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官员经常抽大烟,而大烟抽多会影响官威难以统下属。于是官员会吃鸭子,因为大烟抽多了会瘦,而吃鸭子可以补充胶原蛋白和营养,吃的白白胖胖顺道又补充了胶原蛋白,看不出抽大烟的样子。
街头巷尾总有人聊起清朝末年那些官员的“烟瘾”,似乎一提到那个年代,脑海里就浮现出一群穿着顶戴花翎、神情恍惚的达官贵人,窝在烟榻上吞云吐雾。
你要说他们个个品行不端也不尽然,但鸦片这玩意儿,确实成了那个官场的标配,其实,清末官员要想在台面上撑住体面,不能只会摆官架子,更要学会“遮丑”。
大烟抽多了,整个人瘦得跟猴似的,官威一塌糊涂,哪还镇得住场面?这时候,吃鸭子就成了门学问。
有人说他们靠鸭肉补胶原蛋白,让自己吃得白白胖胖,掩盖烟瘾的窘态,当然,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鸭肉的滋补调理功效对人体也是极好的。
清末的官场,表面风光,实际却是暗流涌动,鸦片烟瘾不只是个人的坏毛病,更是整个体制的“通病”。
官员之间的交际,讲究烟榻会友,谁要是不会抽两口,分分钟被排挤在圈子外,那时候,烟室比酒桌还管用,许多升迁调动、权力交易全靠一根烟枪来撮合。
有人说鸦片是官场的“社交硬通货”,这话一点不假,就连那些声称要力图振兴的洋务大员,也很难彻底摆脱烟瘾的诱惑,毕竟在那个年代,连“提神醒脑”都得靠大烟撑着。
可烟瘾不是闹着玩的,很多官员因为长期吸食鸦片,身子骨慢慢地就垮了,最直观的就是“烟容”——人变得消瘦、脸色蜡黄,眼神呆滞,走路都没劲儿。
你说这样的官员,站在衙门里,能让谁心生敬畏?下属看在眼里,心里早就没了多少服气劲儿。
更别说有的官员烟瘾大到,连上朝觐见皇帝都得提前吸一口,不然连话都说不溜,等到真正需要拍板决策的时候,精神不济,反应慢半拍,这样的政务效率可想而知。
其实,甲午海战那些将领里,也有不少是烟鬼,关键时刻掉链子,后果不用多说。
也正因为如此,官员们开始琢磨怎么“掩盖”烟瘾的痕迹,有些人觉得,不能让人一眼看出自己是烟鬼,所以要想办法把身体养得白嫩些,至少别瘦成皮包骨,吃鸭子这招,就是从饮食入手的“补法”。
那时候,鸭肉被认为滋阴补虚,对胃口和身体都有好处,特别是老鸭煲汤,清淡不腻,正适合鸦片把脾胃折腾坏的人,但你要说只靠鸭肉就能补回来,那也太小瞧清末官员的“养生手段”了。
其实,官员们的保养,比吃鸭子复杂得多,光靠鸭子,远远撑不起那点官威,上点档次的官员,烟土要选最顶级的,像进口的洋药、云南的云土,讲究的不光是劲道足,还要少点杂质,最好别让人一闻就知道自己刚抽过烟。
烟具也得是银的、玉的,烟嘴还要雕花镶宝石,说是能“过滤火气”,其实更多是炫耀身份。
吸完烟,洗手漱口都得用特制香皂,还要点上熏香,添个香囊,生怕让人嗅出半点烟味,有的官员甚至专门请人负责吸烟后的清洁工作,生怕在下属面前露了怯。
饮食上更是花样百出,除了鸭肉,燕窝、鱼翅、人参这些高档补品一样不落,谁要是家底殷实,甚至还会请名医开调理身体的药方。
市面上还有所谓的“戒烟丸”,其实里头还是鸦片,换汤不换药,只图个心理安慰,总之,这一套吃喝讲究下来,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看起来还像个“有官威”的人,不至于让下属和同僚看破底细。
说到底,这些伪装和保养,不过是掩耳盗铃,你再怎么补,鸦片对身体的伤害,根子上是遮不住的,清末那些官员,表面上光鲜,骨子里却早已被烟瘾掏空。
有人总结说,官场的腐败和鸦片瘾是一对孪生兄弟,前者让权力失控,后者让身体失守,朝廷三令五申禁烟,结果是官员自己成了最大烟鬼。
白银大把流出国门,国库空虚,光靠吃鸭子补身体,根本救不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帝国。
实际上,清末官员的烟瘾和他们的身体伪装,反映的不是个人的懒惰,而是整个时代的无力。
正如有些评论指出,鸦片烟瘾不仅是清末社会的病,更是权力体系内外虚假的缩影。
最后说一句,清末官员抽烟吃鸭子的故事,说到底是那个年代的缩影,人可以靠补品“糊弄”一时,但国家的根基绝不能靠一张光鲜的脸撑下去。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