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1月9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的一份战报让外界看清了前线的惨烈——俄乌单日交战接近250次,仅红军城方向,乌军就遭遇俄军近90次密集袭击。这个被乌军视作“抵抗象征”的顿涅茨克南部城市,正被俄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一名主动投降的乌军士兵道出了城内窘境:“一周没水没粮,子弹打光了,只能等着饿死或被俘。”
就在泽连斯基为红军城守军的命运焦头烂额时,欧洲两个国家的“声援”接踵而至,只是这声援听着更像战争叫嚣。11月8日,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索尔弗兰克中将高调宣称,柏林已做好和俄罗斯开战的准备,还能协助80万北约部队在180天内部署至俄罗斯边境。这话落地前一天,德国总理默茨刚放话,称和平解决俄乌冲突的外交途径已“用尽”,承诺要“加倍”向乌克兰输送武器。
![]()
比德国言辞更有动作支撑的是波兰。11月7日,波兰国防部宣布11月22日启动“全民自愿国防培训计划”,中小学生、退休老人都被纳入培训范围,内容涵盖安全防护、生存训练等实战技能。按照规划,2026年参与培训的民众将达40万,这些人将成为具备基础作战能力的民兵。再加上波兰已将正规军从22万扩充至30万,其可调动的兵力储备将突破70万,这种近乎“全民皆兵”的架势,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战争准备。
欧洲两国的强硬姿态,让泽连斯基团队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但稍微了解军事常识的人都该清楚,口头叫嚣与实际参战是两码事。德国所谓的“180天部署80万北约部队”,先不说北约内部是否达成共识,单是兵力投送所需的后勤保障、装备运输,就不是180天能完成的。波兰的全民培训更像是一种姿态,40万缺乏系统训练的民兵,在俄军正规军面前难堪大用。说白了,这更像是给泽连斯基画的“大饼”,想让乌克兰继续替欧洲“挡枪”。
就在欧洲炒作“对俄开战”的同时,俄罗斯亮出了务实的停火底牌。11月10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这个身兼总统办公厅副主任的“副部级发言人”明确表态,只要俄罗斯实现既定目标,战争就能终结,俄方更倾向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他口中的“目标”并非模糊表述,而是直指特别军事行动的核心诉求:乌克兰承诺不加入北约,北约停止在俄罗斯边境搞军事威慑。
![]()
这个条件戳中了冲突的本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初衷,就是阻止北约东扩至家门口。回看此前的外交博弈,2025年普京与特朗普的阿拉斯加峰会中,俄方曾提出“用1700平方公里土地交换顿涅茨克州剩余5000平方公里领土”的方案,即便做出这样的让步,仍被泽连斯基拒绝。如今俄军在红军城取得突破,战场上的优势让俄方有底气回归核心诉求,毕竟军事胜利才是外交谈判的最大筹码。
红军城的战略价值决定了这场争夺战的激烈程度。作为俄军向德鲁日科夫卡、克拉马托尔斯克等乌东核心城市推进的必经之地,拿下这里就意味着打开了乌东堡垒群的大门。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嘴硬称“城市未被包围”,但前线指挥官的话泄露了实情:“高层是要我们像巴赫穆特那样战至最后一人,还是保留有生力量?”这种分歧已经开始动摇乌军士气,士兵们厌倦了毫无意义的牺牲。
普京的停火条件,其实是给各方留了台阶。对乌克兰来说,不加入北约本就该是保持中立的应有之义;对北约而言,停止在俄边境的军事威慑,能避免与核大国直接冲突;对俄罗斯来说,这能实现国家安全目标,避免战争长期化。反倒是泽连斯基政府,被欧洲的口头支持绑上了“战至最后”的战车,忽略了谈判才是结束苦难的唯一途径。
![]()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外交动作始终贴合美国政治周期。他清楚2026年美国中期选举前,是推动停火的最佳窗口——若共和党能持续掌控众议院,拜登政府的援乌预算将难以为继,特朗普也更愿意推动“无条件停火”。这也是俄军为何要在今冬全力拿下乌东堡垒群的原因,用战场上的胜势倒逼外交突破,才是最稳妥的策略。
欧洲两国的叫嚣终会回归理性,泽连斯基也该看清现实。战争的结局从来不是靠口头支援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战场态势与战略抉择。普京已经把停火条件摆上台面,接下来就看泽连斯基是继续被“大饼”迷惑,还是为乌克兰民众的未来做出务实选择。毕竟,再响亮的口号,也换不回在战火中逝去的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