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刀斧手,准备行刑!"
长安城外刑场,万人屏息。
常青山跪于刑台,绳索已套在他的脖颈上。
一位佝偻老妇突破重围,手捧青黑色汤药直奔龙辇。
"陛下,临刑前,容老身献上一碗汤药。"
李世民接过,轻轻摇晃后,一饮而尽。
刹那间,帝王面色陡变,眼神恍惚,猛地站起身来。
"传旨!免常将军死罪!"
全场哗然。
![]()
01
"常青山,你可知罪?"太极宫内,李世民端坐龙椅之上,声音冷若冰霜。
常青山跪在殿中,铁链拖地发出沉闷声响:"臣不知罪。"
"大胆!"
兵部侍郎王德胜厉声喝道,"你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致使我大唐边疆三城失守,将士伤亡过半,还敢狡辩?"
常青山面不改色:"陛下,臣接任西北军团主帅后,三战三捷,为大唐收复十六座城池,击退突厥十三次进犯。此次若非情势危急,臣岂会下令撤军?"
"危急?"李世民冷笑,"据朕所知,当时我军占据上风,你却下令撤军,这不是叛国是什么?"
常青山震惊道:"陛下明鉴,当日我军中了突厥奸细的圈套,被诱入埋伏,四面受敌。若不撤军,整支军团都将全军覆没!"
"狡辩!"
王德胜喝道,"边关将士的奏报中写得清清楚楚,正当我军即将胜利之际,你下令撤军,将士们无不痛心疾首!"
常青山挣扎着想要站起:"臣有详细战报和地图,可证明当时情势危急,请陛下明察!"
"住口!"
李世民怒拍龙案,"你身为大唐战将,统帅三万精兵,竟因一时怯懦,丢弃疆土,葬送将士性命。今日朕就要替天下人问你个叛国之罪!"
常青山叩首道:"陛下,臣对天发誓,此次撤军完全是为了保全大军。臣宁肯背负千古骂名,也不会让士兵们白白送死!"
李世民看向王德胜:"将军所说的战报和地图何在?"
王德胜躬身道:"回陛下,搜查常将军府邸时,并未发现任何战报和地图。恐怕是他临时编造的谎言。"
"陛下!"
常青山急道,"战报就在我军帐中,由副将李安保管,请陛下派人前往查证!"
李世民冷声道:"李安早已战死沙场,据报是在你下令撤军时被突厥人所杀。"
常青山如遭雷击:"李安...战死了?不可能!撤军时他就在我身边!"
王德胜冷笑:"证据确凿,还敢狡辩!"
李世民面无表情:"常青山,朕念你曾为大唐立下战功,免你族诛之罪。但叛国之罪不可赦免,三日后午时,长安城外处以绞刑!退朝!"
02
渭水河畔,一座简陋茅屋。
七旬老妇常母正在院中晾晒草药,忽听远处马蹄急促。
"老夫人!"一名骑士翻身下马,跪地行礼,"不好了!将军被判了绞刑,三日后就要行刑啊!"
草药篓从常母手中滑落:"你说什么?"
"将军被诬陷叛国罪,陛下龙颜大怒,已判处绞刑,三日后午时在长安城外执行!"
常母身形一晃,扶着门框稳住身体。片刻后,眼中的慌乱被坚定取代:"去,备马车,我要进宫见陛下。"
"老夫人,陛下震怒,朝中无人能见啊!"
"无妨,我与陛下自有渊源,他会见我的。"常母转身走入屋内,从床下取出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
箱中有一块残缺的玉佩和一包药材。常母将玉佩收入怀中,又取出药材放入布袋,随即登上马车。
![]()
皇宫门前,守卫拦住常母:"老妇人家,闪开些,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常母不卑不亢:"烦请通报陛下,就说常门老妇求见。"
守卫嗤笑:"笑话!陛下岂是你说见就能见的?"
常母从怀中取出那块残缺的玉佩:"将此物呈给陛下,若他不见,老身自会离去。"
守卫将信将疑,接过玉佩进宫通报。
不多时,他匆匆返回,神情已全然不同:"老夫人请随我来,陛下在御花园等您。"
御花园内,李世民负手而立,看着池中游动的锦鲤。
"陛下。"常母缓步上前,恭敬行礼。
李世民转身,看着眼前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眼中闪过复杂神色:"三十年了,没想到你还留着那块玉佩。"
"老身不敢忘记陛下的恩情。"
李世民摇头:"当年之事已过去多年,今日你来,想必是为常青山?"
"是。我儿若真有罪,老身不会多言。但他戎马一生,对大唐忠心耿耿,如今被冤枉叛国,老身不能坐视不管。"
李世民语气冰冷:"证据确凿,岂是你一面之词可以辩驳的?"
常母直视李世民的眼睛:"陛下当年在晋阳,也曾被人冤枉谋反。若非老身丈夫冒死相救,恐怕就没有今日的大唐皇帝了。"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波动,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往事不必再提。你儿子的事,自有国法处置。"
"陛下,老身只求一事。"
"说。"
"行刑之日,容老身献上一碗汤药,让我儿饮下,求个痛快。"常母的声音平静得出奇。
李世民皱眉:"你是要给他毒药?免他受刑罚之苦?"
常母摇头:"不是毒药,是能让他在黄泉路上少些痛苦的药方。"
李世民沉默片刻:"准了。"
"还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常母从袖中取出一包药材:"行刑前,老身也想献上一碗汤药给陛下品尝。此药无毒,乃老身祖传安神汤,能消除疲劳,明目清心。"
李世民神色一凝:"你想让朕喝下不明药物?"
常母坦然直视:"老身可先饮半碗,以证清白。"
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位老妇人,许久才道:"罢了,朕信你一回。"
"多谢陛下。"常母躬身告退,转身时,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光芒。
03
行刑日,长安城外刑场。
自清晨起,刑场周围就已挤满了前来观刑的百姓。尽管官府严令禁止,但围观的人群仍不断壮大。
"常将军对百姓向来仁厚,怎会叛国?"
"一定是有小人在陛下面前进谗言!"
官兵不得不拉起绳索,围出一片空地作为刑场。
正午时分,鼓声隆隆,一队官兵押解着常青山缓缓走来。
常青山身着囚服,脸色苍白但神情平静。他扫视人群,对那些曾经的部下和熟悉的面孔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坦然。
![]()
"常将军!"人群中爆发出呼喊,不少人泪流满面。
官兵将常青山押上刑台,一名高大的刽子手站在一旁,手中握着绳索。
不远处,一队威武的仪仗缓缓而来,金色的龙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百姓们立刻跪地行礼,只留下一条通道。
李世民在侍卫的簇拥下走下龙辇,登上为他准备的高台。他面容肃穆,目光冰冷,看了一眼刑台上的常青山,随即坐下。
"常青山,今日午时,依大唐律法,你因叛国罪将处以绞刑。还有何话要说?"主审官高声宣读。
常青山抬头,目光直视李世民:"臣一生忠于大唐,忠于陛下,所做一切,无愧于天地。若有来世,仍愿为大唐效死!"
他的话引发了人群一阵骚动,不少人低声啜泣。
主审官看了眼李世民,见他微微点头,便高声宣布:"行刑!"
刽子手上前,正要给常青山套上绳索,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且慢!"
人群为之一静,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在侍卫的引领下,缓步走向刑台。她手中端着一个青黑色的瓷碗,碗中汤药冒着袅袅热气。
"老夫人来了!"人群中有人认出了常母,纷纷让路。
常母走到常青山面前,声音虽轻但在寂静的刑场上清晰可闻:"儿啊,娘无能,救不了你。这碗药,你喝下,走得安详些。"
常青山跪地:"儿子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为您养老送终。娘,来世再做您的好儿子!"
说完,他接过药碗,一饮而尽。
常母转身,却没有离去,而是拿出另一只早已准备好的瓷碗,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瓶,倒入药液,然后走向李世民。
"陛下,按照约定,老身也备了一碗汤药,请陛下品尝。"
04
刑场上一片哗然,御林军统领立刻上前:"大胆!怎敢让陛下饮用不明药物?"
李世民抬手制止:"无妨。常夫人已承诺此药无毒。"
常母将碗递上:"请陛下饮下,老身以项上人头担保,此药安全无害。"
刑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注视着这惊人的一幕。
李世民看了眼常青山,又看向常母,接过药碗,仰头一饮而尽。
![]()
汤药入口,李世民表情瞬间变化,眼神恍惚。
他猛地站起身,面色剧变,手指微微颤抖。
众人屏息等待,不明所以。
李世民突然大声宣布:"传旨,即刻免除常将军死罪!"
全场哗然,众人震惊不已。
常青山跪地不解,老母亲则露出微不可察的笑容。
为何一碗汤药能让皇帝立即改变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