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11日,特朗普再次强调要用“实力”与中国打交道,姿态强硬。
但现实却是,美国不得不在釜山会晤中接受将关税降回20%,国内企业也纷纷呼吁取消对华关税。
为何特朗普的强硬表态,总会沦为对内的妥协?当言语无法掩盖现实,美国的“实力”又该作何解释?
![]()
特朗普的关税武器,最终射向了美国自己的心脏
特朗普又一次把“实力”挂在嘴边,他说中国不想和美国起冲突,是因为美国有两样东西撑着腰,听起来感觉很霸气,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关税不是实力,是代价,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声称,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唯一办法就是以实力为基础行事。
他甚至得意地表示,我们拥有巨大的实力,这得益于关税,也得益于我重建了军队,但他们挂在嘴边,被称为“巨大实力”的关税,真的让美国得到那么多好处了吗?特朗普自2018年开始,就把关税当成外交武器。
![]()
尤其是对中国,他坚信,只要提高关税,把压力加到中国企业头上,中国就会让步,但这几年过去了,结果却并没有像他设想的那样发展,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来看,美国对华出口不仅没有因关税而增长,反而下降了不少。
国内的制造业和农业领域也因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受到冲击,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连农民都叫苦连天,更别说企业了,很多美国公司已经在实际经营中体会到了关税政策带来的“反噬”,不少企业公开呼吁取消对华关税。
![]()
因为他们发现,受伤最重的其实是自己,这一点在中美刚刚达成的取消部分贸易限制协议中就能看出来,对外表态强硬、对内压力山大,美国最终不得不让步,这不是妥协,而是现实逼出来的选择。
特朗普口中所谓的“关税实力”,其实更多是自我包装,看上去是主动出击,实则是被动应对,中国并没有因为关税而退缩,反倒通过优化产业链、拓展多元市场,增强了抗压能力。
而美国则在一轮轮试图施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其实离不开中国市场,这场关税战,不是实力的展示,更像是一场误判的代价。
![]()
军事施压表面强硬,底气却在下滑
特朗普这次还强调了另一个“让中国忌惮”的理由:美国的军力,他说自己重建了军队、提升了导弹实力,让美国恢复了“全球主导地位”,听起来像是冷战回潮的老剧本,但现在的国际格局早已今非昔比。
没错,美国的军费仍然是全球第一,2025年更是高达近9000亿美元,但在实际的战略操作上,美国并没有表现出所谓的“压倒性”,南海局势就是明证,美国频频拉着盟友搞军演,喊声很大,但中方照常进行维权巡航,对美方的挑衅不卑不亢。
![]()
关键是,美国自己也清楚这局不能硬碰硬,国防部长已经不止一次公开表态:“不寻求与中国冲突”,更微妙的是,美国的盟友对参与对华军事对抗越来越冷淡,特朗普说得很硬:“我们有最强的军力”。
但现实是,美国并不敢轻易动手,口头威慑和实际行动之间,其实隔着一个“敢不敢”的巨大鸿沟,中国方面则一直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不主动挑衅,但也不退让,在高超音速导弹、区域防卫等关键领域,中国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技术优势。
![]()
足以让任何对手重新考虑冲突成本,这种“你不动我不动,你若动我必应”的战略稳定,才是真正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把军力标榜为“让中国不敢动手”的理由,其实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美国的军事实力当然不容小觑,但要说能单方面维系中美关系,未免太过理想化,甚至有些自欺欺人。
![]()
中美关系,早已不是主从结构
特朗普反复强调“以实力为基础”来维持中美关系,想传达的是一种“只要我够强,你就得听我的”逻辑,但问题是,今天的中美关系,早就不是谁能压住谁的简单对抗,过去几年,美国不断出台针对中国的限制政策。
从技术封锁到实体清单一应俱全,试图通过打压来延缓中国的发展,但现实却是美国离不开中国市场,这是个转折点,说明中美关系已经从过去的主从结构,走向了真正的博弈格局,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在全球不容忽视。
![]()
而且在多个关键产业链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是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还是制造供应链,中国都已经不是可以被随意压制的对象,更重要的是,中国并不回避合作,也不害怕竞争,中方多次强调,中美应该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展开合作。
而不是靠谁拳头大来决定规则,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不是软弱,而是实力下的从容,特朗普试图用“实力”来定义中美关系的运行逻辑,但现实是,两国之间的关系早已深度绑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靠压制、靠威慑,根本无法维持长久的战略平衡,真正的稳定,需要的是理解和协调,而不是单方面的“施压外交”,美国自身的国际信誉也在下降,频繁变更外交政策、退出国际组织、对盟友利益置若罔闻,让不少国家对美国的承诺产生疑虑。
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让人意识到美国的国际责任不再可靠,靠“强硬”维持影响力,不但效果有限,还有可能反噬自身,而中国,则在用自己的方式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尤其是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发展援助等议题上,中国的立场和行动获得了不少国家的认可。
![]()
特朗普看不到这些趋势,只是一味喊“我们最强”,但在外部世界眼中,这种说法越来越难以服人。
![]()
真正的强大,是看得清棋局的从容
特朗普的说法表面上看是“有理有据”,实则漏洞百出,他不断重复“我们强,所以中国不敢冲突”,听起来像是在安慰选民,也像是在给自己壮胆,但关税战拖累了美国经济,军力威慑没有改变中国的战略节奏。
而“以实力打交道”更难掩美方在现实博弈中的被动,他说的两点看似有些道理,其实更像是两个“让美国焦虑”的信号,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多极化趋势明显,中国的发展走的是和平路线,但这不代表可以被随意塑形。
![]()
真正的战略强国,不是靠大声说话赢得尊重,而是靠稳健的行动赢得信任,所以,中国不是怕冲突,而是不想浪费时间在无谓的对抗上,但这不等于退让,更不是软弱,中国的底气来源于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稳固的产业体系和坚定的战略定力。
这种底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数十年埋头苦干、坚持开放合作的结果,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自信,特朗普的“实力论”实则是对复杂关系的一种简化处理,他用两个手段,关税和军力,试图解释整个中美关系的走向。
![]()
这种说法逻辑不完整,也容易误导大众,中国没有因为压力就妥协,相反,中国选择了一种更加务实的方式,稳中求进、不惧挑战,真正的实力,不是靠喊出来的,而是靠时间、耐力和清晰的战略目标,中美之间的关系,不可能靠简单的“施压”来维系。
更不可能靠一方的强硬来控制另一方的行为,当世界越来越多元,真正的赢家,是那个能看清方向、走得更稳的国家,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关税、军力这些工具,过去可能有用,但在今天这种全球高度联通的格局下,靠压制和威慑来维系关系,注定走不通。
![]()
中美之间,从来不是谁能压住谁的问题,而是怎样共处、如何合作,特朗普想用“实力”来解释一切,但现实是,这世界不再是拳头说了算的时代,真正的战略智慧,不是炫耀自己有多强,而是明白何时该稳住阵脚,何时该伸出手。
![]()
结语
关税和军力从未是实力的全部,真正的强大源于不被外界噪音干扰的内在定力。
世界多极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读懂“博弈格局”才能把握未来主动。
在中美博弈的新棋局上,你认为我们的“战略定力’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