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华医藏·第三编·温病卷(全五十册)| 前言 类序

0
分享至


前 言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包括我國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藥在内的各民族醫藥的統稱,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技術方法,反映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是我國獨具特色優勢的衛生、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態資源,具有科學和人文雙重屬性。中醫藥古籍承載着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想智慧和生命健康知識,藴含着豐富而寶貴的原創思維、獨特理論和實踐經驗,是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理論與方法的寶藏,更是中醫藥科技創新和學術進步的源泉。發掘、整理、保護和利用中醫藥古籍,不僅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也是傳承中醫藥學術精華、促進中醫藥原始創新的必由路徑。

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推動下,我國持續開展了中醫藥古籍普查、整理和研究工作。1954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轉中央文委黨組關於改進中醫工作問題的報告》中提出,“整理出版中醫書籍:出版中醫中藥書籍,包括整理、編輯和翻印古典的和近代的醫書”,係中央對中醫藥古籍工作的首次指示,對推動中醫藥古籍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將“整理和注解歷代中醫名著”列爲工作任務,中醫藥古籍工作首次被納入國家規劃。爲落實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1982—1990)》,自1982年起,原衛生部先後下達了二百餘種中醫藥古籍整理研究任務,整理出版了一批經典中醫藥古籍。2005年,財政部設立專項,實施了“中醫古籍搶救工程”。2010年,財政部支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實施公共衛生專項資金項目“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能力建設”,成果彙成《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陸續出版。同時,在有關部門的推動下,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全國中醫行業古籍保護中心)組織全國專家學者開展了大量調研工作,從一萬三千餘種中醫藥古籍中遴選古籍元典二千二百八十九種,初步形成了《中華醫藏》選目;在進行全國古籍普查的基礎上推進中醫藥古籍普查,編纂中醫藥古籍普查登記目録,進一步理清了中醫藥古籍的存世狀况。這些工作的開展,使得中醫藥古籍保護、整理和研究工作薪火相傳,延續至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强調要“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歷久而彌新的中醫藥學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歷史發展機遇,中醫藥古籍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加强。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挖掘和傳承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精髓。加强典籍研究利用,編撰《中華醫藏》”2022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提出“梳理挖掘古典醫籍精華,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系統總結、整理、挖掘中醫藥古籍資源,夯實中醫藥學進一步發展的理論基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努力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增進社會福祉,成爲行業期待、社會所需和時代召唤。爲此,在全國古籍普查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果的今天,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將中醫藥古籍的元典和精華萃爲一編尤爲重要,是一項强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大厦基石的偉大工程。

2018年,財政部正式將《中華醫藏》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立項資助,由文化和旅游部牽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推進,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全國中醫行業古籍保護中心)具體實施。全國二十八家單位、三十四個課題組、近千名專家學者參與,國内外二百餘家古籍館藏機構支持項目實施。

《中華醫藏》是集保存、研究、利用爲一體的中醫藥古籍再生性保護項目。萃取精華、呈現元典,與部次流别、提要鈎玄是這套大型叢書的兩項核心工作,同時致力於推動中醫藥古籍的學術研究與資源開放共享。一方面通過深入細緻的目録學研究和全面實地考察,收録涵蓋中醫藥經典著作、各學科領域源頭性與代表性著作、歷代醫藥名家名著等,所選版本力求最精,采用“編”“類”相結合的方式,集成編纂,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影印出版,使得珍貴醫籍化身千百,分藏各地,用之當代,垂之後世,架起中醫藥古籍保護和利用的橋梁。另一方面通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形成每一類目的“類序”和每一書目的“提要”,可以爲科學研究提供豐富的文獻基礎,爲文化、教育和相關産業提供系統便捷的研究資料,爲臨床實踐、養生保健提供寶貴的經驗,使後世學者能“即類求書,因書究學”,真正做到“人守其學,學守其書,書守其類”。

《中華醫藏》是國家重大文化工程,是中醫學傳承創新發展的基礎性學術巨著,也是盛世修典的重要體現。《中華醫藏》之“藏”是中國古代醫學典籍之“藏”,不僅是中醫藥古籍文獻的系統彙集和影印出版,更是嚴謹的學術研究和體系創新;既是對存世重要古典醫籍的集結彙總和分類編次,也是對中醫藥學術發展史的一次系統梳理,是歷代傳世醫藥文獻系統研究整理的最新成果。通過遴選編修、影印出版,引領具有版本價值、學術價值和臨床價值的珍貴典籍走出秘閣、服務社會,昭示先賢智慧,傳承醫統正脉,引導原始創新,保護原權益,爲後世留下一座恢宏而實用的寶庫,意義和價值重大,必將爲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醫藥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爲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編纂一部賅括古今、薈萃百家、涵蓋各科,全面反映中醫藥學發展歷程和成就的大型醫學叢書,是幾代中醫藥學人的夢想。在《中華醫藏》的編纂過程中,全體同仁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不畏艱難,奔走於全國各地,搜采秘本佳籍。同時,該項目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許多專家不顧年高事繁,事必躬親,爲項目實施建言獻策、保駕護航。值此《中華醫藏》出版之際,謹對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部委單位的大力支持、悉心指導,對社會各界的鼎力襄助、中醫藥行業同仁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中華醫藏》編纂委員會

二〇二二年十月十日

類 序

“温病”一詞,始見於《黄帝内經·素問》,概言氣候失常,釀生温邪而致病。歷經兩千多年的演變和發展,温病逐漸形成獨立學科, 成爲中醫外感熱病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温病指感受温邪或温熱性疫癘 邪氣而引起的,以熱象偏重、易於化燥傷陰爲臨床特徵的多種感染性 或傳染性急性熱病的總稱。故凡是記載温病理論、防治及相關技術的 書籍均可歸入温病文獻範疇。

早在三千年前殷商時期甲骨文卜辭中就已經有關於疫病流行的記載。至西周時,古人認識到疫病的發生、流行與季節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周禮·天官》謂:“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 冬時有嗽、上氣疾。”《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行秋令, 則民病大疫”,“季春之月……行夏令,則民多疾疫”,“仲夏之月…… 行秋令,則……民殃於疫”;“孟秋之月……行夏令,則……民多瘧 疾”,即認識到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與自然氣候的嚴重反常變化相關, 并明確記載傳染病的流行性與季節性。而温病由學説發展至獨立的學 科,却經歷了漫長且艱辛的歷史過程。大致可分爲:起源於西漢《黄帝内經》、萌芽於東漢《傷寒雜病論》、孕育於宋金元、成熟於明清等四個時期。

西漢時期《黄帝内經》問世,書中不僅記載“温病”“濕病”“熱 病”“暑病”“瘧”“腸澼”“霍亂”“疫癘”“痙”“疸”等病名, 而且《素問·熱論》《素問·刺熱》《素問·評熱病論》等篇章對“熱” 進行論述,《素問·生氣通天論》《素問·金匱真言論》《素問·陰 陽應象大論》等篇章也闡論温病的相關病因病機,成爲温病理論之 濫觴。

漢代張仲景繼承《黄帝内經》等經典醫籍而編撰《傷寒雜病論》, 采用“六經”分病辨證論治傷寒,并形成了較爲完備的理法方藥體系。 書中言及“温病”“風温”雖未作重點闡論,但已樹立并開啓了外感 熱病學中的傷寒與温病兩大門類,標志着温病學的萌芽。

直到宋以前,中醫對於外感熱病的診斷治療基本上遵仲景而沿用六經辨證體系。因“仲景傷寒一統熱病天下”,温病不能脱離傷寒的病因認識範疇。北宋龐安時針對這樣寒温不明、治法混淆的時弊,在《傷寒總病論》中專論温病,明辨傷寒與温病,并首次將温病分爲一般温病和天行——温病,極大地推動了後世温病學的發展。金代劉完素力倡“熱病只能作熱治,不能作寒醫”論,其弟子如馬宗素、鎦洪、常德、葛雍等大闡其説。元代王履在《醫經溯洄集》中亦明確提出:“夫惟世以温病、熱病混稱傷寒”。宋金元時期醫家結合臨床實踐的論證和創新,促使温病這一堪與傷寒比肩的熱病門類呼之欲出。

在明末温疫病肆行的殘酷歷史現實推動下,明代崇禎間吴又可編撰的《温疫論》成爲温病學術發展史上的一部劃時代的著作,書中提出突破性認識“戾氣”病因説,并從瘟疫的角度研究温病,標志着温病學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繼其後者,清代醫家著述,如戴天章《廣瘟疫論》、楊璿《傷寒瘟疫條辨》、劉奎《松峰説疫》《瘟疫論類編》等均是在《温疫論》的基礎上的繼承與發揚,最終形成了新的中醫學術流派温病學派。其中,名垂後世者,當首推“葉薛吴王”温病四大家。葉桂《温熱論》系統論述了温熱病的發生、發展、診斷、治療、預後等,創立温病衛氣營血辨證體系。薛雪《濕熱條辨》系統地論述了外感濕熱病的病因病機與辨證論治,爲中醫學關於濕熱類外感熱病的理論認識和臨證治療的奠基之作。吴瑭是温病學發展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所撰的《温病條辨》以三焦辨證爲綱領、九種病名爲篇目,以條文式書四寫方式,夾叙夾論,對濕熱與温熱兩類温病條分縷析,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清代以前温病的因證脉治。後世將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作爲温病學成爲獨立學科的標志。其後,又有王士雄撰《温熱經緯》,較爲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的温病理論,并對暑病、霍亂的證治理論提出創新性見解。至此,温病辨證論治體系逐漸走向完善與成熟。在温病學派醫家積極實踐和創新的形勢下,温病學術内涵不斷豐富,温病學科快速獨立發展,而“寒温之争”却并未因此而止步。直至清末,仍然有以陸懋修爲代表的醫家堅持認爲“傷寒鈐百病”的觀點,同時出現了一派以傷寒折衷温病、融合寒温的醫家,如吴貞《傷寒指掌》在“傷寒變症”“傷寒類症”目録層次將正傷寒與類傷寒予以區分,分述古與新法,傷寒以《證治準繩》《醫宗金鑒》等爲主要理論來源,温熱新法則遵從葉桂與薛雪學説。在學術争鳴的過程中,促進了中醫外感熱病學的再深化和再發展。

從中醫文獻學史的角度來看,温病文獻編撰和温病類目的創立,大致可分爲:既無專著也無專類、有專著而無專類、專著進一步豐富和專類産生三個階段。

一是既無專著也無專類階段:從著録於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方技略”下的《黄帝内經》直到明末,論述温病的相關文獻逐漸豐富,散見於醫經、傷寒、方書、綜合醫書中,但未有專著出現;同時,中醫書籍在歷代書目中的分類雖有細化,但也未見温病專類,反映温病學術和學科在此階段尚未獨立并系統發展。

二是有專著而無專類階段:明末吴又可撰著的《温疫論》爲第一部疫病專著,其創新性理論爲後世温病學家的開拓發揮做出了示範。直至清末,現存六成的温病專著在此間相繼問世,創作的種類和數量均達到了歷史巔峰。儘管如此,綜合性書目和醫學專科書目并未對温病醫籍予以單獨設類著録,反映出温病作爲一個可以與傷寒并列的、獨立的學科,未得到當時史家和目録學家的普遍認同。

三是專著進一步豐富和專類産生階段:清光緒十八年(1892)凌奂著《醫學薪傳》,以“時術”爲類目著録《温疫論》《温熱論》《温病條辨》《温熱經緯》等二十一部瘟疫、時疫及防治相關的温病醫籍,是最早將温病著作予以單獨設類著録的目録。其開書目中著録温病專類之先河,凸显了温病文獻在古代醫學文獻中的地位,也顯示出醫史學家對待温病文獻和温病學科的學術史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原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先後開展四次中醫古籍資源普查與中醫古籍聯合書目的編撰。1961 年版《中醫圖書聯合目録》首次以“温病”爲類名設置類目,分爲:温病,瘟疫,濕温,寒、温、暑、熱、時病等,瘧、痢,痧脹、霍亂,鼠疫,痙、腦炎和中醫的傳染病著作等九類,收録全國五十八家機構收藏的 1958 年以前的温病著作二百七十七部。1991 年版《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録》收録全國一百一十三家機構收藏的 1949 年以前的温病書籍五百一十部,分爲四時温病、瘟疫、瘧痢和痧脹霍亂鼠疫四類。2007 年《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温病類目設置與年版一致,書籍增録至五百四十一部。2023 年《新編中國中醫古籍總目》在綜合考察温病的學術與學科特點後,重新統籌“温病”類目,在“温病”下設“温病通論”“專病論治”兩個類目,并在“專病論治”下細化爲瘟疫、瘧疾、痢疾、痧症、霍亂、鼠疫、白喉、喉痧和癘風九個類目,共著録全國三百七十九家機構 1912 年以前的温病書籍四百零三部,基本揭示出古代温病學術和學科的知識框架。

從温病專著的相繼問世和温病類目的設置完善可以看出,温病學術起源較早,但學科的獨立相對較晚。温病學科的創建,凝聚着兩千餘年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抗疫防病的博大智慧,并在學科獨立後的近三百餘年間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在衆多中醫學家、目録學家、文化學者的共同努力下,也促進了温病文獻理論與實踐資料的積纍和豐富,逐漸成爲臨床學科的一個重要門類。

《中華醫藏·第三編·温病卷》收録温病通論、瘟疫、羊毛瘟、瘧疾、痢疾、痧症、霍亂、鼠疫等代表性典籍九十三部。

李鴻濤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


中华医藏·第三编·温病卷(全五十册)

编著者:《中华医藏》编委会编;

李鸿涛,杨继红主编

定价:40000.00元

ISBN:978-7-5013-7489-2

装帧开本:精装16开

出版时间:2024.12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大项目编辑室

供稿 | 宋红垚 编辑 | 刘思宇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日两国必有一战,谁也无法调和,谁也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统一大业

中日两国必有一战,谁也无法调和,谁也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统一大业

易玄
2025-11-13 06:25:22
三人男篮江苏队不满判罚,四名队员全部被吹罚夺权离场直接判负

三人男篮江苏队不满判罚,四名队员全部被吹罚夺权离场直接判负

懂球帝
2025-11-13 21:02:14
日本在准备打仗:一旦动武,日本数万部队将沉入东海?这不是预言

日本在准备打仗:一旦动武,日本数万部队将沉入东海?这不是预言

大国观察眼
2025-11-14 12:05:08
CCTV直播!陈梦大战王曼昱,孙颖莎对决朱雨玲 女单世界冠军爆冷出局!

CCTV直播!陈梦大战王曼昱,孙颖莎对决朱雨玲 女单世界冠军爆冷出局!

好乒乓
2025-11-14 10:36:31
山东双预警齐发!这场寒潮有多猛?局部雨雪+10级北风;济南直降15℃,最低温跌至-7℃;最冷一天时间确定

山东双预警齐发!这场寒潮有多猛?局部雨雪+10级北风;济南直降15℃,最低温跌至-7℃;最冷一天时间确定

鲁中晨报
2025-11-14 17:03:20
发文道歉,官宣分手,疑似闹离婚…才一天,娱乐圈中曝出多个大瓜

发文道歉,官宣分手,疑似闹离婚…才一天,娱乐圈中曝出多个大瓜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5 01:19:05
高市早苗拒不撤回!中方突然改口,刚发出最后通牒,日敢插手就打

高市早苗拒不撤回!中方突然改口,刚发出最后通牒,日敢插手就打

时时有聊
2025-11-14 09:31:40
CCTV5直播!王楚钦大战樊振东,林诗栋VS袁励岑 男单4人冲击全运会冠军!

CCTV5直播!王楚钦大战樊振东,林诗栋VS袁励岑 男单4人冲击全运会冠军!

好乒乓
2025-11-14 10:36:13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军机Talk
2025-11-14 11:02:16
史上最长停摆结束 民主党是“可耻失败”还是“虽败犹荣”

史上最长停摆结束 民主党是“可耻失败”还是“虽败犹荣”

陶短房之短话短说
2025-11-13 21:15:32
中国领事遭围攻,日本记者:要100多年前,我们就直接打过去了!

中国领事遭围攻,日本记者:要100多年前,我们就直接打过去了!

浅深说
2025-11-13 10:34:33
神舟二十二号即将无人发射!发射时间已确定,备受瞩目

神舟二十二号即将无人发射!发射时间已确定,备受瞩目

林子说事
2025-11-14 20:46:42
重磅!中国航天首次“换船返回”展现硬实力,神二十飞船情况披露

重磅!中国航天首次“换船返回”展现硬实力,神二十飞船情况披露

派大星纪录片
2025-11-14 16:20:01
成功着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返回:飞船在南大西洋异常区离轨

成功着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返回:飞船在南大西洋异常区离轨

火星一号
2025-11-14 17:43:05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频道
2025-11-13 12:44:36
日本民众82%支持涉台武力表态 中日军力对决风险下的亚太局势变局

日本民众82%支持涉台武力表态 中日军力对决风险下的亚太局势变局

行者聊官
2025-11-12 16:59:14
虽败犹荣!河南女排0-3江苏,朱婷双拳难敌四手,吴梦洁强攻发威

虽败犹荣!河南女排0-3江苏,朱婷双拳难敌四手,吴梦洁强攻发威

骑马寺的少年
2025-11-14 20:49:43
全球首发!新机官宣:12月5日,正式发布上市!

全球首发!新机官宣:12月5日,正式发布上市!

科技堡垒
2025-11-14 09:48:38
武汉小象超市的“原切牛肉”是合成肉?厂家:是不同部位牛肉挤压后切片丨封面深镜

武汉小象超市的“原切牛肉”是合成肉?厂家:是不同部位牛肉挤压后切片丨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
2025-11-14 18:57:05
美学者一语中的:高市妄言,让中国人一下子想到了90年前…

美学者一语中的:高市妄言,让中国人一下子想到了90年前…

观察者网
2025-11-14 20:18:02
2025-11-15 04:52:49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ncentive-icons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2313文章数 74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 Pro Max突然曝光:定制20GB大内存,双长焦也来了!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