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能救命的装备,有时候不是高科技武器,而是普通渔民手里的旧渔网。
欧洲多国渔民最近把自己吃饭的家伙,打包送到了乌克兰前线,这些在海里捕鱼的网,现在被挂在乌克兰东部的道路上空,专门对付俄罗斯的自杀式无人机。
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93机械化旅的发言人说得很直白,顿涅茨克州现在每条路上都架着这种反无人机网。
这些渔网缠住无人机螺旋桨,缓冲爆炸冲击,已经救了不少士兵的命。
![]()
乌克兰东部前线的无人机战打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场消耗战。
俄乌双方每天都往天上扔大量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一旦发现对方士兵或者军车,这些无人机就直接俯冲下来搞自杀式爆炸。
一开始双方还用电子战设备互相干扰,但这招用多了,不受电子战影响的无人机就冒出来了。
比如那种拖着光缆的有线无人机,还有提前输入地形数据的半自主无人机,这些东西不吃电子干扰那一套。
面对这种情况乌克兰军队想出了个土办法,把欧洲渔民捐过来的渔网架在阵地和补给路线上空。
无人机冲下来的时候,渔网会缠住它的螺旋桨,同时把爆炸冲击力分散掉一部分。这招虽然简单,但实战效果不错。
![]()
这些渔网的来源也挺有意思,瑞典有个叫"变革行动"的非营利组织,专门从北欧国家的渔民那里收集废旧渔网。
欧盟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对北欧地区的捕捞量有限制,很多渔网用不上就闲置了。这个组织到现在已经向乌克兰送去了400吨渔网。
该组织的联合创始人接受采访时说:北欧渔民对俄罗斯的军事扩张一直很警惕,很多人主动联系他们要捐渔网,合作意愿特别强,丹麦那边捐的量也不少。
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有个非营利组织叫"KernikSolidarite",到现在已经向乌克兰送去了280公里长的废旧渔网。
这些渔网原本是用来捕琵琶鱼的,材质比较结实,正好适合用在军事防御上。
乌克兰驻法国大使还专门跑到布列塔尼地区,当面感谢当地人的捐赠。
俄乌之间的无人机对抗,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一场"谁能用更低成本逼对方投入更高成本"的博弈。双方都在用诱饵无人机这种便宜货,逼着对方消耗昂贵的防空武器。
在这种背景下,渔网这种几乎零成本的防御手段,就显得特别有价值了。
不过乌克兰军方也承认,渔网防御有两个明显短板。第一是渔网容易被点燃,尤其是无人机携带燃烧弹的时候。第二是有些小型无人机可以从网眼里钻过去,继续攻击目标。
但即便有这些问题,渔网在实战中还是救了不少人。乌克兰士兵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有好几次无人机被渔网缠住后偏离了轨道,爆炸点离人群远了好几米,这几米的距离就是生死之别。
从更大的背景看,这种民间捐赠物资支援战场的方式,在俄乌冲突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后勤体系。
![]()
欧洲各国民众还捐赠旧衣服、医疗用品、通讯设备等等。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专业军用装备,但在前线能解决实际问题。
乌克兰东部前线的士兵现在对这些渔网的评价是"能用"。在战场上,"能用"就够了。
那些复杂的电子对抗系统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一张简单的渔网,就能在关键时刻保住一条命。
北欧和法国的渔民可能没想到自己闲置的旧渔网,会以这种方式参与到一场现代战争中。
这些渔网从欧洲渔港运到乌克兰前线,整个过程涉及非营利组织的协调、各国海关的放行、运输路线的安排等一系列环节。
![]()
瑞典的"变革行动"组织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最开始只是想帮乌克兰解决一些生活物资的短缺,后来乌克兰方面主动提出需要渔网,他们才开始在北欧各国渔港收集。
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组织也是类似的情况,当地渔民听说乌克兰需要渔网,主动联系组织要捐赠。
战场上的创新往往来自最简单的办法。欧洲渔民的旧渔网,现在成了乌克兰士兵对抗无人机的实用工具。
这种民间力量参与战争后勤的方式,在现代冲突中越来越常见。
渔网能不能彻底解决无人机威胁?当然不能,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救一个是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