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办公室的空气安静得可怕,那份联名材料在我手里,上面7个人的签名,每一个我都认识。
老李、老张、小刘...他们列举了我的「罪状」:不合群、不参加集体活动、影响团队和谐,建议组织把我调走。
我看着这些字,想起这三个月来的种种——一个人在角落吃盒饭,国庆值班表上只有我的名字,他们七个围着陈锐转的样子。
我拿起笔,在「本人意见」栏写下两个字:同意。
老李愣住了,其他人面面相觑。
他们以为我会求情,但我什么都没说。
第二天上午,组织部王部长出现在办公室门口,表情严肃:「把签名的7个人叫到会议室,我有话要单独谈。」
会议室的门关上了,王部长拿出一份文件:「你们知道,方正是谁吗?」
![]()
01
七月的阳光很烈,方正第一天到单位报到。
科长老周在全体会上介绍他:「这是方正,市里派下来协助工作的,大家欢迎。」
掌声稀稀拉拉。
方正环顾四周,办公室里坐着七个人,老李、老张、小刘、小王、小赵、小孙、小周。
老李是副科长,48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老张是办公室主任,45岁,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很深。
其他五个人年纪在三十到四十之间,各自低头忙着。
方正找到自己的工位,靠门口,离其他人有点远。
他放下包,开始整理桌面。
没人过来打招呼。
方正习惯了。
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能暴露,所以从第一天起,就准备好了做一个边缘人。
第二周,陈锐来了。
科长老周特别重视,亲自到门口迎接。
「这是市委办借调下来的陈锐同志,研究生学历,市里很重视这次工作,专门派小陈来指导。」
老周的语气里带着恭敬。
陈锐今年三十二岁,西装笔挺,说话带着官腔。
「各位同志,以后工作中还要多向大家学习。」
他笑得礼貌而疏离。
陈锐被安排了独立办公室,就在科长办公室旁边。
方正和其他七个人还在大办公室里。
气氛变得微妙了。
方正注意到,大家说话开始小心翼翼,看向陈锐办公室的眼神若有所思。
科长老周还有四个月就退休了。
这个消息早就在科里传开了。
七个人,一个科长位置。
谁都知道,机会来了。
方正翻开他的笔记本,写下第一行字:
「7月21日,陈锐到岗,办公室气氛开始变化。」
第二周周三,陈锐写了份材料,需要上报。
方正看到材料上的一个数字,犹豫了几秒,还是开口了。
「陈哥,这里可能写错了。」
会议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方正指着那行字:「惠民资金是847万,不是惠民项目847个,数字单位搞混了。」
陈锐的脸瞬间涨红。
科长老周接过材料看了一眼,脸色一沉:「小陈,这种低级错误怎么会犯?」
陈锐的眼神扫向方正,带着难以掩饰的恼怒。
散会后,老李走到方正旁边,意味深长地说:「小方啊,年轻人,有时候说话要注意场合。」
方正没接话。
他回到座位,记下:「7月29日,指出陈锐材料错误,陈锐当众被科长批评。」
一个月后,陈锐把一堆档案放在方正桌上。
「方正,把这批档案给我整理一下。」
语气不是商量,是命令。
方正抬头看他:「我手头有工作,档案室有专人负责。」
陈锐的眉毛挑起来:「我让你整理,你就整理。」
「我们是平级,你没有权力命令我。」
方正的声音很平静。
办公室里其他人都看了过来。
陈锐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你什么意思?不配合工作?」
「我会配合工作,但不是这种方式。」
陈锐冷笑一声,转身走了。
从那以后,他看方正的眼神变了。
方正记下:「8月18日,拒绝陈锐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关系恶化。」
02
八月三日,周五下午五点。
方正准备下班,看到老李接了个电话。
老李环顾办公室一圈,走到走廊尽头。
方正收拾东西时,无意中从窗户玻璃的反光里看到老李的表情。
先是惊讶,然后凝重,最后露出若有所思的笑。
电话很短,不到两分钟。
老李挂了电话,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很久。
然后他抬头,看了一眼陈锐的办公室,眼神变得复杂。
下班时,方正路过老李的车。
后座上放着一个礼品袋,里面是两瓶茅台。
方正若无其事地走过,但心里记下了这个细节。
当晚,老李请陈锐吃饭。
第二天上班,方正发现老李对陈锐的态度完全变了。
「小陈主任,这份材料您看一下,有什么需要改的您说。」
「小陈主任,中午我订了餐,咱们一起吃?」
「小陈主任,这个项目我不太熟,您能指导指导吗?」
从「小陈」变成了「小陈主任」。
语气从平级变成了下级对上级。
方正在笔记本上记下:「8月4日,老李对陈锐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称呼改变,语气恭敬。」
一周之内,老李请了陈锐三次饭。
每次都是他主动提出,每次都抢着买单。
老张注意到了。
他是个人精,在办公室混了二十年,什么都看得懂。
下班时,老张试探地问老李:「老李,最近挺关照小陈啊?」
老李笑笑,拍拍老张的肩膀:「咱们也老了,得学会看清形势。」
「什么形势?」
「懂的都懂。」
老李没再多说,转身走了。
老张站在原地,盯着老李的背影看了很久。
第二天,老张开始观察老李。
老李给陈锐送烟,中华,两条。
老李主动帮陈锐整理材料,熬夜到十点。
老李在会上处处维护陈锐的意见,不管对错。
这不正常。
老李不是热心肠的人,他这么做,一定有原因。
老张想起那句「懂的都懂」,突然明白了什么。
八月十五日,老张也开始行动了。
他主动找陈锐请教工作,语气恭敬。
他在会上附和陈锐的观点,带头鼓掌。
他跟陈锐「偶遇」午餐,抢着买单。
老李看到这一幕,眼神闪了闪,但什么都没说。
两个人心照不宣。
小刘最敏感。
他今年三十六岁,是七个人里最年轻的业务骨干。
他看到老李和老张都围着陈锐转,立刻意识到:一定有好处。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跟着老资格的人做,准没错。
八月底,小刘也加入了。
然后是小王、小赵、小孙、小周。
一个月之内,办公室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圈子。
核心是陈锐。
围绕他转的是老李、老张等七个人。
只有方正,在圈子之外。
方正感受到了变化。
工作群里@他,没人回应。
他主动参与讨论,话题三秒钟就冷场。
他路过茶水间,里面的人突然停止聊天。
以前是不冷不热,现在是刻意疏远。
九月五日,科里要开个重要会议。
方正没收到通知。
早上九点,他到办公室,会议已经开了一半。
科长老周皱眉:「小方怎么才来?」
老张立刻说:「群里通知了啊,可能他没看到。」
方正打开手机,工作群里确实没有@他。
他什么都没说,默默坐下。
会后,他记下:「9月5日,重要会议未通知,老张以'群里通知了'为借口。」
有人建议拉拢方正。
小刘说:「方正一个人挺孤单的,要不也叫上他?」
陈锐摆摆手:「他那性格,算了。上次让他整理档案都不干,不识抬举。」
老李附和:「是啊,这种人不好相处,随他去吧。」
从此再也没人提过方正。
方正每天依旧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工作,一个人记笔记。
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03
九月二十八日,科里要排国庆值班表。
会议室里,七个人都在。
科长老周说:「国庆值班,咱们讨论一下怎么排。」
老李第一个开口:「小方年轻,身体好,多值几天没问题吧?」
方正抬头看他。
老李避开了视线。
老张接话:「是啊,我们都有家庭,孩子还小,实在抽不开身。」
小刘点头:「小方你也没什么安排,就辛苦一下吧。」
陈锐靠在椅子上,笑着说:「那就这么定了,小方国庆三天都值班,大家没意见吧?」
方正看着他们,七张脸。
有的躲闪,有的坦然,有的带着点幸灾乐祸。
「我有意见。」
方正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为什么不轮流?」
陈锐脸色一沉:「这是集体决定,你一个人反对有用吗?」
科室里没人说话。
方正看了看科长老周,老周低头翻材料,假装没听见。
「好。」
方正点点头,拿起那个笔记本,认真记下了这一刻。
十月一日,早上八点,方正到了办公室。
整栋楼空荡荡的,只有他一个人。
窗外是节日的装饰,街上人来人往,他坐在电脑前整理档案。
那是陈锐分配给他的活,两千多份十年前的旧档案。
中午十二点,手机震动。
是陈锐发的朋友圈。
七个人围坐一桌,举杯欢笑,桌上摆着精致的菜品。
定位是市里的高档饭店。
方正看了很久,关掉手机,继续工作。
晚上八点,窗外烟花升起,绚烂夺目。
方正站在窗前看了一会儿,回到座位,翻开笔记本。
他工工整整写下:
「10月1日,国庆值班,办公室只有我一人。他们七个聚餐,陈锐朋友圈定位:锦江大酒店。」
他的笔迹很稳,像在记录什么重要的证据。
九月十日,方正写了一份五千字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群众工作的痛点分析,他整整写了一周,数据来自实地走访。
报告交给陈锐审核。
一周后没回音。
九月二十日,方正打开市里的政府网站,看到了自己的报告。
标题改了,署名是陈锐。
方正走到陈锐办公室,敲门。
「这份报告是我写的。」
陈锐头也不抬:「我改了很多。」
「你只改了三处标点符号。」
陈锐抬起头,眼神不善:「你什么意思?质疑我?」
老李刚好路过,看了一眼,没说话,继续走了。
方正攥紧拳头,指甲陷进掌心。
最后他松开手,转身走了。
回到座位,他打开笔记本,记下:「9月20日,调研报告被陈锐署名发表。原稿5000字,我的名字被删除。对质无果,老李路过未发声。」
十月八日,方正三十四岁生日。
他没告诉任何人。
下午三点,老张突然站起来:「走走走,给陈哥庆生,今天他生日!」
七个人呼啦啦出门了。
办公室只剩方正一个人,还有角落里的实习生小陈。
方正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拿起手机。
妈妈发来短信:「儿子生日快乐,注意身体。」
他回了句「谢谢」,放下手机。
小陈走过来,小声说:「方哥,生日快乐。」
方正愣了一下,笑了:「你怎么知道?」
「人事档案上看到的。」
小陈有些不好意思,「方哥,其实...其实我觉得你人挺好的。」
「谢谢。」
方正的声音有些沙哑。
晚上,他回到出租屋,煮了碗面。
坐在床边,盯着那个笔记本看了很久。
八十二页了,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记录。
值得吗?
他问自己。
想起十二年前,在乡镇工作的日子。
那时候他也这么孤独,因为坚持写真实的调研报告被穿小鞋。
但最后,真相大白,他的报告成了证据。
那一次他明白了:真实比好看重要。
方正合上笔记本,继续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04
十月二十日,周五下午四点。
老李把一份材料放在方正桌上,表情复杂。
方正接过来,看到标题:《关于调整方正同志工作岗位的建议》
他的心跳了一下,但脸上没有表情。
材料里写着:
「方正同志自入职以来,不参加集体活动,与同事沟通不畅,工作态度存在问题,不服从工作安排...建议调整到其他部门,有利于团队和谐发展。」
最后,七个签名。
老李、老张、小刘、小王、小赵、小孙、小周。
每一个字都很清晰。
方正看完材料,表情没什么变化。
他没有争辩,没有愤怒,甚至没有意外。
老李站在旁边,等着他崩溃,或者求情。
但方正什么都没说。
他的目光在七个签名上停留了几秒,特别是老李的名字,多看了一眼。
然后他拿出笔记本,翻到某一页,对照着看了一下。
点了点头,合上。
老李的心里突然有些不安。
方正拿起笔,在「本人意见」栏工工整整写下两个字:
「同意」
时间:2025年10月20日,17:03。
老李愣住了:「你...就这样?」
其他六个人也围了过来,面面相觑。
方正收拾东西,关电脑,像平常下班一样。
走到门口,他回头说了句:「这三个月,辛苦各位了。」
老李的声音变得尖锐:「你这话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
方正把材料递给老李,「麻烦转交人事科。」
陈锐靠在门口,露出满意的笑。
方正经过他身边时,停了一下。
「陈哥,恭喜。」
陈锐挑眉:「恭喜什么?」
「您马上就知道了。」
方正走了。
办公室里的人互相看看,不明白他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方正没带走那个笔记本,他把它锁进了抽屉。
临走前,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10月20日。
整整三个月。
对实习生小陈说:「好好工作,眼睛要亮。」
小陈不明所以,点点头。
方正离开后,老李看着那份材料,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
「这反应太不正常了。」
老张说:「可能是认命了吧。」
「希望如此。」
老李总觉得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十月二十一日,周一,早上九点。
办公室里,七个人正在闲聊。
老李笑着说:「方正应该下午就有人事通知了。」
老张点头:「他那性格,确实不适合机关工作。」
小刘附和:「是啊,早该走了。」
陈锐靠在椅子上:「以后办公室气氛能好一点。」
气氛轻松,像卸下了什么负担。
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科长老周去开门,看到来人,脸色瞬间变了。
声音都有些发抖:「王...王部长?您怎么来了?」
所有人刷地站起来。
空气凝固了。
王部长五十多岁,表情严肃,身后跟着两个工作人员。
他环顾办公室一圈,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
「老李、老张、小刘、小王、小赵、小孙、小周,你们七个,跟我去会议室。」
他顿了顿,补充:
「昨天签名的那七个人。」
老李的笑容僵在脸上,手心开始冒汗。
老张心脏猛地一跳,腿有点软。
小刘、小王、小赵、小孙、小周,互相看了看,眼神里有惊恐。
陈锐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科长老周也完全不知情,紧张地跟在后面。
会议室里,七个人站成一排,双手垂在身侧。
王部长坐在主位,科长老周作陪。
门关着,窗帘拉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王部长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
红头,封面烫金。
他展开文件,动作缓慢而有力,每个翻页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他先看了一遍,然后目光扫过七个人。
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对了。
「你们七位,昨天联名要求调走方正同志。」
王部长的声音不高,却有穿透力。
「那你们看看...」
他把文件翻到第一页,推到桌子中间。
「他到底是谁。」
顶部的红色印章先映入眼帘。
然后是抬头那行字——
组织部正式行文,加密文件。
老李最先看清内容,他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煞白。
嘴唇开始哆嗦,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
老张看到文件后,腿一软,扶住桌子才没倒下。
小刘的额头冒出细密的冷汗。
其他四人的呼吸都变得急促。
七个人,有的眼睛瞪得滚圆,有的低下了头,所有人的手都在发抖。
王部长缓缓开口:
「你们知道,方正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