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想到,那张曾经象征“品质生活”的会员卡,如今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犹豫要不要续的那张卡。
讨论从广州、北京蔓延到全国,从社交媒体一路飘到线下。
过去那句“去趟山姆,省心又省钱”,现在被打上了问号。
会员卡躺在抽屉里,光芒暗得连自己都陌生了。
![]()
01
广州天河的李小姐说自己明年可能不续卡。
不是冲动,是积累已久。
改版App只是第一个导火索。
打开首页,找东西反而比以前麻烦。
套餐推荐多了,真正想买的却得来回翻。
这种小变化不会让人立刻放弃会员,却足以让体验开始下降。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人发现价格优势不如从前。
北京的李先生做了一份比价表:同品牌牛奶,差不了几角;一些零食,大促期间电商比山姆还便宜。
这不是个例,是普遍情况。
当客人拿着手机随手一查,就能看出哪里更便宜,那种“闭眼买就划算”的信任感,自然就在流失。
以前山姆靠两点立住脚:量大、够便宜。
现在这两个卖点都不稳。
一个连核心优势都站不稳的会员店,续卡率自然也站不稳。
![]()
02
更大的麻烦在外部竞争。
盒马、Costco、X会员店、永辉改造店、老牌超市转型……
会员制赛道,已经不是当年山姆“一家独大”的局面。
盒马CEO说得很直接:“拳打山姆,脚踢Costco。”
这句话看着冲,却非常精准。
盒马的“移山价”几乎是点对点对标山姆爆品:
车厘子、生鲜牛排、坚果、水果饮料……
每一个都是山姆的“拳头品”。
只要你敢卖贵,我就敢卖便宜。
只要你不降价,我就压到你不得不降。
这一招,让山姆开始频繁调价。
看似还在“坚持品质”,但底气明显没有以前足。
另一方面,Costco也不是吃素的。
SKU极度精简、自有品牌强势、运营成本低、对毛利率卡得死。
核心品类的价格,普遍比山姆更低。
消费者是最现实的。
面对趋同的货架、相似的商品,会选价格更稳的一家。
再加上越来越多社区店、仓储店在加速扩张。
山姆的领先位置,不再稳固。
赛道变了,山姆的优势也被稀释了。
![]()
03
价格是理性选择,体验是情绪价值。
这两样只要有一样能稳住,会员就不会轻易走。
然而最近一年,山姆连体验也在下滑。
卓越会员找客服,回复不再秒回;轮胎养护排队时间拉长;眼镜清洗得等;结账通道堵得像周末景点;停车位越来越难抢。
客人最在意的那份“尊享感”,正在空气里慢慢消散。
以前大家愿意办会员,是因为走进山姆能感受到——
干净、宽敞、舒服、效率高。
现在走进去反而像在逛景区。
人挤人、车挤车、推车挤推车,购物体验被稀释得只剩热闹。
体验一旦变糟,心理落差会比价格更伤人。
“我花钱买的,到底是会员卡,还是门票?”
这种声音越来越多。
04
山姆的失速,不是突然,也不是偶然。
是积累、是竞争、是内部管理、也是外部选择。
回顾过去几年,山姆在全国疯狂扩店。
城市越开越多,门店越建越大。
扩张速度超出服务能力,体验自然下降。
高端会员越来越多,服务资源却没有同步扩容。
当“会员感”被稀释,人心也随之被稀释。
同时,平台货比三家的模式,让消费者越来越精明。
只要能打开手机查个价,没有谁是绝对优势。
山姆过去靠稀缺性吃红利,现在靠的只能是真本事。
而对用户来说,本事的核心永远只有两点:
价格别虚,体验别掉。
这两点一旦失守,再大的品牌也会被重新审视。
![]()
山姆跌落神坛,不是因为变差,而是因为时代变快。
当竞争者越来越强,当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当体验不再让人惊喜,那张会员卡自然失去原本分量。
真正能留住人的,从来不是logo、不是噱头、不是口碑,而是每一次走进门店时的感受。
商业世界有一句铁律:失去信任,就会失去续卡。
挽回口碑,比推出新品难得多。
未来的赛道只会更卷,谁能真正做到“把用户放在第一”,谁才能站得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