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奚伟 通讯员:董德禹 费帆 )
11月14日,武汉市城市道路精细化治理现场会在武昌区召开。市城管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功伟,党组成员、副主任余俊、余刘琦,武昌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李远华,市城管执法委市政处、环卫处、道桥中心以及各区城管局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当日,朱功伟同志一行50余人先后走进武昌区临江大道环卫示范路、幸福里一路、公正路改造提升项目现场,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演示、经验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武昌区在环卫作业革新领域与道路功能品质提升方面的优秀经验。
![]()
小标1:科技赋能与精细管理并重临江大道铸就“洁净样板”
临江大道作为武昌滨江文化景观带的中轴线,是展示武汉现代化、国际化形象的重要窗口。为全面提升道路保洁品质,武昌区城管部门率先创新“智慧+”保洁模式。
“我们以‘五定’管理(定人、定岗、定责、定标准、定时间)为基础,构建‘冲洗、洗扫、雾洒、捡拾、巡回保洁’五位一体作业体系,推动机械化清扫率提升至100%,实现道路保洁从平面到立面、从白天到夜间的全天候覆盖。”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道路的洁净状况,是衡量城市品质的关键指标。临江大道通过将机械化作业覆盖率提升至100%”,使道路洁净程度显著提高,成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流动窗口”。
![]()
为直观展示机械化保洁效能,在本次现场演练中,武昌区城管执法局二桥清洁队多台清洁车辆编队模拟夜间作业场景:1台13吨水车率先进行基础冲洗,2台8吨高压清洗车紧随其后实施深度去污,最后由1台8吨的洗扫车完成收边扫尾,形成“先冲洗——后扫洗——再收边”的阶梯式作业流程。针对人行道等狭窄区域,纯电动清扫车以“前冲后扫”模式将200米路段清扫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三轮高压冲洗车则通过“高压+低压”双模式协同,快速清除地面油污,配合人工补位实现“即洗即净”。
![]()
现场演示环节中,武昌区现场还集中展演了多款智能化环卫设备,其中搭载6路高精度雷达系统的辅助自动驾驶清扫车,可在探测到行人或障碍物50厘米内自动刹停,实现厘米级精准避障。该设备在满载状态下可持续作业4小时,广泛适用于辅道、公园等封闭区域。一同亮相的第三代无人环卫机器人“小蜜蜂”,专为公园、广场等封闭及半封闭场景设计,集成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与线控底盘等核心技术,具备远程操控、自动泊车、自主加水充电与智能垃圾倾倒等全流程无人化作业能力,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精准赋能。智能垃圾桶则通过手机下单或云平台调度实现定时定点收运,具备自动乘梯、避障、返回及无接触投递功能,未来将对接收运车。可在社区、写字楼上门收运解决“最后一百米”,减少垃圾堆积污染及保洁人力;在沿街商铺按需及时收运,保持街面整洁,降低清运难度。
功能提升与民生需求结合 绣花功夫彰显“民生温度”
作为支路改造的典型案例,武昌区幸福里一路聚焦“人行道狭窄(不足2米)、水泥路面断裂沉陷、雨天积水严重”三大问题,通过“三线同步改造”实现全维度升级:将人行道拓宽至2.5米,同时铺设透水砖,并同步改造9处缘石坡道,以保障无障碍通行;升级地下排水管网,消除雨天积水隐患;规范车行道宽度,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改造完成后,幸福里一路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消防通道畅通,周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周边居民“雨天蹚水、出行绕路”的困扰成为过去式。
![]()
与此同时,武昌区以幸福里一路为试点,推进架空管线“清爽行动”。通过“分类施策、协同共治”模式,建立管线权属单位常态化协调机制,针对无主管线实施“公示认领 + 强制清理”举措,并为保留管线张贴反光标识,以保障夜间安全。如今,道路沿线架空管线的整洁率提升,视野清爽有序,居民“抬头见景不见线”的期盼已然成为现实。
在公正路人行道综合整治及地铁施工现场,作为武昌区“以路为脉、以人为本”改造理念的典型案例,道路管理、改造不仅聚焦既有道路品质提升,更直面民生痛点问题。
![]()
公正路人行道改造以“系统解决问题、精细提升品质”为主线,通过“一升两降”策略实现功能与颜值双提升。“一升”品质:更换200米人行道老旧步砖为高强度耐磨新型材料,同步采用彩色沥青铺装非机动车道,通过色彩分区引导人车分流,骑行安全系数显著提升;“两降”障碍:对9处缘石坡道实施标准化降坡改造,确保轮椅、婴儿车“无缝通行”;调整30余处树穴石高度与人行道齐平,消除绊脚隐患的同时保护行道树生长;细节管养:各道口新增40余根挡车桩,杜绝机动车占用人行道现象。
为提升道路的立体观感,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经过实地勘查,对沿线老旧破损的箱柜进行更新,统一采用金属装饰罩进行改造。原本斑驳的箱体摇身一变,成为既具备防护功能又富有设计感的城市小品。为做好商业体周边市容秩序管理工作,武昌区城管执法局与SKP管理方沟通达成一致意见,SKP主动退让红线部分区域用于停放电动车、共享单车及外卖车,共计退让3处点位,总长度约70米。
同时,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轨道交通12号线公正路站因长时间围挡施工导致路面破损、影响出行的问题,区城管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并组织现场踏勘指出问题。为保障道路尽快恢复通行,协调施工单位创新优化施工方案,在公正路与沙湖大道交叉口采用盖挖法施工,即先施工车站顶板结构,同步恢复交叉口路面,后续工程转入顶板下暗挖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干扰。同时采取逐步退围的方式,完成一处施工,放开一段通行,后期将严格审核施工单位恢复方案,保障路面恢复平顺通畅。
交流研讨与规划部署融合 共商治理提升新路径
在公正路,与会人员就上午观摩的情况,进行了简短的分享交流。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昌区始终以市城管委“智能化、高效化、精细化”要求为指引,全力推动环卫工作迭代升级。聚焦“机械作业提占比、智能管理提精度”,推动重点路段机械化作业率提升,实现“人机协同、精准保洁”。在市政设施改造提升中,武昌区一是聚焦需求导向,攻坚民生痛点。将“人行道零高差改造”“无障碍设施完善”等民生重点作为重点关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二是强化重点保障,提升设施品质。对商圈、学校、医院周边等人员密集区域,确保道路平整、设施完好;对公交站台、箱柜等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造,让城市家具既实用又美观,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余俊副主任就《武汉市城市道路(区域)清扫保洁等级划分及分级作业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文件精神作传达,并就贯彻落实工作提出意见:《要求》是市城管委立足城市管理现代化转型、回应市民对优美环境新期待的重要制度成果,是规范清扫保洁作业标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各区要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等级划分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分级作业是“精准服务的关键”,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朱功伟主任在现场表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武汉城市精神的核心基因,更是我们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环卫工作既是城市文明的“脸面”,同时也是民生服务的“底线”。一要锚定转型方向,强化科技赋能与流程革新。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推动环卫作业模式从“传统人力型”向“现代科技型”转变;以流程优化为抓手,打通管理壁垒、整合人力、机械资源,实现全链条高效协同。二要聚焦目标导向,提升管理效能与民生体验。紧紧围绕“智能化、高效化、精细化”总体目标,推动作业标准再提升、服务半径再延伸、响应速度再加快。让市民“走在路上更安心、看着环境更舒心”,切实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温度与质感。
市政工程是城市运行的“骨架”,更是民生福祉的“载体”。城市更新及市政设施优化工作中,一要坚持民生优先,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将市民反映集中的道路破损、设施老化等重点问题列为“攻坚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二要树立标杆思维,推动品质实现迭代升级。要有“标杆”意识,在道路提升设计、建设、管护各环节植入“卓越基因”。通过“树立标杆项目——推广标杆经验——形成标杆体系”的良性循环,推动全市市政工程从“合格达标”向“品质示范”跃升,让城市道路更平整、公共设施更完善、人居环境更宜居。
下一步,武汉城管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主线,深度融入全市“五改四好”片区更新工作大局,以临江大道、公正路等道路精细化治理为样板,一体推进清扫保洁分级分类管理,驱动环卫作业体系向机械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推广“问题导向——系统改造——精细维护”的全周期管理模式,实现道路“功能完善、安全便捷、环境优美”的目标,为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贡献武汉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