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没有钱学森还有其他人?错!美国防部报告:真有威胁的只有钱和王

0
分享至


1950年代的冷战阴云笼罩全球,美国五角大楼的一间密室里,一份标注“绝密”的内部评估报告被反复传阅。

报告在5000多名旅美中国留学生的名单中,只圈出了两个名字,结论斩钉截铁:这两个人若回中国,将直接威胁美国安全。

一个是早已声名远扬的钱学森,另一个名字却让不少人感到陌生:王克信。

这两个华人科学家究竟身怀怎样的绝技,能让超级大国如此忌惮?



这份报告的出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美国情报系统对华人科学家技术实力的精准研判。

当时有110名中国留学生掌握着可能危及美国安全的敏感技术,但五角大楼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认定只有钱学森和王克信具备“改变战局”的能力。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早已是航空动力学领域的顶尖学者,他参与过美国远程火箭研究,甚至曾深入德国考察V-2火箭残骸,手中的八百公斤笔记记录着导弹研发的核心数据。

他提出的“卡门-钱学森方法”,为高速飞行器的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美国海军部副部长曾直言,钱学森一个人能抵得上三到五个师的战斗力。



而王克信的厉害之处,则藏在导弹的“心脏”里。

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科学家,在洛克希德实验室挑起了大梁,担任美国核心防空项目“奈基导弹”的引擎总设计师。

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推进剂调配、推力控制等一系列难题,让这款导弹的引擎可靠性和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射程远超当时的苏联同类武器。

美国为了留住他,甚至打破移民法规,专门为他开通“绿卡”通道,足见其技术的稀缺性。

五角大楼的评估认为,钱学森的理论能让中国搭建起完整的导弹系统,而王克信的引擎技术能让这些导弹真正具备实战能力,两人联手便足以让中国的国防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

彼时麦卡锡主义的横行,让这场人才争夺战变得更加残酷。



1950年,钱学森刚提出回国申请,就被FBI盯上。

他们翻出他学生时代参加过马克思主义读书小组的旧事,将其列为“共产党嫌疑人”。当年9月,钱学森被移民局逮捕,关押在特米诺岛拘留所。

15天的拘留里,他24小时被探照灯照射,每十分钟就有士兵查看,出来时体重掉了15公斤,甚至一度失声。

即便后来被释放,他也陷入了长达五年的软禁,电话被监听,外出被跟踪,每月必须到移民局报到,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洛杉矶县内。

王克信虽未被拘留,却也被列入黑名单,禁止离境。美国一边对他严密监视,一边用优厚待遇拉拢,让他继续参与奈基导弹的升级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始终没有放弃争取这两位科学家。

1954年,中美在日内瓦开启侨民问题谈判,中方代表王炳南直接将钱学森和王克信的名字列在归国名单首位,提出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11名美军飞行员进行交换。

美方起初坚决拒绝,他们坚信中国条件艰苦,这些科学家不会真的愿意回去。

转机出现在1955年,钱学森让妻子蒋英用左手模仿儿童笔迹,写了一封求救信,通过秘密渠道寄给中国政府。

这封信最终送到周总理手中,成为谈判的关键证据。

美方在权衡利弊后,终于松口同意释放钱学森。

同年10月,钱学森带着家人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尽管海关扣下了所有技术资料,只允许他带走个人书籍,但他脑海中储存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而就在同一时期,王克信在《洛杉矶时报》刊登声明,宣布效忠美国政府,选择留在当地继续科研工作。

回国后的钱学森,立刻投身于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

1956年,他受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是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

没有图纸就自己画,没有资料就凭记忆推导,苏联提供的有限帮助远远不够,他就带着团队在风沙弥漫的试验场日夜钻研,把每次失败的残骸堆在路边,让所有人都能随时分析问题。

短短四年,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成功发射;随后,他又主导了“两弹结合”试验,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导弹的国家;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奏响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序曲。

而选择留美的王克信,也在自己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他继续深耕导弹引擎技术,参与了“奈基-大力神”导弹的升级项目,后来还成为NASA的高级顾问,为美国的太空计划贡献了关键力量。

他在美国定居,住着圣莫尼卡海边的房子,过着优渥的生活,但也始终活跃在航天领域,成为美国火箭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回望那份五角大楼的报告,它或许精准预判了两人的技术价值,却没能预料到个人选择背后的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

钱学森的归国,让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快速搭建起国防科技体系,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路;王克信的留下,则让美国在导弹和太空领域的优势得以巩固。



如果当年王克信能和钱学森一起回国,中国的导弹事业会迎来怎样的局面呢?

这个问题,已经永远没有答案。

一位是美国始终不想放行的科学家,另一位是美国最终放了却自己选择留下的科学家,在时代洪流中,他们做出了不同选择,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两人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却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爱史纪
爱史纪
历史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学好历史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
2365文章数 1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