌。
中国这些年的安稳发展,人民能安稳过日子,都离不开这些军事依仗。
四,新中国时期,在毛主席的倡导下,发动了扫盲运动,赤脚医生,人民公社为载体,为后期改革开放提供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力资源。
五,毛主席主导的“三线建设”为空间布局的工业纵深,同样具有深远意义,在今天的世界博弈中,当中国面对外部制裁时,让我们拥有梯度转移和备份产能的回旋余地和强大后盾,这在俄乌冲突后的能源—供应链重组中已经获得验证。
新中国时期打下的这些“家底”,不是苦难,更不是“废墟论”,而是一场伟大复兴的基础建设。
正是因为有了1949年到1978年的伟大建设,从而形成了“工业设备,国防能力,人力资本”可量化的资产存量,让后续发展有了强大的动能,这是不可否认的。
《新闻联播》放出来的放出来的这一段话,就是告诉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过上了好日子,离不开前人的艰辛付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