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对比印度,具体数据是多少?

0
分享至

2025年6月,中国官方发布了一组简单却扎眼的数据:

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256辆,印度只有34辆。

差了8倍。这不是车企广告里的夸张修辞,而是实打实的现实。

这组数字一出,印度媒体关于“汽车市场追赶中国”的兴奋调子顿时变了腔,毕竟数据面前,情绪没那么管用。

问题是,这8倍的背后,是两国居民都在努力生活的日常,是摩托和轿车之间,被基础设施、收入水平和政策缝缝补补出来的鸿沟。



摩托车在印度,不是“酷”,是“活”。

收入决定了起点。在印度,制造业工人月收入折合人民币两三千元,一辆本地小型汽车售价三万起步,攒上整整一年不吃不喝也难以负担。再往下看,全国还有近6亿人每天收入不到7元。在这样的工资水平下,五千人民币左右的摩托车不是备选项,而是唯一选项。

再看路。印度广大乡村的道路仍未完全硬化,雨季一到,泥水横飞,开车简直是对底盘的折磨;而城市路上,拥堵成灾,骑车反倒能见缝插针。说白了,哪怕买得起车,也不一定开得动。摩托之所以普及,是因为它在印度的路况和收入结构下,刚刚好踩在“能用”和“能买”的交叉点上。



这不是文化偏好,而是现实逻辑。汽车再高级,如果开不动、买不起、修不起、养不起,那它永远只能出现在广告里。

要理解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不能只看车价,还得看看人和路。

中国的主流车型价格集中在五到十五万元之间,听起来也不算便宜。但问题是,过去十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倍多,购车不再是“奢侈消费”,而是“生活搭配”。而更重要的是,有路可走。

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长的高速公路网,超过18万公里,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不再是新闻。哪怕你住在一个五线小城,也能轻松开车去市中心,不怕堵也不怕颠。再加上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超过35%,从城市到乡镇的充电桩开始普及,一辆电车的使用成本甚至低于摩托车。

这些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几十年持续投入的结果。政策、财政、产业链,像齿轮一样转动,每一口气都踩在了现实的节奏点上。中国人能“开得起车”,是因为他们不仅“买得起”,还“用得上”。

印度没有放弃追赶。2024年3月,印度政府宣布将电动车的进口关税从100%大幅降至15%。听起来像是放下身段吸引外资,鼓励市场繁荣。但转身又加上一条:企业要想享受这个待遇,必须在印度本地投资5亿美元。

这下,好像又把门关上了。

更麻烦的是,印度试图排斥中国电动车供应链,而现实是:电机、电控、电池这三大核心环节,中国已经掌握了成本与产能优势。你拒绝中国的供应链,结果就是:买家买不起,厂家造不出。就像想做菜却不进厨房一样,想靠政策“憋”出一个新能源市场,可能越憋越走不动。



而印度本土零部件厂商也不争气,稳定性差,成本还高。同一型号的车,印度工厂造出来比泰国贵10%。这就让印度陷入一个难堪的循环:想推广汽车,但消费者没钱买;想本地化生产,但成本压不下;想靠政策引导,但配套没跟上。

这不是“有没有决心”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能力把愿望变成现实”。

汽车保有量的差距,本质是两个国家发展阶段的对照。中国已经走完了“先富口袋,再通公路”的路径,而印度还在摸索“怎么让车跑得起来”。

韩国曾经在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时,迎来汽车消费爆发,而那背后也有密集的高速路建设和城市规划。在这一点上,中国更像是提前做完了功课,而印度还在开学前补习。

汽车不是凭空长出来的,是被道路、收入、政策、供应链一点点“养”出来的。如果没有这整套系统的配合,哪怕把全球最便宜的车搬到印度,也未必能卖得动。

所以,那8倍的差距不是耻辱,也不是骄傲,而是发展阶段的真实写照。问题在于,印度愿意承认现实,还是继续和数据过不去?



每一辆汽车的背后,都是一张路网、一张工资单和一整套产业链的合谋。印度想追赶并非不可能,但得先回答一个问题:你准备好让它跑起来了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000年到2043年大学毕业人数天梯

2000年到2043年大学毕业人数天梯

微微热评
2025-11-13 09:58:24
全运混双颁奖!刘诗雯打量金牌笑开花,陈垣宇/蒯曼很郁闷!

全运混双颁奖!刘诗雯打量金牌笑开花,陈垣宇/蒯曼很郁闷!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15 00:00:35
广州地标建筑“铜钱大厦”第三次拍卖流拍!幕后资方潮汕富豪已成“老赖”

广州地标建筑“铜钱大厦”第三次拍卖流拍!幕后资方潮汕富豪已成“老赖”

红星资本局
2025-11-14 21:00:05
双11彻底凉了?满屏套路加口袋空空,消费降级,年轻人买不动了?

双11彻底凉了?满屏套路加口袋空空,消费降级,年轻人买不动了?

眼光很亮
2025-11-12 15:45:55
全运会女子200米蝶泳:于子迪力压张雨霏,陈露颖脱颖而出夺冠

全运会女子200米蝶泳:于子迪力压张雨霏,陈露颖脱颖而出夺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4 19:10:31
乒乓球(11.15)王楚钦VS樊振东,莎莎VS朱雨玲半决赛!还有决赛压轴

乒乓球(11.15)王楚钦VS樊振东,莎莎VS朱雨玲半决赛!还有决赛压轴

郝小小看体育
2025-11-15 02:48:58
日女首相发强硬对华言论,中国网友请求撤换驻大阪薛剑总领事

日女首相发强硬对华言论,中国网友请求撤换驻大阪薛剑总领事

熊孩子爱科技
2025-11-14 16:22:33
日本自费在上海建造高楼,背后却隐含惊天阴谋,我国如何应对

日本自费在上海建造高楼,背后却隐含惊天阴谋,我国如何应对

老黄有话
2024-10-10 08:00:07
退休党员速查:养老金6000元,党费缴纳标准对照表来了!

退休党员速查:养老金6000元,党费缴纳标准对照表来了!

慧眼看世界哈哈
2025-10-20 14:18:26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中日再次开战,日本仍然有能力战胜中国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中日再次开战,日本仍然有能力战胜中国

文史达观
2023-12-31 21:33:06
82岁妓女离世前捐出60万,离世后无人送葬,邻居打开遗物后傻眼了

82岁妓女离世前捐出60万,离世后无人送葬,邻居打开遗物后傻眼了

温情邮局
2025-10-21 11:39:29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红豆讲堂
2024-10-21 09:30:24
全运会最新金牌奖牌榜15日赛程,山东一日无金,江浙狂飙紧追广东

全运会最新金牌奖牌榜15日赛程,山东一日无金,江浙狂飙紧追广东

天涯远行人
2025-11-15 01:40:20
德财长访华或要黄,德国国会邀沈伯洋作证,要给两岸中国人断官司

德财长访华或要黄,德国国会邀沈伯洋作证,要给两岸中国人断官司

观星赏月
2025-11-15 00:36:31
45.4万对44.17万:上汽终结比亚迪连冠,反超正式开始

45.4万对44.17万:上汽终结比亚迪连冠,反超正式开始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1-13 13:37:50
在大陆骗吃骗喝,在台湾搞“暗独”,“两面人”夏立言决定不演了

在大陆骗吃骗喝,在台湾搞“暗独”,“两面人”夏立言决定不演了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13 22:29:14
夫妻综艺,被满脸赘肉的陈松伶吓到,整个人面相变了,跟张铎不搭

夫妻综艺,被满脸赘肉的陈松伶吓到,整个人面相变了,跟张铎不搭

小娱乐悠悠
2025-11-13 16:06:27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混沌录
2025-11-15 00:09:02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敢走错半步,我们万枚导弹雨包大饺子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敢走错半步,我们万枚导弹雨包大饺子

起喜电影
2025-11-11 13:43:59
朱媛媛去世半年,辛柏青、李乃文为何两度现身此处?

朱媛媛去世半年,辛柏青、李乃文为何两度现身此处?

新民周刊
2025-11-13 12:35:45
2025-11-15 03:36:49
晓鰀爱八卦
晓鰀爱八卦
每天与你一起分享娱乐有趣事
885文章数 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态度原创

亲子
房产
教育
手机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细思极恐!全球1.14亿孩子患高血压,3大原因你娃可能都有!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教育要闻

清华附小语文名师团队解码教师集体人格塑造之道:教育家精神是“做”出来的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 Pro Max突然曝光:定制20GB大内存,双长焦也来了!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