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长春净月影视文创孵化园,错落有致的楼宇里,时常传出剧本研讨的争论声、话剧排练的台词声、剪辑制作的键盘敲击声。这里是长春师范大学文旅与电影学院(长影电影学院)的新址,也是净月高新区打造长春国际影都,实现“引校筑巢、以教兴产”的关键一步。
![]()
长春师范大学文旅与电影学院(长影电影学院)致力于为电影产业培养人才。
从全国各地招收的学生,在这里圆了表演梦;从行业一线请来的编剧、导演,在这里搭建起实战课堂;从全国引进的头部企业,在这里与学院共建产业基地。这一切意味着,净月高新区的“影视教育基地”蓝图正全面铺开,而长春国际影都所构想的“人才培养-实践锻炼-就业留存”全链条稳步成型。
![]()
净月高新区通过引才聚势打造影视文旅新名片。图为长影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学生在排练。
校地携手:让学院成为影都的“人才蓄水池”
“以前想找专业影视人才,得往北京、上海跑;现在学院入驻,2300多名师生就在园区,这就是长春国际影都最宝贵的‘人才蓄水池’。”净月高新区影视服务局局长王巍介绍,在长春国际影都的规划里,“影视教育基地”是六大核心基地之一,学院的入驻让“教育”与“产业”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学院的落地,从一开始就带着“产教融合”的基因。院长钟磊介绍,学院有两块牌子——长春师范大学文旅与电影学院和长影电影学院,前者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后者借力长影的行业积淀,“我们不只是办教育,而是把课堂搬进产业园区。”钟磊说,校地双方共同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产业,让产业在发展中吸纳人才。
安徽来的大一新生吴旭在学院的原创文旅剧《守土有责·吴大澂》中饰演一名小兵,谈及自己的学习和表演经历,他格外兴奋,“学院经常对接剧组,再由师哥师姐带着我们排练,让我们有机会去长影旧址博物馆、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各地演出。作为新生,就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从剧本研讨到表演训练、从服化道准备到舞台表演的完整创作流程。”而对长春国际影都来说,这些学生不仅是“未来的从业者”,更是“当下的参与者”——长春电影节的志愿者、大制作影视剧《老舅》四个月的全程参演、景区的文旅演出、微短剧的群众演员,随处可见学院学生的身影。王巍透露,目前影都已有60多家影视企业注册,“企业需要人,学院能培养人,这种供需匹配,正是影都想要的‘良性循环’。”
产教融合:让课堂对接行业的“真刀实枪”
“这几间是喜马拉雅投入2800多万元建的有声剧创作中心;那几间是吉林广电与上海交大、中国传媒大学共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学院的7号楼,钟磊指着一个个功能区介绍,这里是国际影都“产教融合”的核心阵地,喜马拉雅、携程集团等8家头部企业已入驻,与学院共建“前店后厂”的合作机制——企业出设备、出项目,学院出人才、出创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参与真实的产业项目。
喜马拉雅作为准IPO企业,急需原创有声剧内容,而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表演专业学生,正好成为“创意源泉”。“我们不只让学生辅助制作有声剧,而是让他们写剧本、配声音、做后期,全链条参与制作,现在已能独立完成作品挂网。”钟磊说,这种“真刀实枪”的训练,让学生毕业就能对接行业需求。不仅如此,横店影视、天工异彩、光线传媒、花开影视等企业也陆续签约,在学院设立“产业学院”,将一线的剧本创作、特效制作、影视发行经验,直接搬进课堂。
行业专家的加入,更让课堂有了“实战味”。知名编剧史建全、汪海林、刘毅等定期来校授课,教学生写“能拍出来”的剧本;聘任演员刘佩琦、斯琴高娃、侯天来、刘之冰作为名誉院长和专业带头人;引入法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热罗姆,久负盛名的路易斯·卢米埃尔电影学院校长文森特,艾美奖获得者、著名编剧大卫·德芬迪常态化授课。正是这种“近距离接触行业”的体验,让更多学子坚定了留在长春、留在国际影都就业发展的想法。
服务留才:让长春成为人才的“第二故乡”
“留人才,不能只靠‘画饼’,得让他们在这里有归属感、有发展空间。”王巍的这句话,道出了净月高新区“留才”的核心思路。而这所学院,正是“服务留才”的重要载体——学院与影都一起,为人才搭建起“留得下、过得好、能发展”的平台。
对学生来说,“归属感”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积累。净月高新区为学院提供了优质的生活配套:两人间宿舍、独立卫生间、空调,一年住宿费仅1200元,“比家里还舒服”是不少学生的评价。
人才的“发展空间”无限。王巍介绍,长春市政府已出台覆盖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的“全业态政策”,仅2025年,就有200余部微短剧以净月高新区为主要取景地完成摄制,还有《厂区日志》《最美相遇》等多部影视剧在这里取景。“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编剧、演员、后期人员,而学院培养的学生,正是我们要留下的‘本土人才’。”钟磊也透露,未来学院会把在横店、青岛实践的学生“召集回来”,为影都的企业服务,“以前是‘送出去锻炼’,现在是‘请回来发展’,让学生知道,留在影都,一样能实现影视梦。”
如今,在净月高新区,“学院培养人才、企业吸纳人才、城市留住人才”的链条已初步形成。从吴旭这样的大一新生,到史建全这样的行业大咖;从喜马拉雅这样的头部企业,到影都的政策保障,所有人都在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让长春国际影都,成为“影视创作的高地”,让长春净月高新区成为“影视人才的家园”。
来源:吉林日报
初审:李佳月
复审:魏兴瑶
终审:孟 楠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