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让人怀疑人生,咱们8大中国头部车企的利润加起来比不过半个丰田。
今年3季度,丰田的净利润大概是430亿人民币,拿中国最赚钱的车企比亚迪来衡量的话,一个丰田的利润是5.5个比亚迪。这还不是听起来最夸张的,咱们把全国能够盈利的没有亏损的8大头部车企加在一起,包括比亚迪、上汽、长城、长安、奇瑞、塞力斯等等,总利润是203.5亿,还不到丰田的一半。
这可能真的是网上吵架没有输过,现实利润没有赢过,甚至都不用跟国外的品牌去比,他们连曾经的自己都比不过。
![]()
过去5年时间,中国11家整车集团的利润缩水了7成,包括东风、广汽、一汽等等,总利润从5年前的2151亿降到去年是654亿,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在今年8月已经是跌到3.4%,创历史新低。但凡是个制造业,利润水平都比造车高。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车企的利润就这么崩呢?
有人觉得是车企在卷价格,卖的便宜有良心。但是车企为啥放着高价不卖,有钱不赚去打价格战呢?
其实核心还是在于产品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像20万以下的车又撞脸又撞功能,价格成了唯一的竞争力,谁便宜谁就卖的多,这背后就是很多车企技术没壁垒,没有差异化无奈才打价格战。
![]()
丰田的高盈利源于“效率管控+技术壁垒+全球化韧性”的三重保障,代表着传统车企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成熟体系优势;比亚迪则以“规模效应+全链自主+技术迭代”为核心,走出了中国新能源车企的突围路径。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等企业正通过布局高端品牌、拓展海外市场逐步提升盈利空间;而丰田也面临电动化转型的压力,在华市场份额被中国车企持续挤压,北美市场因工厂认证问题导致利润大幅下滑,行业格局正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供应链付款周期的差异更显差距。
丰田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仅54天,而中国车企普遍长达170-275天。快速回款不仅增强了供应商黏性,更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使丰田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仍能保持成本稳定。这种现金为王的运营思路,与中国车企高库存、慢周转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国内不少车企库存积压严重,资金成本吞噬了大量潜在利润。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的是,核心部件还在被卡脖子,中国90%汽车芯片是依赖进口,很多利润让英飞凌等海外厂商赚走了。还有大的成本电池,这个好一点,是从国内宁德时代买的,所以上半年我们看到宁德时代这一家公司的净利润是300多亿,这顶得上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三家车企的总和。车企的利润让上游给赚了呀,最赚钱得车企比亚迪是自己有芯片有电池才能当上这个赚钱王。
![]()
这就是品牌力不够,溢价高的高端车卖不动,赚不了品牌的钱,只能赚辛苦钱,赚补贴的钱。
所以,中国车企要实现超越,需完成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革命。在成本端,建立精益管理体系;在技术端,构筑专利壁垒;在市场端,实现全球化盈利;在服务端,挖掘增值空间。
正如汽车产业百年变革史所证明的,销量冠军易主常有,但利润王者的地位,永远属于那些掌握核心技术、构建完善生态的企业。当中国车企能卖出技术溢价而非成本折价时,三千万辆的规模才能真正转化为碾压性的利润力量,那时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的崛起。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说一场大洗牌马上就要来了,比如今年全国多地的汽车更新补贴资金已经用完了,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从全免到减半,如果说中国车企还是挣不到钱,就会面临大淘汰,比亚迪高管预判说超100家车企会被淘汰,留下20家都算多的。所以,以后只有技术强、能够自研、品牌够响亮的车企才能扛过淘汰。
那么,大家觉得谁会最快倒下,谁又能一站到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