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七回魂最怕家人干什么?阎王透露:这5件事犯了会让亡魂无法安息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地藏菩萨本愿经》《六祖坛经》《地藏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人死后的头七之夜,民间流传着亡魂会回家探望的说法。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在佛家典籍中也有相应记载。《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曾言:"命终之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可见头七对于亡者来说,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时刻。

民间常说头七回魂,亲人要为逝者准备香烛供品,守候一夜。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夜里,有些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传说中地府阎王曾向世人透露,头七之夜若是犯了这五件忌讳之事,不但无法慰藉亡魂,反而会让逝者在冥府中倍受煎熬,难以安息。

这五件事到底是什么?为何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要明白这个道理,还得从生死轮转的因果说起。



说到头七回魂这件事,不得不提起一段佛经中记载的往事。

当年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讲经说法时,有位名叫须达多的长者前来请教。这位长者家资万贯,为人慈善,曾独力布施建造精舍供养佛陀,因此被人尊称为给孤独长者。

那一日,须达多神色哀戚地来到佛前,双手合十问道:"世尊,弟子家中老母前不久刚刚过世。按照习俗,我们为她守了头七,可是家中却接连发生怪事。先是母亲生前最疼爱的孙儿突然病倒,接着仓库无故起火,烧毁了不少粮食。弟子心中惶恐,不知是否做错了什么,惹得母亲在冥府不安?"

佛陀听罢,慈悲地看着须达多,缓缓说道:"长者啊,你可知道,人死之后七七四十九日内,神识尚未完全投生,每逢七日便会回到阳世探望。头七这一日尤为重要,亡者的神识最为清醒,对阳世的牵挂也最深。若是家人做了不该做的事,便会让亡者心生执念,滞留不前,自然会有种种不祥之兆。"

须达多闻言,急忙请教:"世尊,那究竟是哪些事情不可做呢?"

佛陀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讲起了另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的迦毗罗卫国,有个名叫善生的年轻人。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按照当地风俗,家人在头七之夜准备了丰盛的酒肉,还请来了歌舞伎人,说是要为亡父"热热闹闹地送行"。

那一夜,善生和亲友们在灵堂外饮酒作乐,觥筹交错间,完全忘记了对亡父的哀思。有人提议说:"人死如灯灭,何必悲伤?不如趁此机会联络感情,也算是替老人家高兴。"众人纷纷附和,竟然在灵堂外摆起了酒席。

酒过三巡,有个远房亲戚喝多了,指着灵位说:"老人家生前最爱热闹,看到我们这样,在天有灵也该高兴了吧!"话音刚落,灵堂内的蜡烛突然全部熄灭,一阵阴风袭来,吹得众人毛骨悚然。

就在这时,善生的母亲从内室走出来,脸色苍白地说:"我刚才梦见你父亲了。他浑身是血,被几个凶神恶煞的差役押着,说是犯了什么过错,要受苦刑。他看到我,眼里满是哀怨,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就被那些差役拖走了……"

善生听了,浑身冷汗直冒。他想起白天曾去找一位修行的老和尚问事,那位和尚曾警告他:"头七之夜,切忌喧哗饮宴。亡者此时正在冥府接受审判,家人若是不敬不孝,反而会加重其罪业。"

可是善生当时没有放在心上,如今想来,后悔莫及。

第二天一早,善生赶去寺院,跪在老和尚面前痛哭流涕,请求开示如何补救。

老和尚叹了口气,说道:"亡者在头七回魂时,最怕的就是家人做这几件事。你们昨夜犯了头一条,就是喧哗饮宴,不知哀悼。这会让亡者在冥府中被判为'子孙不孝',罪业加重。"

"还有其他的吗?"善生急切地问。

"自然还有。"老和尚缓缓道来,"第二件事,便是家人在头七之夜争吵斗殴,为了财产或者琐事翻脸。亡者看到骨肉相残,心中痛苦万分,这种执念会让他无法安心离开,滞留在中阴身的状态,受尽煎熬。"

善生想起家中确实有几个兄弟姐妹,在父亲过世后就开始为遗产的事暗中较劲,只是头七那晚顾及脸面,没有公开争执。但父亲的神识若真的回来,岂能看不出家人之间的隔阂?

老和尚继续说:"第三件事,是家人在头七之夜杀生祭祀。有些无知的人以为多杀几只鸡鸭,多宰几头猪羊来祭奠,就是孝顺。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是给亡者增添罪业。《地藏经》中明言:'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恶,命终之后,眷属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若是杀生而祭,这罪业反而要让亡者承担,岂不是害了他?"

善生听到这里,脸色愈发惨白。他想起头七那天,家里确实宰了好几只鸡鸭,还杀了一头猪来准备宴席。原本以为这是表达孝心,没想到竟然害了父亲。

"那第四件事呢?"善生颤声问道。



老和尚看着他,神情严肃:"第四件事,是在头七之夜悲伤过度,哭泣不止,甚至做出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你可知道,亡者此时神识清明,看到家人如此痛苦,心中会生出强烈的牵挂和愧疚。这种情绪会形成强大的执念,让他难以放下尘世,无法顺利投生。更有甚者,若是家人因为悲痛而自残,亡者会被这种共业所牵扯,在冥府受更多的磨难。"

善生回想起母亲那几天确实哭得死去活来,几次哭晕过去,还说要随父亲而去。当时众人只觉得她是太过悲痛,现在想来,这样做反而害了父亲在冥府不得安宁。

"还有第五件事……"老和尚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地看着善生,"这第五件事,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却也是最严重的。"

善生屏住呼吸,等待着老和尚的下文。

老和尚缓缓道:"第五件事,就是家人在头七之夜,心怀怨恨,对亡者生前的过错念念不忘,甚至当着灵位说一些抱怨的话。有的人以为亡者已死,说说也无妨,殊不知亡者的神识此时最为敏锐,这些怨言会像刀子一样刺痛他的心。而且,这种怨恨会在亡者心中留下深深的创伤,让他在冥府受审时,因为心有不甘,而无法得到善终。"

善生听完,整个人瘫坐在地上。他想起头七那晚,有几个族人在灵堂外闲谈时,确实说了一些父亲生前的不是,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语气中多少带着些不满。当时他没有制止,现在想来,这些话说不定都被父亲的神识听了去。

老和尚看善生如此懊悔,便问道:"你父亲生前可曾做过什么善事?"

善生想了想,说:"父亲生前虽然脾气暴躁,但对穷苦人却很慈悲,常常施舍粥饭。只是……"他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老和尚追问。

"只是父亲有一桩心事,一直没有了结。"善生叹息道,"他生前曾经借过邻居一笔钱,说好要还,可是还没来得及还就突然病故了。母亲知道这事,但几个兄弟姐妹都说父亲已死,这笔债可以不认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和尚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沉吟片刻后说:"你父亲的情况,怕是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这未了的心愿,加上头七夜的种种过失,恐怕已经让他在冥府……"

话说到一半,老和尚突然停住了,转而说道:"罢了罢了,有些事情不宜多说。不过,若要真正明白该如何帮助你父亲,你且听我细细道来……"



老和尚正色道:"头七回魂,看似是民间习俗,实则深合佛法中关于中阴身的教义。人死之后,神识并非立刻投生,而是要经历七七四十九日的中阴期。在这期间,每逢七日,亡者的神识会变得格外清醒,对阳世的记忆也会涌现。头七作为第一个七日,亡者对尘世的牵挂最重,对家人的依恋也最深。"

"《俱舍论》中说:'中有恒居生有前,缘未合成不投胎。'意思就是,中阴身的众生会一直停留,直到投胎的因缘成熟。而这个过程中,阳世亲人的所作所为,会直接影响到亡者在冥府的处境。"

善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父亲会在梦中显现那样的情形。那么,家人犯了这五件忌讳之事,到底会给亡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