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患者小江(化名)的10年抗癌路里,
逸仙泌尿团队给了他两次关键的生命答案。
2015年36岁的小江确诊膀胱癌,
之后经历4次肿瘤复发,
团队为他制定了微创保功能手术方案,
帮他挺过难关。
2024年,小江的肿瘤出现晚期转移,
提示生存期可能受影响,
团队又通过靶免联合治疗让肿瘤大幅缩小。
逸仙泌尿团队依靠多学科协作(MDT)
和精准的治疗方案一次次帮小江化解危机,
助他回归正常生活。
机器人手术为膀胱癌患者破局

2015年6月,来自东北的小江因血尿来到我院就诊,不幸确诊为膀胱癌,接受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病理提示为高级别的T1肿瘤。规律的膀胱灌注化疗仍然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病情,小江在1年半内仍经历了4次肿瘤复发,每一次复发都让治愈希望蒙上阴影。
2017年5月,小江决定接受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我院多学科团队考虑到他年轻、肿瘤尚处相对早期,为他量身定制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这项微创手术创伤小,还能保留患者自主排尿控尿的功能,为小江留住高质量生活。手术顺利完成,小江在手术2周后康复出院,并按医嘱规律复查,直至2020年7月,小江的肿瘤仍无复发迹象。满心欢喜的他以为抗癌成功,悄悄中断了规律复查。
肿瘤复发千里来穗再求医

2024年初,术后第6年多,小江接连出现右腹部隐痛、食欲下降的症状,体重骤减了15斤。泌尿系彩超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右侧输尿管扩张至2.1cm,右下腹两个近10cm的低回声团,右肾重度积水,高度怀疑肿瘤复发。当地医院束手无策,建议转往上级医院。
“当年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医生那么专业,我要回去找他们再试试!”这份信任支撑着身体虚弱的小江跨越千里赴广州,直奔陈旭副主任医师门诊。陈医生看着CT片上巨大的复发肿瘤及转移灶,神情凝重地告知:“转移性膀胱癌情况危急,若治疗不佳,生存期可能不足半年。”这句话让小江和家属一时陷入绝望。
“但是你来了,我们就尽全力!”陈旭副主任医师安慰小江和家人。2024年3月,小江再次住进了医院泌尿外科,全面检查结果触目惊心——全身PET-CT显示,右侧输尿管中下段盘踞着 115×93×117mm 的恶性肿块,包裹侵犯乙状结肠和右侧盆壁,还引发多处淋巴结转移。穿刺病理确诊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ER-2(2+),综合分期 T4N2M0,属IV期局部晚期伴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极差。肿瘤随时可能引发肠梗阻、瘤体破裂大出血等致命风险,且小江因肿瘤压迫导致右肾重度积水、肾功能不佳,无法耐受常规含铂化疗,治疗陷入两难。
一时间,小江的病情似乎走到了悬崖边缘,时间就是生命,治疗窗口稍纵即逝。
靶免联合治疗奇迹缩瘤

面对严重病情,陈旭副主任医师为小江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专家团队抓住肿瘤HER2表达2+的关键突破口,制定HER2-ADC靶向治疗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方案。
2024年3月至7月,小江完成8个周期联合治疗,毒副反应轻微,期间身体逐步好转,食欲恢复、体重回升。7月25日PET-CT复查传来喜讯:原11cm大小的肿瘤缩小至 2.1×3.2×2.2cm,体积缩小超八成,转移淋巴结数量减少、大小缩小,疗效评价为“显著缓解”,阴霾散尽,曙光照亮抗癌路。
![]()
![]()
治疗后(右)与治疗前(左)相比,肿瘤明显缩小
基于良好治疗效果,陈旭副主任医师建议小江继续用PD-1单抗维持治疗1-2年。2024年8月起,小江回黑龙江当地医院用药,每3个月将复查结果发给陈旭副主任医师评估,肿瘤持续缩小并保持稳定。2025年10月,小江再次赴广州复查,此时的他精神饱满、体重增加,已恢复正常工作生活。MR检查显示,右侧输尿管下段肿块仅 24×14mm,盆腔肿大淋巴结进一步减少缩小,病情持续稳定,无新复发迹象。
![]()
小江为陈旭副主任医师送上感谢状
“老朋友”再见面,小江激动地给陈旭副主任医师送上感谢状。这场长达10年的膀胱癌诊治之旅,既是逸仙泌尿外科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多学科协作精神的生动印证。
我院泌尿外科在膀胱癌诊疗方面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膀胱癌诊疗中心将以构建“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体系”为核心目标,整合优质资源,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着力突破膀胱癌精准诊断、微创手术、智能平台等诊疗关键技术与临床难点,积极打造集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与临床诊疗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膀胱癌综合平台,全面提升膀胱癌整体诊疗水平。
专家简介
![]()
陈 旭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现任泌尿系肿瘤亚专科副主任。
专业特长:师从黄健教授,擅长泌尿系统疾病的微创治疗,尤其是在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等肿瘤的精准诊断、微创治疗和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机器人手术认证专家。
学术成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025)和青年科学家(2022),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长期从事膀胱癌发病机制和转化应用研究,开发尿液DNA甲基化诊断膀胱癌试剂盒,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43篇。主持国自然基金4项(优青,面上2项,青年),省部级基金10余项。
门诊安排:周二上午(南院区),周四上午(北院区)。

来源:泌尿外科
责编:黄睿、房诗婷、曹文杰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