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电网建设领域河南省内首次使用重载无人机作业

0
分享至

11月12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伏牛山深山密林上,一架最大载重260公斤的重载无人机吊运着180余公斤的施工物资缓缓升空,5分钟后精准投送至输电线路工程指定作业点并自动抛投。这是河南省首次在电网基建领域应用重载无人机开展施工建设物资运输,标志着河南省山区电力建设迈入“空中运输”新阶段,为复杂地形下电网工程绿色高效施工提供了创新范例。

此次重载无人机作业应用位于洛阳嘉和—北凹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现场。该工程新建线路全长62.9公里,途经伊川、嵩县、栾川三县,沿线40%为丘陵、60%为山地,海拔跨度300米至1200米,部分区段需多次翻越伏牛山脉山岭,地形陡峻、植被茂密,山地到杆塔基建位置一条可用道路都没有,传统运输方式面临挑战。

“过去靠机械车辆运输或骡马队驮运,需要砍树开路或者架设索道,如果遇到阴雨天气还会出现泥泞山路限制,耗时费力且风险高。”国网洛阳供电公司工程项目负责人何松坡介绍。从就近山脚到山顶作业地点,高低落差有800米、直线距离415米,如果选用骡马队,运输距离则需要1.6千米,用时近2小时,通过重载无人机将拆解后的施工装备“空中投送”,彻底解决了复杂地形的物流障碍。

据了解,此次投入使用的重载无人机单机额定载重230公斤,双机联吊可达460公斤,可多机协同作业。“通过开辟‘空中走廊’,不仅物资运输效率成倍提升,可多点投送物资,大幅缩短施工时间。关键是不砍树、不破土,对山林几乎‘零打扰’,更避免了地表植被破坏,实现了电网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国网洛阳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张小玲介绍,这种载重无人机助力电网建设的新模式,是推动电网施工从“地表作业”向“空中作业”转型的关键一步,凸显了绿色发展理念。

重载无人机在地形适应性、生态保护、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突破,为全国山区电网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河南方案”。洛阳嘉和—北凹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预计2026年6月投运,将进一步优化豫西地区电网结构,满足区域新能源消纳及负荷增长需求。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建设部二级职员鲍俊立表示,“此次无人机应用在工程施工是基于低空经济背景下,是河南电网首次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对基建赋能。无人机施工是对传统施工方式的转型升级,有着本质安全和环境友好诸多优势。现在工程建设经常遇到困难条件,在高山大岭架线立塔成为常态,生态敏感区保护标准高。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装备将为困难条件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坚强助力。”(来源:国网洛阳供电公司供稿 张果峰、何松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6189文章数 2007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