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舰今天海试了,它真的只是一艘“两栖攻击舰”吗?今天,对这个话题进行解读之前,我必须先说一句,中国军工真的不给我们这些军事博主一点点偷闲的时间。11月14日,也就是今天,076型两栖攻击舰的首舰“四川舰”,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解缆出航,正式开始首次海上试验。几天前就有卫星图曝光,大家发现四川舰甲板的标线已经画好。很多网友说,这标线很像“妙脆角”。我觉得这个比喻真的很贴切。
![]()
四川舰为什么这么受关注?原因很简单。它从2024年12月下水,到今天正式海试,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种建造速度已经够震撼了,但真正让外界震惊的,并不是它的速度,而是它那一身“黑科技”。
很多人对两栖攻击舰的印象,还停留在美国黄蜂级,或者我们自己的075型。传统的两栖攻击舰,更像一个“海上机场+码头”。它主要任务是支援海军陆战队的登陆行动。它能搭载直升机、气垫登陆艇和大量士兵,然后通过井甲板把车辆和人员送上岸。这种舰艇确实很重要,但它的航空能力有限,通常主要依靠旋翼机,偶尔搭配垂直起降飞机。
但是四川舰不一样。它几乎重写了“两栖攻击舰”这个概念。四川舰排水量大约 4 万吨,全长 260 米,宽 52 米。它的飞行甲板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比三个足球场还大。它虽然挂着“两栖攻击舰”的名号,但它的核心能力已经更像一艘小型航母。
四川舰最亮眼的技术,就是我国首创的电磁弹射系统。传统的两栖攻击舰,要么使用蒸汽弹射,要么依靠滑跃起飞。这些方式对直升机问题不大,但对固定翼飞机限制很大。然而,076型四川舰直接换装了130米左右的电磁弹射器,而且还配备了阻拦索。这意味着它可以像航母一样,让固定翼无人机从甲板弹射升空。
![]()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攻击-11隐身攻击无人机从电磁弹射器上滑出,无侦-7高空侦察无人机紧随其后升空,再加上一些电子侦察或者电子战无人机,一次性成群结队出现。这种画面已经不是“登陆支援”那么简单了,而是直接进入“空中控制”和“远程打击”的层级。
未来,如果技术成熟,它甚至可能兼容有人战机,比如歼-35的舰载版。虽然现在还没有官方确认,但从技术路线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四川舰的另一项关键能力,是它采用了更高效率的飞机升降机布局。它使用双侧升降机,这种设计能显著提升航空操作节奏,让舰载机上下甲板变得更快、更顺畅。
此外,它还使用了混合动力系统,也就是燃气涡轮加电力推进。这套系统不仅提升航速和续航时间,还能支持更多高耗能设备,比如电磁弹射器和大功率雷达。混合动力还能更好地与智能系统协同,提升整舰的指挥效率。
四川舰在生存能力方面,也做了明显加强。它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整体达到了类似美军的二级生存标准。这说明它能抗住一定程度的打击,提升战场存活率。
井甲板虽然还保留,但空间规划可能进行了调整。更多空间可能会用于航空燃料和弹药储备。这意味着四川舰在完成登陆支援后,可以立刻转入空中作战,成为一个“海上空中堡垒”。
![]()
如果说传统两栖攻击舰是“运兵车”,那076型就是“变形金刚”。它的航空能力已经从辅助角色变成了主角。它可以执行侦察、打击、电子压制、指挥协调等任务,还能配合大型航母执行远海任务。
它的出现,让两栖舰与轻型航母的界限变得模糊。它减少了对大型航母的依赖,却让整个舰队在远海行动时拥有更多选择。当然,这种强大能力也意味着它会更加吸引对手的注意,被盯上的可能性也升高。
四川舰的首次海试,代表着中国海军迈入一个更强调远洋投送与多域作战的新阶段。它能搭载上千名海军陆战队员,还能运载大量车辆与无人机,形成一个高度灵活的立体作战群。这种能力在岛礁争夺、人道救援乃至区域威慑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
所以,我想说,四川舰绝不是名字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的一艘“两栖攻击舰”。它是一艘集多项新技术于一身的新型战舰,是一个真正的“黑科技平台”。
我们当然希望它早日完成测试,尽快加入中国海军序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