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让法律精神浸润成长之路,1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直属机关党委妇女工作委员会联合共青团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工作委员会举办“我是天平小法官”主题活动。活动中,32名少先队员在法院干警的引导下探索司法场景、学习法律知识、模拟庭审流程、共议法治话题,逐一解锁法律“隐藏关卡”。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此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打破司法神秘感,让青少年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法律的严谨与温度,将“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种子稳稳地种进成长土壤,为培养新时代法治青少年筑牢根基。
探索法院:
触摸正义的“硬核”温度
司法警察装备展示区,孩子们近距离观察了催泪喷雾(装水教学版)的使用方法,还触摸到了pvc盾牌、臂盾、警棍的结实质感。警车警笛的鸣响,训练手枪击打在电子靶上的声音,也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警用设备的威慑力。
“为什么羁押室有大有小?”“警用防暴盾牌能不能防住子弹?”走到羁押室,孩子们时不时地提问也一一得到了耐心解答。
从羁押室的功能细节到司法警察装备的实战展示,“正义”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体验,也让孩子们悄悄记下: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才是成长的“安全密码”。
![]()
![]()
![]()
![]()
![]()
![]()
普法课堂:
“干货”+“避坑”,法律知识活起来
见识过司法警察装备后,孩子们从羁押室来到了法庭。在这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审判庭的法官把专业法律知识熬成一个个“易消化干货”——“假一赔三”的消费维权技巧、“爱豆表情包只能用官方版”的肖像权常识,还揭秘了法槌与底座的重量设计,让孩子了解到这小小的法槌里,藏着司法威严的大学问。
从“免费皮肤陷阱”“汇款解封游戏账号”的诈骗案例,从“帮办银行卡卷入千万流水”的帮信罪实例,再到“停不下来的氪金”非理性消费警示,一个个真实故事让网络安全、权益保护的知识点瞬间“活”了,也让孩子们把这些“避坑指南”稳稳记在心里。
![]()
![]()
模拟法庭:
“小法官”的高光时刻
“‘被告人张某某故意伤害案’现在开庭”!
身着小法袍,手握小法槌,孩子们分饰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司法警察等角色,从调查取证到当庭辩论,认真按照真实庭审流程进行模拟法庭。
“被告人”的辩解、“公诉人”的举证、“审判长”的公正裁决,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明白了“法律思维要讲证据、讲逻辑”的道理。当法槌落下的那一刻,司法的庄重与公平,深深印在了每个孩子心里。
![]()
![]()
![]()
![]()
议事时刻:
头脑风暴!碰撞法治“新火花”
模拟法庭结束后,红领巾流动议事会紧锣密鼓地召开了起来。
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脑洞“ai法官如何工作”,红领巾流动议事会的议题让孩子们进行着头脑风暴!
孩子们根据议题,分别自发设计“红领巾网络文明公约”,用法律思维分析“证据链”“责任划分”,讨论ai法官能否代替真人法官以及ai法官的程序正义,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在思维的交锋中,对法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
![]()
本次“我是天平小法官”主题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深刻且鲜活的沉浸式法治成长体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打破了法律知识与青少年生活之间的壁垒,让原本停留在课本文字里的法律条文在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中变得生动可感,使青少年近距离触摸到法律的严谨与温度,将抽象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实用的生活智慧,助力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树立法治信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根基。
来源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门: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
文字:刘娅丽
责任编辑:胡明冬
编辑:左雨欣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上观号作者:浦江天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