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成都双流彭镇接待游客18万人次
截至今年10月
这个数字刷新到了280万人次
其中包含众多外国游客
毋庸置疑
相比“全国2800余座古城镇近半数
都沦为了‘空城’”的现状
这是一个漂亮的成绩单
从寂寥冷清的小镇到“热辣滚烫”的国际IP,彭镇做对了什么?是什么,让偏居一隅的小镇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近日,记者深入小镇采访,试图探寻背后的缘由。
茶香之下
老街热辣滚烫
“你要这样子照,画面才更好一些。”观音阁老茶馆里,头戴大耳机,穿蓝布围裙的老板李强正在指点茶客拍照,他的儿子李臣心则忙着招呼客人。这间茶馆是彭镇老街的镇街之宝,声名远扬,接待过无数名人大咖。李强让儿子到茶馆来,就是想培养他对茶馆的感情。他还指望着儿子接班,让百年老茶馆的茶香继续。
![]()
▲李强给客人表演用壶中的水在空中甩出造型 王琦 摄
马市坝外,刘家碾茶铺停车场,老板夏永冬熟练地引导游客停车。“往前走一步,方向盘打满进去。”夏永冬一边做着茶馆生意,一边将三间铺面出租,仅租金每年就可收入两万元。经营茶馆加铺面租金的收入,足以让他家过上舒适的生活。
本地人愿意留下来,究其根源,在于这里能挣到钱。
59岁的黄成富,在永丰街口卖成都小吃糖油果子。周末,一天能卖上千块。“人们都说旅游业靠天吃饭,靠节假日吃饭。嘿,彭镇怪得很!就算是平时,每天我也能卖几百块。”
5年前,彭镇人李义川,在老街黄金地段开起了咖啡店。“周围都是茶馆,我们卖咖啡,看起来很新潮。”然而,他的咖啡店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很快门庭若市。两年后,开了第二家店。如今,他的刊笛咖啡馆已走出成都,来到了以三星堆闻名的广汉,还出现在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镜头中。
这里的热闹,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淘金。
2024年春天,江上峰带着他的川剧戏班来了。喝茶看戏,给游客带来“很四川很成都”的体验,茶馆一炮而红,生意火爆时一天进账20万元。今年夏天,他和他的商业伙伴周永林忙着将蜀戏台升级为蜀戏宴 ,引入歌舞,还提供体验唐装、汉服妆造等服务。
![]()
▲江上峰主持节目 丁平 摄
彭家场社区党总支书记詹飞告诉记者,目前,辖区有商铺173家,茶饮类就有70家。
老街新路
“摄影+”插上腾飞的翅膀
茶香之下,彭镇老街一副“热辣滚烫”的鲜活模样。而在4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本地人王耀平回忆,“除了观音阁老茶馆有点人气外,以前到处关门闭户的。”他怀念童年时老街的热闹:赶场天鞋子都挤落。当时,并不只是双流的彭镇“不行”。
2019年第7期《半月谈内部版》中的《保卫小镇》提到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城市化另一端的中国小镇,全然是另一番光景:有专家统计,在2000-2010年人口普查期间,39007个镇一级行政单位中,19822个出现人口减少。人口流失严重,人居环境退化,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竞争力弱,基础设施欠账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小镇在急剧分化中漫漶出日渐浓重的落寞与苍凉。”
尽管中国的小镇前路漫漫,但特色小镇依然前途光明。在都市圈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时代红利下,一些小镇找到了特色发展道路:横店成为炙手可热的影视拍摄基地、乌镇的戏剧节如火如荼、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声名鹊起……
![]()
▲杨柳河见证了彭镇老街的繁荣与变迁 严芳 摄
彭镇,因摄影被外界熟知,更因摄影成为“网红”和“长红”。
时光倒流回到2006年,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朱建国发现了彭镇的百年老茶馆(观音阁老茶馆),在当年5月13日《华西都市报》第2版头条推出《百年茶铺当堂倌 咦,李老师得嘛!》。
![]()
▲李伯清曾来到老茶馆向老茶客们寻当地掌故 朱建国 摄
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和媒体关注,不仅吸引了崔健、许知远、刘震云等名人,还引来了路透社记者,将它推向全球。这一红,就是将近20年。但是,这种流量,也仅仅引向了观音阁老茶馆。
![]()
▲外国游客打卡老茶馆 龙亦 摄
2021年,双流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和彭镇政府的“牵手”,让摄影成为老镇新活力的助推剂,也让彭镇老街找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
▲彭镇老街游人如织 刘婷 摄
彭镇党委书记张梅说,彭镇政府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支持用摄影赋能小镇老街的发展。于是,老建筑修旧如旧了、路桥慢慢完善了、天然气管线进来了……
![]()
▲彭镇摄影周活动精彩纷呈,引众人围观刘婷 摄
这种状态,很对著名策展人、北京798映画廊艺术总监那日松的胃口。他说,“很方便我们搞展览。”然而,街上的群众并不完全支持。有人认为,陈列摄影作品会影响他们家的生意。通过社区干部做解释沟通工作,2022年11月2日,第一届“安逸生活”中国成都·彭镇摄影周正式落地。摄影师们把作品的展览融入场镇生活,在多个不同风格的茶馆分布式展出。彼时,整条老街就是一个展馆,景即是展、展融入景。
![]()
▲摄影师的作品挂在了居民家门口 毛昀 摄
全新课题
发展与保护的平衡
老街的商家和群众感受到了出圈带来的利好,反对办摄影展的声音小了,“把摄影作品摆进我们家店嘛”的声音大了。
![]()
▲摄影展作品融入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 毛昀 摄
10月24日,以“风味双流 韵启千秋”为主题的2025第四届中国成都·彭镇摄影周在彭镇拉开帷幕。这一季,吸引了不少知名摄影家,比如拍摄出希望工程“大眼睛”作品的解海龙、极地摄影家秋笔等。
![]()
▲2025第四届中国成都·彭镇摄影周开幕 刘婷 摄
连续4年走进彭镇,那日松感慨万千。
“开门做生意的店铺越来越多,我感受到了小镇正走向繁荣。”他说,另一面,老街提供给摄影师们的展场空间不断减少。“但我为老街感到骄傲,也为我们的活动骄傲。”
![]()
▲那日松在启动仪式上发言(毛昀 摄)
关于产业有序发展与保护,彭镇也有思考。
张梅说,彭镇在规划产业时,就反对同质化竞争和千篇一律的“义乌风商品”,欢迎有特色、有生命力的商业入驻。为便于和商家沟通,2023年彭家场社区成立了商居联盟,每季度召开例会,协调处理各种问题。如今,这个商居联盟群里有179人,包括商家和社区工作人员。
![]()
▲彭镇摄影周期间,艺术与社区的边界被打破 毛昀 摄
专家点评
蔡尚伟:多IP叠加可助推彭镇成文旅发展重镇
四川大学博导、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认为,彭镇的文化资源很丰富,文化发展路径的选择也可多样化。过去,彭镇以观音阁老茶馆的茶馆文化为肌理,将川剧、餐饮、书店、微型博物馆等业态引入,实现了传统与时尚在老街交织,走出了一条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综合发展的道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局良好。另外,彭镇还有很多其他待挖掘的文旅资源,比如彭端淑名人资源,他曾是锦江书院的山长,和位于双流的四川大学渊源深厚,校地合作也可进一步放大这个板块的书香底蕴,为彭镇增加新的文化IP,让多个IP在这个小镇叠加、牵连、互动,不断地聚文气,聚人气,聚财气,共同助推彭镇的文旅产业发展,让其成为中国文旅发展的重镇。
马上又到周末了
约上亲友奔赴彭镇
让慢时光治愈所有疲惫~
编 辑:山 山
审 核:玲 姐 琳 琳
来 源:双流发布
主办单位: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