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夜深人静,52岁的李阿姨又一次在床上翻来覆去。窗外的路灯洒下柔和的光,却怎么也照不进她的梦乡。
最近她白天总觉得头晕、乏力,心里还老是没着落。
夜里数着秒针,哪怕是最轻的风吹,都能把她从迷迷糊糊中惊醒。丈夫劝她“别瞎想”,她却知道,这样的状况持续下去,恐怕再乐观的人也会扛不住。奇怪的是,即便服了安眠药,效果也越来越差。
难道只是单纯的神经紧张?在体检时,医生的一个问题让她恍然大悟——“夜里容易醒,白天肤色泛白、手脚冰凉吗?”原来,失眠背后,竟然藏着“气血不足”的信号!
其实,像李阿姨这样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正在悄悄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为什么会这样?
又该通过哪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善?尤其是你忽略的那1个细节,会直接决定睡眠质量。今天,我们就来深挖背后的科学真相。
在很多人印象里,睡不好,多半归咎于焦虑、压力或用脑过度。但权威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指出:5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38%存在周期性失眠,其中气血不足型失眠占比高达54%。
而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多项临床研究,气血不足会导致大脑供氧量下降,大脑皮质的舒缓功能减弱,晚上入睡变得困难,即便进入浅睡眠也极易被中断。
从中医角度来说,气血为“神”的物质基础,气虚则神疲,血虚则神不守舍。也就是说,人体气血充盈,则心神安定,夜晚自然入眠;气血一旦亏虚,大脑如“断电”,睡眠机制便易失调。
而从现代医学看,长期气血不足的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往往低于正常,约下降8-15%,这会直接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供应——睡眠质量自然大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一项发表于《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的调查,发现气血补足后受试者的总睡眠时间平均延长了46分钟,凌晨早醒的频率降低37.9%。这意味着,气血状况和睡眠好坏,关系远比想象中密切。
![]()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气血型失眠”?除了反复失眠、浅睡易醒以外,面色萎黄、眼睑苍白、时常心悸、头晕耳鸣,甚至健忘、食欲差,都值得警惕。
不少人一听说“补气血”,就联想到复杂的药方,其实,很多改善方法简便、安全、易操作。
多项国内权威医院睡眠门诊建议:中老年人每晚坚持“泡脚+轻度足部按摩”15-20分钟,不但能舒缓紧绷的神经,还能显著调理气血,助力一夜安眠。
为什么泡脚这么有效?研究显示:温水泡脚能促进周围血管扩张,足部毛细血管血流量提升约21.6%,全身循环改善,进而提升气血运行效率。
![]()
若能结合轻柔的脚底按摩,更能刺激足三阴经和涌泉穴,对平衡自主神经系统、改善失眠尤为有效。
在一项哈佛大学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的临床对照试验中,持续2周泡脚+按摩的被试者,入睡时间平均提前了23分钟,深睡眠阶段占总体比例提高19.4%。
还有哪些细节必须留心?水温以40℃为宜,每次15~20分钟即可,泡脚时保持心情宁静,顺带搓揉脚心至微微发热。
此外,睡前不要大量饮水,饮食清淡、避免高油高糖,也有助于养护气血。对于老年人,如果出现下肢水肿、心脏病等慢性病,泡脚前务必咨询医生个体化建议。
除了泡脚,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同样重要。
坚持早睡早起,每天保持7小时以上的充足睡眠,帮助气血自我恢复。
日间适度活动,如老年广场舞、缓步快走,每天累计30分钟,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让全身气血流通提速约18%。
![]()
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瘦肉、鸡蛋、菠菜、红枣、黑芝麻。诸如红枣粥、枸杞炖鸡、银耳莲子汤,这些被《健康时报》反复推荐的气血调理食谱,既美味又易吸收。
还可以尝试简单的气血调理操:活动手脚、腹式呼吸、轻拍腿部。“好气血养好眠,充足睡眠又反过来滋养气血”,二者互为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